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宗

 茅屋軒 2015-12-03

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快速导航

  • 词条图册关系表
中文名 李豫
逝世日期

779年6月10日

主要成就 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 平定安史之乱
朝代 唐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洛阳
职业 皇帝
出生日期 727年1月9日
别名(字) 李俶
国籍 中国
谥号 睿文孝武皇帝
庙号 代宗
陵墓 元陵
享 年 53岁
展开内容


  • 1人物简介
  • 2大事年表
  • 3生平事迹
  • 收复两京
  • 代宗即位
  • 荡平余孽
  • 含恨而终
  • 在位年号
  • 4历史评价
  • 旧唐书
  • 新唐书
  • 5家庭成员
  • 父母
  • 后妃
  • 子女
  • 6情感生活
  • 7心态分析
  • 8词条图册

1 人物简介

编辑

唐代宗李豫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7年1月9日)生于东都上阳宫。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玄宗逃至马嵬驿,当地民众揽留肃宗,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安史之乱中,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乾元元年(758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

次年,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吐蕃甚至在广德元年(763年)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代宗信佛教,“有寇至则令僧讲《仁王经》以禳之,寇去则厚加赏赐”,宰相元载、王缙、杜鸿渐三人都信佛,以王缙尤甚。寺院多占有田地,“造金阁寺于五台山,铸铜涂金为瓦,所费巨亿”,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

779年去世,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谥号睿文孝武皇帝,传位于唐德宗李适。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代宗就在紫宸之内殿驾崩了( 779年6月10日)。

2 大事年表

编辑

公元726年,唐肃宗的长子李豫出生。

公元757年,李豫与郭子仪等大将收服长安和洛阳。

公元758年,李豫被立为太子。

公元762年,李豫登基。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公元763―778年,唐中央政府与吐蕃连年征战,双方耗费巨大。

公元779年,李豫病死。

3 生平事迹

编辑

收复两京

唐代宗李豫至德二载(757)盛夏过后,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这年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犒赏三军,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九月十七日,唐朝大军正副元帅广平王、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队伍,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横亘30里,与叛军10万人摆开了决战的阵势。

战斗一开始,敌人骁将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军前队进逼相应,遭到敌人突然反扑,军中大乱。正当危机关头,壮勇绝伦的李嗣业奋臂高呼:“今日若不拚死一战,必将一败涂地。”说着,竟卸下铠甲,光着膀子,抡起长刀,冲向敌阵。敌军被其英勇所震慑,唐军也士气大振,阵脚方才稳住。李嗣业乘势率领前队军卒各执长刀,列阵而进,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军阵似铜墙铁壁压向敌人。刹时之间,疆场上战马嘶鸣,刀枪撞击声、士兵呐喊声,响成一片。这场血战一直从午时打到酉时,直到夜幕降临,敌军溃逃而去。战场上留下6万多具尸体。

叛军退入长安后,连夜逃跑了。

唐代宗李豫唐代宗李豫(3)唐军得到战报,代宗立即下令入城。京师长安沦陷15个月后终于收复了,这是进入战略决战以来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当身为元帅的代宗率军进入长安时,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他们呜咽着、欢呼着,为从此结束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而庆幸,为摆脱叛军野蛮铁蹄的蹂躏而欢庆。长安城的百姓也许并不知道,刚刚赶走了叛军,一场背后的交易几乎让他们遭到灭顶之灾。

原来,回纥兵马在攻克长安之后,叶护提出要唐朝履行肃宗皇帝当初的许诺,即索掠城中的金帛、子女。代宗劝阻叶护:“今刚刚收复西京,若马上大举俘掠,则东都之人就会皆为贼固守,收复东都就不容易了。愿到了东都再履行约定。”叶护听从劝告,与仆固怀恩各领兵由城南绕行,到浐水以东安营扎寨。

十月十八日,唐朝大军进入东都洛阳。至此,两京均已收复,平叛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洛阳百姓却再次遭受不尽的苦难。城中百姓欢迎唐军的人群还没有散去,回纥兵已按捺不住无限的贪欲,直冲向库府收取财帛,在洛阳市井及村坊之中大索三日,城中父老出于无奈,自动收集锦罗绸绢万匹奉送给回纥,回纥兵才算收敛。代宗此番也无法阻止其剽掠,还同城中百姓一道送给回纥金银财宝,叶护在洛阳城内理直气壮,毫无顾忌。

长安、洛阳两京的相继收复,代宗以天下兵马元帅身份立下了卓越战功。肃宗返回京城后,于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十五日,将他进封为楚王。乾元元年(758)三月改封成王,五月十九日,立为皇太子,十月五日,举行了册礼,确立了他的皇位继承人地位。

随着平叛战争的节节胜利,尤其是肃宗病重以后,朝廷上下都普遍感到潜在的政治危机。

肃宗病重期间,朝廷官员几乎难与皇上相见。奉命前往河中地区镇抚平叛兵马的老将郭子仪行前,坚决请求皇上召见,说明即使像郭子仪这样的老臣对朝廷政治态势的发展也心中没底。不停涌动着的政治斗争的暗流,随着肃宗的病危已渐成波涛汹涌之势,只是一时还未有突然爆发的机会。

把皇太子掌握在手中,李辅国、程元振已是胜券在握,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当天夜里,二人勒兵入宫,会于三殿前,将越王系、段恒俊、朱光辉与其他同谋者百余人一网打尽。然后,又打着太子的旗号,派人前往肃宗所在长生殿。毫无顾忌地把正在肃宗皇帝病榻之旁的张皇后强行拉走,然后幽禁于别殿,同时被幽禁的侍者还有十几人。

这一幕确实惊心动魄,大内之中一派混乱,事变折腾了一夜,直到天亮时才稍稍平息下来。肃宗遭此变故,更受惊吓不小,事隔一天,就撒手而去了。

李辅国、程元振等见完全控制了内外局势,遂放心地将代宗迎接到九仙门与群臣相见,行监国之礼。就这样,代宗李豫在李辅国等人的簇拥下,一身素服,开始了帝王一生的奔波。

代宗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完全因宦官的拥立而登基的皇帝。

代宗即位

唐代宗李豫,开元十四年(726)十二月(一说十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之别殿。这一天,在他登基以后被立为天兴节。初名李俶,封广平郡王,乾元元年(758)十月册为皇太子后,改名豫。他的母亲吴氏,后被追尊为章敬皇后。

唐代宗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代宗即位之初,正当安史叛军最后垂死挣扎的关键时刻,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代宗对安史降将实施了姑息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给继承者遗留下了难以彻底消除的祸患。不过,安史之乱最终是在代宗时平定的,这是代宗最为得意的事。经历了八年动荡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再无法达到开元天宝时期的太平治世,代宗的重要任务就是医治战乱的创伤,但动荡和磨难不仅抵消了他建设国家的热情,也使他开拓进取的锐气严重缺失。越是到后来,他越是颓废,甚至怀疑人的力量,平日里遇到紧急情况时,经常是口诵佛经,《仁王经》成为他消灾赐福的力量源泉。

代宗从父祖手中接过烂摊子之初,盛世的繁华还留在人们的回忆中,十几年后,他却把一个更加烂的摊子传给了他的子孙。从此,大唐帝国往日的盛景已是明日黄花,成为人们心中无法再现的记忆了。代宗能否如欧阳修所说算得上“中材之主”尚可斟酌,《旧唐书》中把他比为古代的“贤君”,无疑是溢美之辞了。

荡平余孽

宝应元年(762)四月二十日,代宗柩前即位。经过一番周折,代宗开始亲政。他亲政以后,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委任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所谓“国之大事,戎马为先”,这一天是宝应元年(762)四月二十五日。

看得出,代宗即位后,确实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在他部署平叛的过程中,也对朝廷上下、宫廷内外的人事关系进行了调整。五月于丹凤楼颁布的大赦制书已透出这一意图。其中可注意的内容是:玄宗时被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等均恢复了封号,因擅兵被废为庶人的永王璘等也予以昭雪。代宗的良苦用心似乎是通过对皇室成员的平反昭雪来梳理玄宗、肃宗时期淤结的政治遗留问题,从而寻求开拓进取的途径。假如代宗能够沿着这一思路顺利地进行下去,再利用肃宗平叛时期图谋中兴的余荫,未尝不能获得一个有所突破、有所振作、全面中兴的良机。但是,由于内政头绪繁杂,兼以外患交困,特别是宦官势力过于膨胀,致使代宗的努力在刚刚闪现出一丝希望之光后即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大唐帝国的悲剧。

宦官势力的膨胀,在代宗刚刚亲政之初就引发了一些敏感问题。李辅国恃功自傲,曾对代宗讲:“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代宗因此很不痛快,但不得不表面仍加尊崇,暗中却利用程元振来对付他,以至于后来将李辅国暗杀于家中。

宝应二年(763)正月,安史叛军的最后一个元凶史朝义走上末路穷途,自缢而死。很快,降将李怀仙就将他的首级送到京师。元凶授首,大功告成,唐朝诸道兵马皆凯旋班师。

史朝义的死,标志着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总算平定了。八年之中,不仅玄宗、肃宗各赴黄泉,唐朝皇帝换了祖孙三代,叛军元凶也变了两姓(安、史)父子四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代宗完成了肃宗未竟之事,总算可以告慰祖宗,松口气了。举国上下的黎民百姓似乎一夜之间忘却了兵灾战火的苦痛,也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欢呼。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喜讯后所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就是极好的写照: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百姓的欢呼雀跃,使人暂时淡忘了为平叛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别的不说,仅仅在史朝义退出洛阳后,收复洛阳的回纥兵就大肆掳掠,杀人万计,城中大火十几天不灭。朔方兵、神策军也以洛阳等地久陷敌手,推波助澜,纵兵抢掠达三个月才停止。平叛大军所过之处,邑落为墟,比屋荡尽。时正值隆冬,百姓饥寒交加,有的竟以纸为衣,聊御风寒,令人为之心酸动容。

代宗时期的帝国,创伤累累、百事待举、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天灾人祸,饥荒瘟疫,肆虐着已经萧条的城市和乡村。郭子仪曾向代宗描述过河南都畿一带满目疮痍、人烟断绝的凄凉惨状。两京失守后,为了平定叛乱,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边兵不得不相继东调,导致西北边防削弱,吐蕃、党项等乘机屡屡内扰。昔日四夷宾服、八方来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河、陇地区的沦陷、东北平卢镇的南迁,使天宝以来形成的边疆全面防御圈逐渐压缩,由此而改变的边疆民族形势,给唐朝的国防及内政都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平叛战争还没有结束,浙东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就爆发了袁晁起义,江南一带大大小小的地方动乱无疑加重了代宗时期朝廷的压力;平叛胜利之后,朝廷大军还没有凯旋回朝,吐蕃军队就攻入关中,渡过渭水,直入长安,代宗仓皇出逃陕州。这一事件,更使代宗朝困难重重、雪上加霜。此外,河北降将的不驯,平叛将领仆固怀恩等人的挟私以致走上反叛之路,更让唐王朝狼狈不堪。

含恨而终

而到了代宗执政晚期,仍是内政不修,边患频仍:一是河北地区魏博、成德等藩镇节度使的反复无常,成为最使他难以安宁的心腹之患。由此形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到宪宗元和时期才暂时得到扭转。二是吐蕃等几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屡屡引兵进犯,使边疆防卫成为代宗朝的巨大负担。三是朝廷官员之间的党争开始出现激化之势。

代宗有一位宠爱的妃子独孤氏,在大历十年病死后,一直殡于内殿。伤心不已的代宗不忍心下葬,直到大历十三年(778)八月,才不得不让她入土为安,并追赠为贞懿皇后。

由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以及对独孤氏难以排遣的思念,代宗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代宗就在紫宸之内殿驾崩了。

在位年号

宝应 公元762—763年

广德 公元763—764年

永泰 公元765—766年

大历 公元766—779年

4 历史评价

编辑

旧唐书

唐元陵史臣曰:呜呼,治道之失也,若河决金堤,火炎昆岗,虽神禹之乘四载,玄冥之洒八瀛,亦不能堙洪涛而扑烈焰者,何也?良以势既坏而不能遽救也。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及天宝之乱也,天子不能守两都,诸侯不能安九牧。是知有天下者,治道其可忽乎!明皇之失驭也,则思明再陷于河洛;大历之失驭也,则怀恩乡导于犬戎。自三盗合从,九州羹沸,军士膏于原野,民力殚于转输,室家相吊,人不聊生,而子仪号泣于用兵,元载殷忧于避狄。然而代宗皇帝少属乱离,老于军旅,识人间之情伪,知稼穑之艰难,内有李、郭之效忠,外有昆戎之幸利。遂得凶渠传首,叛党革心,关辅载宁,獯戎渐弭。至如稔辅国之恶,议元振之罪,去朝恩之权,不以酷刑,俾之自咎,亦立法念功之旨也。罪己以伤仆固,彻乐而悼神功,惩缙、载之奸回,重衮、绾之儒雅,修己以禳星变,侧身以谢咎征,古之贤君,未能及此。而犹有李灵耀作梗,田承嗣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欤!

赞曰:群盗方梗,诸戎竞侵。猛士尝胆,忠臣痛心。扫除沴气,敷衍德音。延洪纳祉,帝虑何深。

新唐书

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1]

5 家庭成员

编辑

父母

父亲:唐肃宗李亨

母亲:章敬皇后吴氏

后妃

皇后

睿真皇后沈氏 即沈珍珠

贞懿皇后独孤氏 即独孤贵妃

妃嫔

崔贵妃,母韩国夫人杨氏为杨贵妃姐妹,代宗为广平王时,崔氏为王妃,生升平公主、召王李偲、昭靖太子

独孤氏,独孤贵妃胞妹

太妃某氏,李通母,史书无载,仅见于元稹为她所作的挽歌[2]

子女

儿子

唐德宗李适,母沈皇后

召王李偲,母崔贵妃,代宗嫡长子,肃宗“养孙为子”

郑王李邈,即昭靖太子,母崔贵妃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连

韩王李迥,母独孤贵妃

简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荆王李选

蜀王李遡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运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女儿

《新唐书》记载唐代宗共有18位女儿,另有一女乐安公主漏记

灵仙公主,夭折。

真定公主,夭折。

永清公主,下嫁裴仿(唐玄宗女新平公主之子)。

齐国昭懿公主,母崔贵妃,先封为升平公主,下嫁郭暧。

华阳公主,母贞懿皇后(独孤皇后),大历七年以病丐为道士,号琼华真人。大历九年薨。

玉清公主,夭折。

嘉丰公主,下嫁高怡,薨于建中年间。

长林公主,下嫁沈明,薨于元和年间。

太和公主,夭折。

赵国庄懿公主,先封为武清公主,又封为嘉诚公主,下嫁田绪,薨于元和年间。赠封赵国公主及谥庄懿。

玉虚公主,夭折。

普宁公主,下嫁吴士广(吴士彦)。

晋阳公主,下嫁太常少卿裴液,薨于大和年间。

义清公主,下嫁柳杲。

寿昌公主,下嫁窦克良,薨于贞元年间。

新都公主,下嫁田华。

西平公主,夭折。

章宁公主,夭折。

乐安公主,下嫁张怙。张父张清娶唐肃宗女郯国公主为妻。[3]

注:乐安公主在《新唐书》中没有记录。公主身世见于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大唐故张府君墓志铭》

“(驸马都尉张怙)父清,尚肃宗皇帝第五女郯国公主,累迁太常卿、驸马都尉,赠光禄卿。公即光禄府君之元子也。......尚乐安公主,拜朝请大夫,赐紫金鱼袋。公主即代宗皇帝之息女也”。

6 情感生活

编辑

元陵翼马代宗皇帝在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即位。宝应元年七月群臣上尊号“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崩于长安宫中紫宸之内殿。年五十四岁。在帝位十八年,当年十月葬于元陵,在京兆富平县。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在位期间年号有三,一为广德,二为永泰,三为大历。

代宗皇帝的一生,不仅在政治舞台上角逐得胜,在动乱中平判御边,搏击疆场有功,削除专权跋扈的宦官,剪除专擅朝政的权臣,巩固帝位,乱后求治,罪已安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多所改革,颇见成效,而且在生活上多情,颇具有几分浪漫色彩,并以多情的天子著称于唐代诸帝,他的多情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唐代宗素以宽厚仁孝著称于世,对于有养育之恩的祖父,父亲,舅父等,生前尽孝道,死后永怀念,可谓亲情笃厚。

上元末年,宦官李辅国与张皇后合谋迁太上皇玄宗于西内,太上皇大为气恼,不久病重。当时,肃宗虽泫然泣下,对父皇深表同情,但无可奈何,自己亦因怏怏不乐而身染重病,当时身为太子的代宗,其太子之位面临着严重威胁,自己的前途末卜,但他不顾张皇后,李辅国的淫威,不分黑夜,白天往来奔跑于两宫,侍奉于祖父。父亲病床之侧,躬身药膳,衣不解带者久之。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太上皇崩于神龙殿,肃宗因父皇突然去世,哀慕至极,病情突然加剧,肃宗在病塌之上,命太子承监国,他悲凄流涕从之,张皇后如召其入宫,想图谋联手铲除李辅国。他以父皇病危,经不起震惊,哭泣着婉言拒绝。张皇后便与越王李系密谋于玄武门设伏兵,搞政变,张皇后假以肃宗之命急如太子入宫,予以加害。代宗虽然已得李辅国的密报,深知自己面临的险境,但仍坚持前往宫内应诏,以尽孝道,并说;“主上疾召我,我岂可畏死而不赴乎?!”代宗即位后,对张皇后与李辅国耿耿于怀,因为李辅国和程元振手握禁军,代宗表面尊礼,而内心实欲除之,以报祖父,父亲报害之仇。宝应元年,十月,代宗利用李辅国,程元振两大宦官争权的矛盾,夜间派一名有忠义之勇的武士,窃杀李辅国之首级和一臂而去。代宗将李辅国的另一臂送至泰陵,祭奠祖父,以慰亡灵。

代宗于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追尊生母吴氏为皇太后,广德元年,正月,代宗接受郭子仪等上表,追谥吴太后这章敬皇后,合葬于肃宗建陵。

大历二年,七月,鱼朝恩投代宗怀念生母所好,在长安通公门外,大兴土木,费逾万亿,兴修章敬寺,主持剃度僧尼千人,以示心诚。七月,代宗从禁内出盂兰赐章敬寺,以求超度亡母,脱离倒悬之苦。

宝应二年,代宗追赠外祖父吴令桂为太尉,任命吴令桂母北,宣城令吴令瑶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家令,封濮阳郡公,吴令桂另一母弟,中郎将吴令瑜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谕德,济阳郡公,封元舅,盛王府录事参军吴溆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濮阳郡公,后迁鸿胪少卿,金吾将军。代宗另一舅父吴溱与吴溆同日开府,授太子詹事,俱封濮阳郡公。吴溱以兄弟三品,乞授卑官,代宗仍以吴溱为检校太子宾客,兼太子家令,充十王宅使,累转至金吾大将军,因吴溱小心谨慎,智识周敏,特承顾问,殊见委信,经常衔命抚慰方镇骄兵强将,元载舞权弄智,代宗欲绳之以法,恐左右泄露,唯与吴溱密谋图之。

代宗自幼丧母,就养于玄宗设置的百孙院。论其成长过程与外祖父关系不太大,但登帝位之后,怀念生母恩重,故对外祖父家封赐如此之厚,委以重任,信任不疑,当然也与其舅父们忠心耿耿,尽力于唐廷大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代宗对曾经教育过他的师,傅,也十分尊重,代宗在做太子时,国子博士张涉为东宫侍读,他即帝们当天晚上第一件事,是召这位老师入禁中,事无大小皆咨询请教,次日,即将张涉安置在翰林院为学士,亲重无比,不久,又拜其为右散骑常侍,仍兼任学士。

肃宗皇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代宗为长子,越王李系为次子,建宁王李谈居三,三人皆是皇位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且均有一定的竞争实力,越王李第因为直接参预张皇后发动的政变,加害于代宗,被李辅国和程元振率领的禁军当场捕杀,另当别论。

建宁王李谈曾经因肃宗欲立其为元帅而对代宗的皇储地位形成过威胁,但是,在肃宗偏信张皇后,李辅国谗言,怒易李死之后,代宗对他深表同情。

时隔一年之后,李泌与代宗谈及李谈被谗言所诬害的冤死之情,代宗流涕不已,足见他们兄弟关系笃睦无暇。

代宗即位后,立即下诏,追赠李谈为齐王,大历三年五月,李泌又与代宗谈李谈被诬杀之冤。代宗欲厚加褒赠,李泌请仿玄宗朝追赠岐王李范这惠文太子的前列,代宗却哭泣说:“吾弟首建灵武之议,成中兴之业,歧岂有此功,竭诚忠孝,为奸人所害,向使沿存,朕必以为太弟,今当崇以帝号,成吾夙志,遂追谥李谈为承天皇帝,归葬顺陵,并专下了一道诏令,称颂李谈生前的功德和才能,寄托哀思怀念之深情。

代宗的第一位皇后沈氏,为吴兴人,出身江南太湖流域名门大族,祖辈世代为官,父亲沈易直曾任秘书监,沈氏于玄宗开元末年,以良家女入选东宫,被当时的太子李亨赐于广平王府。安史之乱中,玄宗仓皇离京城南逃,除自己的妃嫔,皇子皇孙及公主之外,其余之人皆被丢弃长安,沈氏被安碌山乱兵拘捕,送往东宫洛阳掖庭,后来李豫任天下兵马元帅,收复洛阳,在皇宫之内重遇沈氏,然后将其暂时安置在洛阳宫中,不久,史思明再陷洛阳,代宗第二次收复洛阳时,沈氏却不知去向,生死不明。

代宗即帝位,即遗使天下,到处寻访沈氏,一直没有找到。

永泰元年,七月,寿州崇尼姑广澄诈称自己为太子生母沈氏,经过审查核实,故太子所居大明宫少阳院的郛母,因此将其鞭杀,后来,代宗又派人继续寻访,仍无任何消息,遂以为沈氏可能已被乱兵所杀伤。

德宗即位,仍执意寻找生母沈氏。

大历三年二月,代宗封后宫独孤氏为贵妃。独孤贵妃的父亲独狐颖任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氏以姿色绝美而被选入宫中。不久,独孤氏就专宠后宫,被代宗册封为贵妃。

独孤氏生韩王李迥和华阳公主,华阳公主聪明过人,说话做事因其父皇的喜憎而变,所以代宗对她特别钟爱。

大历九年,华阳公主不幸得病夭亡,代宗悲痛至极。

大历十年,十月,贵妃独孤氏也因病而逝,代宗几乎承受不了这连续发生的不幸而受到沉重的打击。代宗追封独孤氏为皇后,赠谥号贞懿皇后。代宗因悼念不已,故把独孤氏的遗体一直殡于内殿,以便天天探视。直到大历十三年,十月。才安葬于庄陵。

代宗对奶妈在他儿时的哺育之恩,也永不忘怀,为此专下《赠奶婆元氏颖川郡太夫人敕》敕令如下:古者缘情立礼,著慈母之制,盖圣人示德,无不报之以礼,故奶婆元氏,朕在襁褓,受其抚育,推干就湿,慈爱特深,可谓仁人厚惠茂德者矣,可憎颖川郡太夫人。

7 心态分析

编辑

李豫影视形象李豫影视形象(3)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心态,大都受到三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一是所处的历史时代,二是社会地位和阶级,三是个人的教养和特殊性格。

唐代宗李豫生活在大唐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活动在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剧烈变化的历史舞台上。安史之乱前他是大唐帝国百孙院的佼佼者,蒙受着优越良好的文化教养,是唐明皇最钟爱的嫡皇孙。安史之乱初期,他是统率千军万平叛的天下兵马元帅,安史之乱后期,他被立为皇太子,进而在政变中即位为帝。为人性格谦柔,宇量弘深, 宽而善断,喜怒不形于色,动必由礼,重感情,讲情谊。平叛,御边,他心急如焚,乱后求治,改革漕运和税制,理财开源,安定天下,再造李唐一统河山,稳坐皇位,是他的不追求。

代宗的心态有如下特点:

一、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如息归降安史旧部。安史旧部李怀仙,等降唐,叛军最高首领史朝义传首京师,仆固怀恩图谋不轨,恐在贼平而宠衰,欲留贼将为资本,故上秦代宗让降将分统河北诸郡,原班人马不动,不改编军队。才促成河三镇的出现,酿成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代宗为什么对安史之乱旧部的降将如此姑息呢?他如此决策的心态又是什么呢?

唐代宗如此决策,出于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一是经过安史八年叛乱,唐王朝已经元气大伤,失去内重外轻的军事态势,兵力布局被打乱,西北边防空虚,如要根治安史旧部的残余势力,需要求助于回纥等少数民族的骑兵,而其援助的代价又太苛刻了,收复长安后,回纥要求兑现诺言,大掠京城的金帛财宝,代宗只好卑躬请求推延到东京收复再让他们如愿以尝,洛阳收复之后,宫室十不存一,东至郑,北至河安阳市,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函谷关以东陕川,东周之地,兽游鬼哭,赏赐稍有不如意,回纥将士就在京师鞭打唐宫吏,这样,如在借回纥骑兵深入唐境内陆,对付安史降将,势必造成所过州,县一扫而空。

二是安史旧部多为骄兵强将,且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如对其改编,实属不易,处理稍有不慎,就会战乱又起。

三是早在安史旧部请降的前夕,既宝应元年,十二月,吐蕃已从青藏高原挥师东下,攻陷唐朝的临,秦,成等州,安史旧部投降不久,即广德元年,七月,吐蕃又入大震关,攻陷兰,等,据此来看,先按定内部,然后攘外御边才有保障。

代宗在这种形势下的心态是,安史叛军主要首领既已诛灭。下属旧部表示归降,根除安史残余势力尚感力量不足,只好姑息安史旧部,对仆固怀恩和河蒴的骄兵强将实行两个方面的妥协,苟求无事,保住已经出现的统一大局,专注御边,以防吐蕃,回纥,党项等边疆强族入寇京城,稳住李唐天下,坐牢唐室的帝位。

二,对宦官宠信,授予军权,令其统率中央禁军和充任枢密使,唐代宗接受了安史叛乱的沉痛教训,觉察到镇将不好驾驭,武臣宿将易于兴兵作乱,他自己又是在政治舞台上腥风血雨的角逐,得到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拥戴,才得以太子而登上皇位,遂萌生家奴宦官可靠的错觉,对宦官十分宠信,视为心腹和靠山,并开始把中央禁军大权交其掌管,宦官自持有拥立天子之官,凭借手中的军政,插手朝政,宦官专权之后,连天子也不放在眼里,构成对代宗统治的严重威胁后,代宗又利用宦官内部的争斗和朝官与宦官的毛盾,不失时机的将专权的宦官一个个铲除。

唐代宗抵御边疆强族入寇,镇压犯上作乱的武夫,倚重郭子仪等名将统一筹措指挥是完全正确的,也收到了边疆诸族纷纷内附和武夫表面尊礼朝廷的社会效应,纠正权臣元在专权的弊端,去奢侈之风,整顿朝纲,启用廉洁奉公的杨绾为相,也收到了初步成效,但代宗朝十八年,先后出现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三大宦官专权,比起其祖父唐玄宗时代的高力士专权,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朝政危害极大,引起内外臣将的切齿痛恨,代宗比起其父肃宗,其宠信宦官相类,宦官专权的形式也一脉相承,但代宗受制于宦官后,不像肃宗那样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而是利用朝官和军将的矛盾和斗争,果断地铲除专权的宦官。

代宗认为家奴可靠而宠信宦官,令其统率禁军的心态形成,一是来自安史之乱,镇将犯上作乱,几乎把大唐江山颠覆,对此他历历在目,心有余悸。二是代宗以宦官曾参决肃宗灵武称帝大业,拥立自己为太子直至即帝位,有定社稷之功,吐蕃攻陷京师,他出逃陕州,宦官又随身护驾,为感其恩,酬其劳,遂以宠信和重用,致使宦官专权达八年之久,当他深感威胁到自己统治地位时,才忍痛割爱,利用朝官把专权的宦官除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