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必看:抗生素与输液对孩子究竟存在哪些危害?

 昵称29413197 2015-12-04

写在文前的话:
  关于静脉输液的负面新闻想必许多人已经看过不少,无论是事实如此还是放大缺点,静脉输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人体会有很大潜在隐患,尤其是儿童,经常输液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因为血管经常在输液时膨胀,久而久之管壁就会失去弹性,从而更容易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所以,请理性选择输液,在常见病的治疗选择上将输液尽可能作为最后的选择!

  同时,国内对于抗生素的管理一直以来也不严格,甚至有不少医生习惯把许多抗生素类药品称呼为“消炎药”,导致大家有个小病痛就自己买点抗生素当消炎药吃。比如阿莫西林,在美国该药只能作为处方药,患者在药店无法自行购买,依据病人病情医生处方开多少就只能买多少! (现在大部分地区药店也已经规范,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已明确列为处方药,也是国家对管控抗生素滥用的举措体现)
  近年来国内也出台了众多限制抗生素使用的明文规定,多省发出的“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等内容也让许多人认识到了抗生素与静脉点滴的可避免性。那么抗生素与静脉输液抗生素的危害性具体又有哪些呢?
输液注射抗生素的已知危害
1
降低孩子抗病能力

  小孩子感冒发烧、咳嗽这些都是身体自身对抗病毒时的一种表现,小孩子生病只有细菌性感染引起的、又没有其他治疗替代手段的才需要抗生素,否则根本不需要。而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只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导致以后一生病吃普通药都很难好,因此不能轻易使用抗生素。
2
损伤孩子的肝肾功能

  是药三分毒,何况是猛药呢?小孩子的肝肾功能本来就弱,而通过点滴输入的药液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无疑增加了宝宝的肝肾负担,严重者会损伤肝肾功能。这也是基层医疗广泛学习使用蓝色疗法的一个重要诱因,安全有效的治疗才是患者最需要的!
3
导致孩子体内菌群失调

  抗生素是杀菌的,但是它可不管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只要是菌类统统杀无赦。因此,本来正常情况下,菌群平衡的状态被打破,甚至杀掉了对人体有益的许多有益菌,就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
4
可能出现可怕的耐药细菌

  没有抗生素是可以永久治疗的,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使用不当都会出现细菌耐药,一旦此种情况发生,就如同抗生素发明之前一样,没有药物可以将这种超级细菌杀灭。因为一种新的抗生素的研究、上市,再到临床使用要经过很长时间,而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根本赶不上细菌变异的速度。研制并推出一类能替代大部分抗生素的制剂是非常有必要的拯救行动!
5
可能造成人体过敏反应

  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皮肤起疹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类药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总体来说,儿童患者是否应该输液,不应盲目选择,而是应该遵照有经验的医师安排。
  通常小儿发热38.5°是一个分界点,低于这个温度完全可以选用物理降温,高出了可以选择输液,当然,直肠滴注同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什么时候是必要进行输液的呢,在严重腹泻或其它导致人体脱水的现象发生后,临床上选择补液是必要的选择。输液≠输抗生素!
关于抗生素认识的几个误区
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是很多家长口中所谓的消炎药,不能预防病毒感染的发生,因此不可自行使用,应谨遵医嘱。
2、抗生素使用的越少越好?
一旦诊断为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必须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保证足够剂量,只要才能将其杀死,自行加减反而会适得其反。
3、抗生素使用的时间越短越好?
频繁更换抗生素只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自行缩短时间则会加重病情。因此不是使用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周期为3-6天。
4、抗生素必须点滴注射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则不肌肉注射,能肌注则不输液。
5、抗生素使用的越高级越好
很多家长以为抗生素越贵越高级越好,其实正确的原则是能用低级的尽量不用高级的,不然以后生了病会用的更高级,直到无药可用。
  现在很多家长孩子一生病希望快点好起来,往往会选择输液这种比较快的方式。其实很多病并不需要输液,更不需要抗生素一样能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采取安全、高效、无耐药性的蓝色疗法,是作为家长更应该为孩子考虑的。
  长期使用抗生素只会使宝宝的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并且非常不利于身体发育,因此千万别随便输液,滥用抗生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