分享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典型例题

 月光使者1991 2015-12-03

典型例题一


例1  椭圆的一个顶点为A?2,0?,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题目没有指出焦点的位置,要考虑两种位置. 解:(1)当A?2,0?为长轴端点时,a?2,b?1,

x

2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4

y

2

1

1;

(2)当A?2,0?为短轴端点时,b?2,a?4,

x

2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4

y

2

16

1;

说明: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个,给出一个顶点的坐标和对称轴的位置,是不能确定椭圆的横竖的,因而要考虑两种情况.

典型例题二


例2 一个椭圆的焦点将其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求椭圆的离心率. 解:?2c?

a

2

c

33

2?

13

∴3c2?a2,

∴e?

3

说明:求椭圆的离心率问题,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求a,求c,再求比.二是列含a和c的齐次方程,再化含e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典型例题三


例3  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与直线x?y?1?0交于A、B两点,M为AB中点,OM的斜率为0.25,椭圆的短轴长为2,求椭圆的方程.

解:由题意,设椭圆方程为

xa

22

y?1,

2


1 / 20

x?y?1?0?2由?x2,得?1?a?x2?2a2x?0,

2

2?y?1?a

∴xM?

x1?x2

2yMxM

2

1?aa

2

2

,yM?1?xM?

11?a

2

kOM?

1a

2

14

,∴a2?4,

x

2

4

y?1为所求.

说明:(1)此题求椭圆方程采用的是待定系数法;(2)直线与曲线的综合问题,经常要借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弦长、弦中点、弦斜率问题.

典型例题四


例4椭圆

x

2

25

y9

2

9?

1上不同三点A?x1,y1?,B?4?,C?x2,y2?与焦点F?4,0?的

5?

距离成等差数列.

(1)求证x1?x2?8;

(2)若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为T,求直线BT的斜率k. 证明:(1)由椭圆方程知a?5,b?3,c?4. 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知:

AFa

2

ca

c

x1

∴   AF?a?ex1?5?同理   CF?5?

45

45

x1.

x2.

95

∵   AF?CF?2BF,且BF?

4

∴   ?5?

4???18

, x1???5?x2??

5??55?

即   x1?x2?8.

(2)因为线段AC的中点为?41

y?y2?

,所以它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2?


2 / 20

y?

y1?y2

2

x1?x2y1?y2

x?4?.

又∵点T在x轴上,设其坐标为?x0,0?,代入上式,得       x0?4?

y1?y2

2

2

2?x1?x2?


又∵点A?x1,y1?,B?x2,y2?都在椭圆上, ∴  y12?    y2?

22

925925

2

25?x?

2

1

25?x?

22

∴  y1?y2??

925

x1?x2??x1?x2?.

将此式代入①,并利用x1?x2?8的结论得         x0?4??

9

3625


∴  kBT


0

5??.

4?x04

典型例题五


例5 已知椭圆

x

2

2

4

y3

1,F1、F2为两焦点,问能否在椭圆上找一点M,使M到

左准线l的距离MN是MF1与MF2的等比中项?若存在,则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假设M存在,设M?x1,y1?,由已知条件得

a?2,b?

3,∴c?1,e?

12

∵左准线l的方程是x??4, ∴MN?4?x1. 又由焦半径公式知:


3 / 20

MF1?a?ex1?2?MF2?a?ex1?2?

1212

x1, x1.

∵MN

2

MF1?MF2,

2

∴?x1?4???2?

1

1???

x1??2?x1?. 2??2?

整理得5x12?32x1?48?0. 解之得x1??4或x1??

125

.                          ①

另一方面?2?x1?2.                               ② 则①与②矛盾,所以满足条件的点M不存在.

说明:

(1)利用焦半径公式解常可简化解题过程.

(2)本例是存在性问题,解决存在性问题,一般用分析法,即假设存在,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运算.进而根据推理得到的结果,再作判断.

(3)本例也可设M2cos?3sin?存在,推出矛盾结论(读者自己完成).

典型例题六


例6 已知椭圆

x

11?2

y?1,求过点P??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2?22?

2

分析一:已知一点求直线,关键是求斜率,故设斜率为k,利用条件求k. 解法一: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整理得

1

1??

k?x??.代入椭圆方程,并22??

1?2k?x

2

2

2k?2kx?

2

2

12

k?k?

2

32

0.

由韦达定理得x1?x2?

2k?2k1?2k

2

12

∵P是弦中点,∴x1?x2?1.故得k??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2x?4y?3?0.


4 / 20

分析二:设弦两端坐标为?x1,y1?、?x2,y2?,列关于x1、x2、y1、y2的方程组,从而求斜率:

y1?y2x1?x2

解法二:设过P??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x1,y1?、B?x2,y2?,则由题意得

22?

11?

x122

y1?1,?2?2?x22

y2?1,??2

x1?x2?1,?

y1?y2?1.

①② ③④

2

2

2

①-②得

x1?x2

2

2

y1?y2?0.                ⑤

y1?y2x1?x2

12

12

将③、④代入⑤得??,即直线的斜率为?.

所求直线方程为2x?4y?3?0.

说明:

(1)有关弦中点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过定点且被定点平分的弦;平行弦的中点轨迹;过定点的弦中点轨迹.

(2)解法二是“点差法”,解决有关弦中点问题的题较方便,要点是巧代斜率. (3)有关弦及弦中点问题常用的方法是:“韦达定理应用”及“点差法”.有关二次曲线问题也适用.

典型例题七


例7 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6?; (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过点?2,

(2)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的联机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 分析:当方程有两种形式时,应分别求解,如(1)题中由

xa

222

ybx

22

1求出a?148,

2

b?37,在得方程

2

x

2

148

y

2

37

1后,不能依此写出另一方程

y

2

148

37

1.


5 / 20

为所求点,因此yM?3,且M在椭圆上.故xM?23.所以M233.

说明:本题关键在于未知式AM?2MF中的“2”的处理.事实上,如图,e?

12

即MF是M到右准线的距离的一半,即图中的MQ,问题转化为求椭圆上一点M,使M到A的距离与到右准线距离之和取最小值.

典型例题九


例9 求椭圆

x

2

3

y?1上的点到直线x?y?6?0的距离的最小值.

2

分析:先写出椭圆的参数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建立三角函数关系式,求出距离的最小值.

解:椭圆的参数方程为?直线的距离为

3cos??sin??6d?

2

2sin?????6

3?

2

x?

3cos?,

设椭圆上的点的坐标为

y?sin?.

3cos?,sin?,则点到

当sin?

1时,d最小值?22. ?3?

说明:当直接设点的坐标不易解决问题时,可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

典型例题十


例10 设椭圆的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e?

32

3?2?

,已知点P?0?到

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7,求这个椭圆的方程,并求椭圆上的点P的距离等于7的点的坐标.

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性质、距离公式、最大值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求d的最大值时,要注意讨论b的取值范围.此题可以用椭圆的标准方程,也可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要

善于应用不等式、平面几何、三角等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加强等价转换、形数结合的思想,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7 / 20


解法一:设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xa

22

yb

22

1,其中a?b?0待定.

由e?

2

ca

22

a?ba

2

22

1?

ba

22

可得

ba

e?

2

34

12

,即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是d,则

2

3?y?9?2?2

x??y???a?1??y?3y? 2??2?b?4??

2

2

2

d

2

1??

4b?3y?3y???3?y???4b2?3

42??

2

2

9

其中?b?y?b. 如果b?

12

,则当y??b时,d2(从而d)有最大值.

2

由题设得

7?

3??

b??,由此得b?

2??

2

7?

32

12

,与b?

12

矛盾.

因此必有b?由题设得

12

2

成立,于是当y??

12

时,d2(从而d)有最大值.

7?

2

4b?3,可得b?1,a?2.

∴所求椭圆方程是

x

2

4

y

2

1

1.

由y??

12

及求得的椭圆方程可得,椭圆上的点??

3,?

1??

,点?2??

3,?

1?

到点2?

3?

P?0?的距离是7. ?2?

x?acos??y?bsin?

解法二:根据题设条件,可取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0???2?,?为参数.

,其中a?b?0,待定,

由e?

2

ca

22

a?ba

2

22

b?

1???可得

a?

2


8 / 20

ba

e?

2

34

12

,即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0?的距离为d,则

2?

2

2

3?

d

2

3?3???22

x??y???acos???bsin???

2?2???

2

4b2?3b2sin2??3bsin??

2

94


1??2

3b2?sin????4b?3

2b??

如果

12b

1,即b?

12

,则当sin???1时,d2(从而d)有最大值.

2

由题设得成立.

7?

2

3??

b??,由此得b?

2??12b

7?

32

12

,与b?

12

矛盾,因此必有

12b

1

于是当sin???由题设知

时d2(从而d)有最大值.

7?

2

2

4b?3,∴b?1,a?2.

x?2cos?

∴所求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y?sin??

12

由sin???

,cos???

32

,可得椭圆上的是??

3,?

1??

,?2??

3,?

1?

. 2?

典型例题十一


例11 设x,y?R,2x?3y?6x,求x?y?2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形数结合,观察方程2x?3y?6x与椭圆方程的结构一致.设x?y?2x?m,显然它表示一个圆,由此可以画出图形,考虑椭圆及圆的位置关系求得最值.

解:由2x?3y?6x,得

2

2

2

2

2

2

22

22


9 / 20

3??

2?x??y??       ??1

93????

2?4?

2

可见它表示一个椭圆,其中心在?点.

设x2?y2?2x?m,则   ?x?1??y2?m?1

2

3

,0?点,焦点在x轴上,且过(0,0)点和(3,0)?2?

它表示一个圆,其圆心为(-1,0)半径为m?1?m??1?.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椭圆及圆,如图所示.观察图形可知,当圆过(0,0)点时,半径最小,即m?1?1,此时m?0;当圆过(3,0)点时,半径最大,即m?1?4,∴m?15.

∴x2?y2?2x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5.


典型例题十二


xy

例12 已知椭圆C2?2?1?a?b?0?,A、B是其长轴的两个端点.

ab

b如何变化,?APB?120.(1)过一个焦点F作垂直于长轴的弦PP?,求证:不论a、

22

(2)如果椭圆上存在一个点Q,使?AQB?120,求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从已知条件出发,两问都应从?APB和?AQB的正切值出发做出估计,因

10 / 20


此要从点的坐标、斜率入手.本题的第(2)问中,其关键是根据什么去列出离心率e满足的不等式,只能是椭圆的固有性质:x?a,y?b,根据?AQB?120?得到

2ayx?y?a

2

2

2

将x?a???3,

22

ab

22

2

b、消去x,用a、以便利用y?bc表示y,y代入,

列出不等式.这里要求思路清楚,计算准确,一气呵成.

解:(1)设F?c,0?,B?a,0?,A??a,0?. ?x?c?b2

P?     ?22

2222?ca

bx?ay?ab

于是kAP?

b

2

a?c?a?

,kBP?

b

2

a?c?a?

∵?APB是AP到BP的角.

b

2

∴tan?APB?

ac?a1?

2

b

4

2

ac?a2

2

b

2ac

2

2


ac?a

∵a2?c2 ∴tan?APB??2

故tan?APB??3          ∴?APB?120?. (2)设Q?x,y?,则kQA?

yx?a

,kQB?

yx?a

由于对称性,不妨设y?0,于是?AQB是QA到QB的角.

y

y

2ay? 2222

yx?y?a

2

∴tan?AQB?1?

x?a

2

∵?AQB?120,   ∴

2ayx?y?a

2

2

2

3

222

整理得3?x?y?a??2ay?0

∵x?a?

22

ab

22

y

2

2

a?2

∴3??1?b2?y?2ay?0


11 / 20

PF1?4b?PF2?4b?b?3b.

由椭圆第二定义,

PF1d1

e,d1为P到左准线的距离,

∴d1?

PF1e

23b,

即P到左准线的距离为23b.

PF2d2

解法二:∵

e,d2为P到右准线的距离,e?

ca

32

∴d2?

PF2e

233

b.

又椭圆两准线的距离为2?

a

2

c

833

b.

∴P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833

b?

233

b?23b.

说明:运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时,要注意焦点和准线的同侧性.否则就会产生误解. 椭圆有两个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椭圆的特征,解题时要灵活选择,运用自如.一般地,如遇到动点到两个定点的问题,用椭圆第一定义;如果遇到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问题,则用椭圆的第二定义.

典型例题十五


x?4cos?,?

例15 设椭圆?(?为参数)上一点P与x轴正向所成角?POx?,求

3?y?23sin?.P点坐标.

分析:利用参数?与?POx之间的关系求解.

解:设P(4cos?,23sin?),由P与x轴正向所成角为

3

23sin?4cos?

3

∴tan?,即tan??2.

而sin??0,cos??0,由此得到cos??

55

,sin??

255

∴P点坐标为(


455

,

45

).

13 / 20

典型例题十六


例16 设P(x0,y0)是离心率为e的椭圆

xa

22

22

yb

1 (a?b?0)上的一点,P到左焦

点F1和右焦点F2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求证:r1?a?ex0,r2?a?ex0.

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两个定义,利用椭圆第二定义,可将椭圆上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相应准线距离.


解:P点到椭圆的左准线l:x??

PF1PQ

a

2

c

的距离,PQ?x0?

a

2

c

由椭圆第二定义,?e,

∴r1?ePQ?a?ex0,由椭圆第一定义,r2?2a?r1?a?ex0.

说明:本题求证的是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在解决与椭圆的焦半径(或焦点弦)的有关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写出椭圆焦点在y轴上的焦半径公式.

典型例题十七


例17 已知椭圆

P是椭圆上一点.

2

2

x

9

y

5

1内有一点A(1,1),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

(1) 求PA?PF1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坐标; (2) 求PA?

32

PF2的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的坐标.

分析:本题考查椭圆中的最值问题,通常探求变量的最值有两种方法:一是目标函数当,即代数方法.二是数形结合,即几何方法.本题若按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最值,则不易解决;若抓住椭圆的定义,转化目标,运用数形结合,就能简捷求解.


14 / 20


解:

(1)如上图,2a?6,F2(2,0),AF2?PF1?PF2?2a?6

2,设P是椭圆上任一点,由

PA?PF2?AF2

,∴

PA?PF1?PF1?PF2?AF2?2a?AF2?6?等号仅当PA?PF2?AF2时成2,

立,此时P、A、F2共线.

由PA?PF2?AF2,∴PA?PF1?PF1?PF2?AF2?2a?AF2?6?号仅当PA?PF2?AF2时成立,此时P、A、F2共线.

x?y?2?0,

建立A、F2的直线方程x?y?2?0,解方程组?2得两交点 2

5x?9y?45?

P1(97?1514

2,

57?1514

2)、P2(

97?1514

2,

57?1514

2).

2,等

综上所述,P点与P1重合时,PA?PF1取最小值6?PA?PF2取最大值6?

2.

2,P点与P2重合时,

(2)如下图,设P是椭圆上任一点,作PQ垂直椭圆右准线,Q为垂足,由a?3,c?2,

23

∴e?

32

.由椭圆第二定义知

PF2PQ

e?

23

,∴PQ?

32

PF2

,∴

PA?

PF2?PA?PQ,要使其和最小需有A、P、Q共线,即求A到右准线距离.右

92

准线方程为x?.


15 / 20


∴A到右准线距离为

6551e

72

.此时P点纵坐标与A点纵坐标相同为1,代入椭圆得满足条

件的点P坐标(,1).

说明:求PA?

PF2的最小值,就是用第二定义转化后,过A向相应准线作垂线段.巧

用焦点半径PF2与点准距PQ互化是解决有关问题的重要手段.

典型例题十八


例18  (1)写出椭圆

x

2

2

9

y

4

1的参数方程;

(2)求椭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

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为简化运算和减少未知数的个数,常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表示曲线上一点坐标,所求问题便化归为三角问题.

x?3cos?

解:(1) ?(??R).

y?2sin??

(2)设椭圆内接矩形面积为S,由对称性知,矩形的邻边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设

(3cos?,2sin?)为矩形在第一象限的顶点,(0???

2),

则S?4?3cos??2sin??12sin2??12

故椭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12.

说明:通过椭圆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一般地,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问题,用参数方程形式较简便.

典型例题十九


例19 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一点,且?F1PF2?60?. (1)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16 / 20

(2)求证?PF1F2的面积与椭圆短轴长有关. 分析:不失一般性,可以设椭圆方程为

xa

22

yb

22

,P(x1,y1)(y1?0). ?1(a?b?0)

KPF2?KPF11?KPF2KPF1

2

思路一:根据题设容易想到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即tan60???3,设

P(x1,y1),F1(?c,0),F2(c,0),化简可得

x1a

2

3x1?

2

3y1?2cy1?

2

3c?0.又

2

y1b

2

2

1,两方程联立消去x1得3cy1?2bcy1?

2222

3b?0,由y1?(0,b],可以

4

确定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解出y1可以求出?PF1F2的面积,但这一过程很繁.

思路二:利用焦半径公式PF1?a?ex1,PF2?a?ex1,在?PF1F2中运用余弦定理,求x1,再利用x1?[?a,a],可以确定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将x1代入椭圆方程中求y1,便可求出?PF1F2的面积.

思路三: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PF1?PF2?2a求解.

xa

22

解:(法1)设椭圆方程为

c?0,

yb

22

,P(x1,y1),F1(?c,0),F2(c,0),?1(a?b?0)

则PF1?a?ex1,PF2?a?ex1.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60??

12?

(a?ex1)?(a?ex1)?4c

2(a?ex1)(a?ex1)

2

2

2

2

解得x1?

2

2

4c?a3e

2

2

2

(1)∵x1?(0,a],

∴0?

4c?a3e

2

22

a,即4c?a?0.

222


17 / 20

22?m?n?mn

2?(m?n)?3mn

∵m?n?2a,

∴4c2?4a2?3mn,即mn?

1

23343(a?c)?2243b. 2∴S?PFF?12mnsin60??b. 2

即?PF1F2的面积与椭圆短轴长有关.

说明:椭圆上的一点P与两个焦点F1,F2构成的三角形为椭圆的焦点三角形,涉及有

关焦点三角形问题,通常运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解题中通过变形,使之出现PF1?PF2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应用椭圆的定义,从而可得到有关a,c的关系式,使问

题找到解决思路.

典型例题二十


例20 椭圆x

a2222?yb?1(a?b?0)与x轴正向交于点A,若这个椭圆上总存在点P,

使OP?AP(O为坐标原点),求其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O、A为定点,P为动点,可以P点坐标作为参数,把OP?AP,转化为P点坐标的一个等量关系,再利用坐标的范围建立关于a、b、c的一个不等式,转化为关于e的不等式.为减少参数,易考虑运用椭圆参数方程.

解: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x?acos?

y?bsin?(a?b?0),

则椭圆上的点P(acos?,bsin?),A(a,0),

bsin?

acos?bsin?acos??a∵OP?AP,∴???1,

即(a?b)cos??acos??b?0,解得cos??1或cos??

2

222222b222a?b22, ∵?1?cos??1 ∴cos??1(舍去),?1?b2a?b?1,又b?a?c 2

∴0?

ac22?2,

∴e?2

2,又0?e?1,∴2

2?e?1.

说明:若已知椭圆离心率范围(证明?


22,1),求证在椭圆上总存在点P使OP?AP.如何

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www./doc/e1204bf9941ea76e58fa04df.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