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列出的茶器有碾、罗、盏、筅、钵(瓶)、杓等,这些茶具的内容,与蔡襄《茶录》中提及的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足见当时上层社会对茶具钟爱之情。“图”中的“十二先生”,作者还批注“赞”誉。现将“十二先生”的职称和名、字、号,以及批注的“赞”和相应的质地、形制、
作用等简述如下:

⑴韦鸿胪 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叟。
此具姓“韦”,表明由坚韧的竹制成。“鸿胪”是掌握朝廷礼仪的赞导。而“胪”又是“炉”的谐音,隐喻“竹炉”之意。而“火鼎”和“景旸”,说明它是生火的茶炉;“四窗叟”是说这种茶炉开有四个窗,可用来通风。“赞”中所说的“祝融”,为火神,含祈祷上苍保佑之意。

⑵木待制 名利济,字忘机,号隔竹居人。“具”和“赞”如图。
此具姓“木”,表明是木制的。“待制”是一种官职。按“赞”所述,它的作用是“摧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可见它是木制的茶臼,是用来捣茶的。

⑶金法曹 名研古、轹古,字无锴、仲铿,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此具姓“金”,应当用金属制作。“法曹”
为当地地方司法机关。在“赞”中,借其职能:“使强梗者不得殊轨,乱撤岂不韪与”,形象地告诉人们,它是茶碾。

⑷石转运 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居。
此具姓“石”,表明是用石凿成,而名、字、号十分形象地表明此具的形状及运作功能。至于“转运”,乃是官名。宋初曾设“转运使”,负责一路或数路财赋,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职责,用来比喻茶磨的功能。

⑸胡员外 名惟一,字宗许,号贮月仙翁。
此具姓胡,与“葫”谐音,暗指是由葫芦制 作而成。员外为官名,统称郎官;同时“员”与
“圆”谐音,表示此具为圆形。“赞”语表明它主要用来舀水,还可临时用来研小块之茶。

⑹罗枢密 名若药,字傅师,号思隐寮长。
此具姓“罗”,表明它是筛子,筛网用罗绢敷成。“枢密”为官名,掌握军国要政,说明茶罗至关重要,有分兵把守,道道把关之意。

⑺宗从事 名子弗,字不遗,号扫云溪友。
此具姓“宗”,是“棕”的谐音,表明为棕丝制成。“从事”为官名,是州郡长官僚属,管一些琐碎杂事。其名“子弗”,“弗”与“拂”谐音,喻其作用是“拂”。号“扫云”,即掸茶之意。如此不就将茶帚的形状和用途说得一清二楚了吗!

⑻漆雕密阁 名承之,字易诗,名古台老人。
此具复姓“漆雕”,表明外形甚美,而“秘阁”本是藏书之地,宋时有直秘阁官职。再其名为“承之”,乃属盛茶之茶盏;而字“易持”,暗指“茶托”,便于端持。至于号“古台”,指的是外形。总起来说是用茶托承持茶盏,“而亲近君子”之意。

⑼陶宝文 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
此具姓“陶”,表明由陶瓷制作而成。“陶宝文”中的“文”通“纹”,表示此物通体有纹。其名“去越”,意思是并非“越窑”所生产;字“自厚”,指壁厚;号“兔园上客”,联系起来,就是指“建窑”所制的兔毫茶盏了。至于“赞”
中说的“出河滨而无若窳(指粗糙)”,是誉其外表虽朴拙,却无粗劣之感,而有质朴之美,拙中见秀。

⑽汤提点 名发新,字一鸣,号温谷遗老。
此具姓“汤”,即热水。“提点”为官名,有“提举点检”之意,联系起来,是说可用它提而点茶,实指此具是汤瓶。其名“发新”,表明可显茶色。字“一鸣”,谓沸水之声。“赞”中说它能“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迈仲叔圉”,夸它功德无量。

⑾竺副帅 名善调,字希点,号雪涛公子。
此具姓“竺”,表明是用竹制成,其功能是“善调”,用它可为“汤提点”服务,故字“希点”。“雪涛”者乃经点筅茶调制后的沫渤,可见此具为茶筅无疑。对此,“赞”中誉其为“方金鼎扬汤”的公子。

⑿司职方 名成式,字如素,号洁斋居士。
此具姓“司”,与“丝”谐音,当为丝织物。“职方”是掌握地图与四方的官名。此处是指用丝织的方形器物,即清洁茶具用的茶巾。字“如素”,号“洁斋”,其意也在于此。“赞”中以孔子等人之道,说它“端方质素”不会改变。
其实,《茶具图赞》所列附图表明;韦鸿胪指的是炙茶用的烘茶炉,木待制指的是捣茶用的茶臼,金法曹指的是碾茶用的茶碾,石转运指的是磨茶用的茶磨,胡员外指的是量水用的水杓,罗枢密指的是筛茶用的茶罗,宗从事指的是清茶用的茶帚,漆雕密阁指的是盛茶末用的盏托,陶宝文指的是茶盏,汤提点指的是注汤用的汤瓶,竺副师指的是调沸茶汤用的茶筅,司职方指提清洁茶具用的茶巾。
宋人的饮茶器具,尽管在种类和数量上,与唐代相比,少不了多少。但宋代茶具更加讲究法度,形制愈来愈精。如饮茶用的盏,注水用的执壶(瓶),炙茶用的钤,生火用的铫等,不但质地更为讲究,而且制作更加精细。

陆羽《茶经》----茶之器图录
陆羽《茶经》叙述茶饮道具中的篇章“四之器”让我们可以再现唐代的茶具情况,二十四件茶饮道具(含贮藏这些道具的篮子共25件)的说明及图录分述如下:
【风炉(灰承)】,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柈抬之。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铄之。
【炭檛】,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碾,以饰檛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策】,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薹勾□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模土而外模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令正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未以鸟羽制之。
【罗、合】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
【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荈赋》云:「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胚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生,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竹策】,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缶。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砂。受二升。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其纸帊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札】,缉栟榈皮而编之,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
【巾】,以绝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二十五件茶器功能简述
】
风炉: 用以生火煮水。

筥: 用以采茶之茶笼。

交床: 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鍑: 用以煮水。

火策: 用以夹炭入风炉。

炭檛: 用以敲碎炭。

熟盂: 用以贮熟水,止沸育华之用。

碗: 用以品茗饮茶。

畚: 用以贮藏茶碗。

札: 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巾: 用以擦拭器物。

滓方: 用以收集茶渣、残水。

涤方: 用以贮洗涤水。

具列: 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夹: 用以夹茶饼灸茶。

纸囊: 用以贮存灸热过的茶。

水方: 用以贮生水。

碾: 用以碾茶。
罗合: 以罗筛茶,以合贮茶。

则: 用以杓量茶末。

漉水囊: 用以滤水。

瓢: 用以杓水。
(缺图) 竹策: 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 用以贮盐花。

都篮: 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