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家长的过头话是把伤害孩子的“软刀子”,请嘴下留情!

 本人純屬虛構my 2015-12-05
导读:
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地说出许多刺激孩子的话,而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却浑然不知。

据美国一家权威机构对一万名0~10岁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表明:对孩子幼小心灵伤害最大的是来自父母的“语言伤害”。在我国,这种现象也同样是普遍存在,不信请看下面这组镜头——

镜头一:
5岁的丹丹用玻璃杯接水喝,一不小心,杯子掉到地上,妈妈咆哮道:“你可真是个笨蛋,这点事都干不好,一点用都没有……”

危害:家长的这种对人不对事、直接进行人身攻击的“破坏性批评”,会导致孩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使之丧失自信,变得自卑。

镜头二:
6岁的静静贪玩,不好好练琴,气得妈妈经常说:“爸爸妈妈多不容易,挣钱给你买钢琴、付学费,你一点也不争气,一点都不像其他孩子那么乖,那么聪明。怎么对得起我们?”

危害:这样教育的结果,要么增加孩子的负疚感,产生自责心理;要么让孩子看不起父母,对父母的这份苦心和付出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产生人格障碍。

镜头三:
洋洋不愿学画,爸爸哄他说:“洋洋乖,你好好学画,爸爸给你买玩具,否则什么也别想得到。”

危害:从此孩子知道了爱不是无私的,爱是有条件的,甚至是虚伪的。于是孩子对爱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孩子的爱心被功利扭曲了。

镜头四:
欢欢数学考试得了78分,气得欢欢妈一直责备:“你看人家东东跟你一个班的,怎么就能考98分呢?你怎么就不如东东,也考个98分让妈妈高兴高兴呢?父母辛苦挣钱就换来你考这点儿分?怎么生你这么一个笨儿子?”

危害:如此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不全面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个性特点,一味争强好胜,要自己的面子,会导致孩子在同伴面前没有面子,失去自信,甚至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或自艾自怨或怨恨同伴。

镜头五:
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女孩向爸爸报喜:“我今天考了100分。”爸爸问:“哪门课考了100分?”女儿高兴地回答:“自然课。”爸爸的表情一下子就变了:“走开,走开,我看见你就烦,自然课算什么玩意儿,你有什么好得意的,真是没有出息。”
危害:急功近利的父亲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让女儿扬起自信的风帆,把其他功课带上去,而是无情地破坏了孩子那一点良好的自我感觉,摧毁了孩子的自信。


这些场景我们家长在平日里见得还少吗?这难道不是一些早已经被我们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小事情”吗?这样的“小事情”如果任由其日积月累,将来没准要变成大问题,没准要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苦果,没准有一天我们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们大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孩子呢?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孩子,出点问题,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都是非常正常的。此时需要父母做的是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想办法解决它,并力争今后不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而最最忌讳的是,当孩子发生一些过错,或他的表现不太令你满意时,大人急火攻心,失去冷静和理智,继而出口伤人、责骂有加。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伤害亲子感情;更为严重的是,经常遭受“语言伤害”的孩子,他的心灵会渐渐发生扭曲,即使成年之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

或许不少的家长现在已经意识到“语言伤害”的严重性,那就要从思想上重视,从方法上改变。

1.在思想上提高重视。
“意识决定行为”,而思想认识就是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提高对“语言伤害”的严重性的认识是第一步,它是正确行为的指导方向。

如何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相信不少的家长已经从各种媒体上看到过不少良好家教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事例,并从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但我更建议家长们应该同时多看一些反面报道,即不良家教导致各种问题孩子出现的教训。

只有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通过经验和教训的碰撞,才能使你在心灵深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你的脑子里时时敲响警钟,从而提醒你采取正确的行为。

2.在情绪上保持克制。
当孩子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时,尤其是在“恨铁不成钢”或“屡教不改”,再或是“低级错误”的情况下,家长往往最容易失去对情绪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你采取以下方法试试:在听完孩子的陈述或弄明白事情的缘由后,暂时离开孩子,到其他房间、阳台或厨房等安静处,让自己的思想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个缓冲。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把发生的事情想一遍,再体味一下孩子此刻的心情,最后思考一下对策。

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情绪会比刚才平静许多,这对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大有帮助。我们大人都有这个经历:人在气急败坏时,那个火都是在刹那间爆发出来的。所以,这个方法的好处就在于把那个“刹那间”暂时隐忍至安静处并化为乌有,最起码也是所剩无几。避开这个“火力点”,事情通常会好办得多。

3.在批评上讲究艺术。
孩子发生过错或行为产生偏差,大人的批评教育是应该的和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但同样是批评,方法方式却有多种多样,效果更是天壤之别。

咆哮、责骂、侮辱用以批评,显得粗俗和涵养不足,其后效性更令人堪忧;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也可以用来批评,更彰显自信和从容不迫,让人易于接受且心服口服。

因此,在批评孩子时,首先做好自我调整,放平心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在说话时要讲究艺术,以提醒、启发来代替指责、训斥。比如用“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来激发孩子更加努力的动机,用“没关系,慢慢来,尽力而为”帮助孩子调整焦虑、紧张的情绪,等等。
结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是语言,功效却截然不同。家长们若要科学地教育孩子、关爱孩子,就该多用“良言”,禁用“恶语”。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地说出许多刺激孩子的话,而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却浑然不知。要知道这种心灵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亲近的朋友”,切不可成为这样的伤害者,让孩子感觉“最亲近我的人伤我最深”,因而疏远、躲避家长,如此一来,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文章来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12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