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对细读文本的思考
2015-12-03 | 阅:  转:  |  分享 
  
对细读设计的思索

柳河九中魏佳杉

自使用“三读”模式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实验以来,我一直很关注“细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因为“细读”是对课文的理解,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是进行语言运用的基础。所以设计好“细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文教学,才是对“三读”模式的最有效的诠释。这里我把在平时教学中设计“细读”时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整理出来,以备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的材料积累。

一、“细读”的设计要多样化。

“细读”设计是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文本,所以在设计上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偏,要紧密的围绕文本进行设计,要涵盖文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对文本中短语的把握要能分清新和旧,难与易,重点还是非重点,不要看到短语就让学生记忆,看见知识点就让学生背诵,千万不要把“细读”这一环节变成短语记忆,知识点背诵的时间,在我的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如果我们只把“细读”这一环节当成短语记忆和知识点背诵的时间,只是简单的陈列很多短语和知识点在黑板上或笔记上,那么学生的记忆是支离破碎的,是强硬的记忆,是没有联系的记忆。最后他们能有效记忆的词汇很少,能长时间记忆的更少,而且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是不到位,不清晰。所以在以后的“细读”设计上一定要仅仅围绕文本,要既有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又在形式上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忆和掌握重点,同时能有效理解文本。



二、“细读”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

“细读”是为接下来的语言运用做基础的,只有在“细读”这一环节上下好功夫,打好基础,学生才能输出语言。所以我们在对每篇文本进行“细读“设计时要注意它的实用性。也就是说:不要为了追求花样,追求趣味,而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的。学生是喜欢新颖刺激的活动和设计,但是如果你的设计只是为了课上暂时吸引学生的眼球,逗学生哄堂大笑,而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记忆都没有多大的帮助,那么这样的设计是失败的,是无效的,是不实用的。

三、“细读”的设计要具有控时性。

“细读”是“三读”模式中第二环节,也是对文本理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要求,那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程度就不是很够。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要明确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指导学生怎样完成,帮助速度慢的同学分析原因,进行方法指导,逐渐的学生就会自己有一种控时的感觉,就会自己锻炼自己的速度和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的完成任务。

“细读”一般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处理要以简要、精炼、系统、完整、语用为原则。总而言之,对“细读”的设计要精心,要用心,要多样化,但不失去实用性,要有时间要求,要限时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和速度。





献花(0)
+1
(本文系魏佳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