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ynology DSM 5.0 正式版+DS214play 评测

 qingduod 2015-12-04

Synology DSM 5.0 正式版+DS214play 评测




作者:


2014  年 4  月 19  日, 中午 12:09


0





















前阵子我们报导了 Synology 推出正式版 DiskStation Manager 5.0(以下简称 DSM 5.0)的消息。有意思的是,这间 2000 年创立至今的台湾储存方案厂商,从 2003 年最初版的 DSM 与 DS-101,到现在全产品线从家庭 / 小型办公室、影像监控,甚至到中型 / 大型企业都提供了不同的 NAS 解决方案的规模。竟都可以透过这样的作业系统兼顾如此广泛的使用需求 -- 从最基本的影音解码到企业用户所最注重的效率与稳定性皆需兼顾,而且普遍在市场上一直都保持着不错的使用者评价,由此可见这个作业系统在人机介面上的确有其独到之处,才会广受使用者推荐。



一直以来都对该公司产品的实际表现感到好奇的小编,这次也终于给找到机会,借测了他们近期推出面向"家庭到公司工作群组"类别的产品 DS214play,让我们可以一试 DSM 5.0 的改进与各项特点,评测全文就请点击继续阅读观看吧!


Synology DS214play with DSM 5.0 評測



  浏览所有照片
 

36 张图片







Synology DS214play






这次我们借测到的机型,是 Synology 近期十分热卖的双硬碟 NAS"DiskStation DS214play",这部机型最大的特点是内建了硬体加速的转码引擎,可以提供大部分编码的 1080p 影片转码的功能。这点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就是能够减少影片播放所占的系统效能,搭配 Plug-in 从网页上观看的画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亦支援 DLNA 的媒体伺服器功能,至于其他的功能则是都与 Synology 的其他 NAS 产品类似。







DS214play 搭载的是具备浮点运算技术的双核心 1.6GHz Atom 处理器,记忆体有 1GB(DDR3),可支援转码的规格有 H.264(AVC)、MPEG-4 Part 2、MPEG-2 与 VC-1 等。外接埠方面,其正面搭载了一个 USB 2.0,背面则有两个 USB 3.0 与一个 eSATA 连接埠。



而既然是部主要透过网路传输资料的 NAS 设备,所以 Gigabit 等级的网路线插孔当然是必备的啰。此外,DS214play 正面还有附上一个方便你快速备份的 SD 卡插槽,与正面的 USB 孔一样,都支援 SDCopy / USBCopy 的备份功能(按下正面的 C 钮即可开始)。







Synology 安装的方式十分简易,只要把正面那块容易沾指纹的盖子扳打开(是说也不会太常拆开来就是了),便可以看到两个热插拔硬碟固定座侧立在 DS214play 之中。只要轻轻将顶部的 Push 按钮往上推开,就可以轻松将硬碟固定座抽出了。







硬碟安装前记得要先把固定座两边的边条卸下,便可以将硬碟从上方滑入安装,最后只要把边条重新装回就完成了 3.5 寸硬碟的安装,然后就把硬碟座插回 DS214play 并且关上正面的护盖便可开机使用啦,整个安装过程根本不会用到任何工具,真的很简单。对了,从上图应该可以发现,Synology 还是有标上硬碟的编号的 -- 左边是 DISK 1,右边是 DISK 2,所以要是系统有显示哪颗硬碟有状况的话,也可以直接更换那颗硬碟来排除故障啰。







基本上这样插入硬碟,然后插上电源与网路线,就已经完成了 Synology NAS 的安装了。而在听到一声"逼"声的开机过后,接着,就轮到了安装 DSM 5.0 系统的部分。




DiskStation Manager 5.0 系统体验










DSM 5.0 的设置与先前的几个版本都一样简单,基本上自己是觉得完成了前几段所述的硬体安装部分,整个 NAS 系统建构"最难部分"便已经过去了,是说,明明硬体安装也满轻松的就是了 XD。首先请先下载好最新版的 DSM(官网连结) ,然后在连接在同一个区网的有线或无线装置上,开启输入 http://find./ 应该就可以顺利找到 Synology NAS 产品(当然... 这之前你必须要将 NAS 开机 XD)。接着就是选择好你下载下来的 pat 档,就能随着步骤开始 DSM 的安装啰。







基本设定与使用介面







这里必须要称赞 Synology DSM 系统在发展到第五版的今天,的确是在人机介面上有着十分不错的设计表现,基本从安装系统,到选择以他们自家的 SHR(Synology Hybrid RAID)格式,或者以 RAID 1、RAID 0、JBOD 等方式建立储存空间,这样听起来感觉很复杂且可能需要很多专业知识的步骤,其实也就这样一步步按下一步就自动完成了。而选择完毕之后并且等待进度条结束后,你就可以登入你的 admin 账号开始使用 NAS 带来的便利功能啦。不过在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的是,假若各位之后有买了 Synology NAS 的话,在刚安装完系统之后,其实是会执行一次硬碟的扫描,因为会耗费满久的时间,所以建议在完成之前还是先别急着进行传输效能的测试。







Synology DSM 系统的介面很简单便能上手,基本上就像是个在浏览器上开启的桌上型作业系统,右上角有着基本的状态列,可以看到系统通知、外接硬碟、系统监控等附属资讯,左上则是有着类似 Windows 的开始功能表,点击进去便可以看到所有已经安装的套件等应用在其中。你也可以透过拖拉的方式直接将想要放到桌面当捷径的 App 拉到桌上,基本的视窗则是跟 Windows 一样,右上角有着关闭等视窗操作。DSM 系统还有着 Pilot View 的特殊预览功能,让你一次可以掌握所有开启的应用状况。






图、DSM 5.0 登入画面



DSM 5.0 还主打支援 Retina Display 的最佳化规格,而刚好笔者工作使用的笔电便是 RMBP,而在使用上来讲必须说,各种元件与介面的解析度都有直接支援,所以不会有特别模糊或元件太小的状况发生。在此还必须介绍一个在最新 DSM 系统上的核心连线功能,也就是 QuickConnect 的远端登入功能。只要你设定好了自己的账号,无论你在哪个网路环境下,只要输入"quickconnect.to/账号名称"便可快速连线到登入的页面 -- 这个在行动网页上也是如此,也会导入到更便利行动操作的行动版本页面。



至于很多人会关心的连线速度问题,其实在区网的环境下,QuickConnect 是会自动将网页导向区网的 IP,所以速度上基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才是。而在行动网路的状态下就要看当时的连线状况啰。



效能表现







这次配合我们测试的硬碟,是两颗 500GB 的 WD 黑标硬碟,刚开始我们是将其以 RAID 0 的方式建构。在 DSM 系统没有安装任何套件完全干净的状况下,可以跑出图中这样写入 81MB/s 读取 107 MB/s 的速度,大致上与官方的数据差不多;后续改用小编自己的 WD 3TB 红标做双硬碟双磁碟群组(也就是单颗硬碟分别独立跑)的状况下,然后将一些需要使用的套件装上后,跑出来的速度就有所下滑,读取只有平均 60MB/s 写入则是约莫 85MB/s 左右。但必须说,在日常使用下,以上的速度都已经是相当够用了 -- 一般的影片即便是透过笔电用 Wi-Fi(读写大约皆为 22MB/s)来看,流畅度上的表现也没有太多的问题。





特色功能







Synology 的套件真的有百百款,要逐一测试玩的确是不太可能,笔者直接挑选了几个生活中比较常用到的套件,包括影音应用、BT、云端同步、备份甚至是网路监视器的部分进行安装测试,并且就在此段逐一报告使用心得。





· Video Station







必须说这个套件真的是非常贴心,因为基本上你丢进去的影片几乎都可以自动比对加入相关的资讯。而在搭配 DS214play 的测试之下,则是除了可以支援硬体解码的功能外,也可以直接透过浏览器观看影片,画质也有高、中、低不同程度与原始档可以选(除了原始外,都会利用到 DS214play 的硬解规格)。可以支援的档案有很多,包括 MKV、MP4、AVI、TS、WMV、MPG、MOV 等,编码引擎支援 H.264(AVC)、MPEG-4 Part 2、MPEG-2 与 VC-1,并且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上选择透过 Apple TV 进行 AirPlay 或是 DLNA 装置、Chromecast 等进行远端播放(可以参考原厂支援列表)。



重点是,因为有硬解的关系,所以对于 NAS 也不会有什么效能上的负担,在区网速度不要太差的状况下,真的很难遇到延迟的状况发生,快速的移动时间轴读取的时间也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笔者在这次的测试期间,试着看过各种不同编码的影片,解析度也有高有低,而无论是在电脑浏览器、iPhone 或者是 Android 上观看,都没有明显的延迟发生,这方面的体验算是十分满意 -- 是说,毕竟 DS214play 是以影音为主打的产品,有这样的表现倒也不意外啰。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DSM 5.0 不支援 DTS 的音讯编码,所以只能转用一般的应用程式如射手影音之类的来进行播放 -- 其实说真的个人是比较习惯用网页播放器啦,因为尽管这个网页播放功能既可以支援 Apple TV 又能够挂载字幕,感觉其实没什么缺点了,但由于字幕都有一定的编码要求(UTF-8),所以必须要针对 srt 档做一点转存的工作。结果落到最后都是懒人模式启动直接用电脑连上资料夹播放来看了 XD。









· Download Station







这个套件就是个 NAS 系统中的 BT 下载 App,个人觉得最方便的就是可以直接在搜寻列搜寻关键字就能马上找到种子的功能。此外,搭配行动 App 的好处是你可以随时监控家中 NAS 档案是否已经下载完成,可以更即时地进行遥控管理,也能设定在一般需要正常使用网路的时段降速等进阶排程功能,十分便利。







· iTunes Server







iTunes Server 的功能就如同它的名称一样简单易懂,它是个可以将 NAS 中影音档案整合成为 iTunes 的远端资料库,不过这对于平常就习惯在外接硬碟上挂载 iTunes 资料库的小编而言,这个功能其实并不是十分常用。个人会觉得 iTunes Server 也许对平常有着零散档案没有透过音乐管理 App 整理过的朋友使用。





· Cloud Sync







Synology NAS 在云端的应用套件不少,这里的是可以与 Google Drive、Dropbox 与百度云连动的 Cloud Sync 同步功能,它可以代替你的桌上电脑同步 / 备份你的云端硬碟,使用的方法也十分简单。一旦连结帐户之后,就是让他一切自动帮你同步资料啰,DSM 介面的右上工具列也会像桌机版本一样长时间挂载着 Cloud Sync 的图示。选项的部分则是可以选择是否要将在 NAS 上被删除的档案也从云端服务上面删除。





· Cloud Station







接着我们介绍的是另一个关于云端的应用,就是所谓的私有云了。在安装了 Cloud Station 之后,所有透过 QuickConnect ID 的装置都将可以连回你指定的分享资料夹存取资料,体验就与 Dropbox 等云端服务感觉类似,只是用的是你家网路的上传速度(当然还有你的 NAS)。



Cloud Station 比起一般的云端服务,除了可以看心情开心自行增大自有云的储存空间 -- 端看 NAS 本身可以支援多大容量 -- 还可以有效地进行权限管理,也有连线的版本记录等进阶功能,整体而言提供了较大的设定与使用弹性。





· Surveillance Station







说真的这是笔者对于 NAS 最为期待的功能之一,就是将其作为网路监视器的本地储存端。因为我自己购买的监视器是 AVTech 的 AVN812,虽然其具备 iOS 与 Android 的通知功能,但麻烦的是它只支援录制大约 1~3 则影片(视容量而定)的监视影片,重点是一旦摄影机的电源被拔掉,你就再也无法从监视器上取得影像了。也因此,常常会让人在外的时候收到通知却无法读取时,会担心到底是自己家人关闭了电源还是家中真的被闯入。而这个 Surveillance Station,就完全解决了我的问题。



一旦完成了基本设定(设定稍微复杂了一点点),便可以连上摄影机开始监视 -- Synology 基本提供了一组摄影机的连线限制,而如果需要连接多组摄影机的话,也有提供付费的解锁升级选项。这里要说的是,针对具备动作侦测的机种,将可选择要从摄影机本身还是 Surveillance Station 来主动侦测动作 -- 以笔者个人的测试结果而言,如果使用摄影机本身的侦测功能,因为会时常在没有任何人移动或有动静的情况下发生警报误触,所以必须改选择采用 Surveillance Station 本身的侦测功能,并且特别去设定警报的敏感程度 -- 所以你将需要来回走动来慢慢尝试了。



此外,其实 Surveillance Station 的 DS cam 与 AVTech 的行动 App 是可以并存使用的,而个人是选择两者都保留,这样虽然警报来的时候会有点吵杂,但可以避免任何一边失灵的危险啰。





· Mac Time Machine 同步







有在使用 Mac 的朋友,应该都会用上其内建的 Time Machine 方便的备份功能吧?而 DSM 其中一个让笔者感到特别贴心的,就是它也支援了在 AirPort Extreme 上才能得到的远端备份功能,让你透过网路挂载 Time Machine 硬碟进行备份使用。





· Time Backup







是说这个功能到底跟 Mac 上的 Time Machine 有何不同呢?实话说其实是几乎相同的,不过它拥有更客制的方式 -- 在 Time Backup 中,你可以选择自定你需要备份的周期与特定资料夹,接着就是一样放着让它自己备份即可,可以说是很无脑,但就是小编最喜欢 DSM 的部份。







· SD Copy







既然有着记忆卡插槽,不免俗的系统也提供了备份记忆卡的功能。这项功能其实真的非常方便,只要将 SD 记忆卡插上,下方的"C"便会在侦测到支援的记忆卡后亮起绿灯,然后只要按下按钮,NAS 便会直接开始将档案放在指定的资料夹内了,而且一旦完成 Copy 系统还会主动通知安装有 DS Finder 的行动装置,也会主动退出记忆卡,相当贴心。



可惜的是,目前 DS214play 似乎并不支援 SDXC 或者是太大容量的记忆卡,因为小编插上自己常用的 64GB 记忆卡的时候,便会显示为不支援的档案格式,但 16GB 的 SDHC 就没有这种问题。另外,基本上这项功能就是透过时序来创建资料夹进行完整复制的功能,所以很可惜并不支援原本比对档案的备份方式。







无处不在的"QuickConnect"功能与行动 App 的搭配







必须称赞 Synology 在行动领域的耕耘,首先,透过 QuickConnect 的账号,真的可以让你在跨行动平台的时候便利非常非常多。而且在电脑浏览器上使用的时候,也会很聪明地自行判断连上的是否为区网,接着便会转址为直连的 IP 位址,提供更稳定的连线与速度表现 -- 在连接区网的时候,DSM 系统真的是顺到就像在用一般的桌上作业系统一样,没有什么延迟。而且只要你手机萤幕够大的话,如果你想要在手机上用完整的 DSM 功能,其实点击 Chrome 浏览器的"切换为电脑版网站",也可以登入到熟悉的 DSM 桌面来使用,不会有太多障碍。



不过,在行动装置上不管再怎么说都还是比不上专用的行动 App 好用,Synology 提供了相当多样的行动 App 供使用 -- 上图便是笔者常用的几个。在 DSM 5.0 上,其实你只要设定好了自己的 QuickConnect 账号,还有选择让行动 Push 功能启用的选项后,你便可以在几个 App 中收到即时的通知,像是只要家中的监视器前有什么动静,DS cam 便会尽速通知我的手机,直接点击也可以观看所有监视时间轴的影片资料;DS finder 则是可以设定一旦 NAS 有什么状况或通知,便可透过这个 App 对使用者进行通知。



DS file 可以直接检视 NAS 中的档案;DS download 就是让你出门在外也可以监控档案下载进度的 App;DS video 可支援影片播放的功能。此外,Synology 还有提供用来观看照片与聆听音乐的 App,不过自己是习惯用 iTunes 来聆听音乐,照片则是仅做为备份用途所以并没有拿来使用 -- 其实在 File Station 看照片也很方便呢!重点是连 RAW 都可以即时检视,相当方便。




结论






其实一直以来小编都有在考虑像是 DS214play 这样的 NAS 产品,但一直以来都还是没办法狠下心下手购买,所以便都还是采用购买硬碟盒的方式进行重要档案的备份。而直到这次的评测体验的长时间相处后,才发现 NAS 真的是个十分值得建构的备份解决与影音用途的方案。简单的说,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随时开机跑着稳定且安全系统的低功耗桌上电脑,需要它的时候,无论是从电脑系统的浏览器开启,亦或是透过行动装置,都能马上掌握 NAS 的近况或工作状态。



更可满足包括 Time Machine 这类备份软体在备份上的需求,也能成为你的私有云,不再受制于网路服务需要收费以及储存空间的限制;更别说 DSM 透过丰富的套件,也能满足使用者对于多媒体伺服器的需求。而如果有更进阶的用途,例如这次评测中非常满意的监视系统整合功能,以及作为网路伺服器或者是档案伺服器,这几点 DSM 5.0 都有着十分可靠的解决方案。不过个人倒是十分期待云端同步的功能,可以延伸至对行动装置内照片的同步备份功能(这点 Dropbox 与 Google+ 照片服务有),然后如果能有同步备份 Flickr 之类网路相簿照片到本地端应该也会不错吧!



必须说,虽然有人会觉得买 NAS 倒不如组一部桌上电脑放着使用,但笔者觉得透过十分成熟的 DSM 5.0 配合 DS214play 这样的组合,基本上你所享有的就是一份几近"无脑"的使用状态 -- 不需要太繁琐的系统安装设定,透过简单的套件下载,接下来基就是放着让它自行运作完成所有任务了。而无时无刻可以连上使用的特性,也可以避免忘记开硬碟盒进行备份造成档案遗失的遗憾。所以个人觉得家中或工作室中有一部 NAS,除了可以带来相对稳定的工作效率外 -- 透过区网统一管理档案还是满方便的 -- 作为娱乐用途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啊。(状态显示为:观看美剧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