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奖的背后是谁剽窃了两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

 naiga书馆 2015-12-05

奖的背后是谁剽窃了两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

环球之音   黄泽修   2015-12-05 07:27  

屠呦呦,中华文明复兴的地标

这简直和几千年前的少师一唱一和,如出一辙,真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不知道是《黄帝内经》作者穿越到现在剽窃了最新的大脑科学研究成果,还是罗杰·佩里等一干科学家偷听了黄帝和少师的对话——是屠呦呦的继承还是美国科学家的穿越?

12月4日,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启程赴瑞典斯德哥尔摩,于当地时间12月7日进行《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主题演讲,10日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屠呦呦是首位获得权威性最高的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要不是获此殊荣,绝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老人已经拯救了好几百万人的性命!这位老人和无数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能工巧匠一样,只会拿着菲薄的退休金,无声无息的消失在黄昏里了。凭她“三无教授”的背景,天下何人能识君?世人连“呦呦”两个字都念不准确。看来诺贝尔奖确实影响巨大,作用神圣。

屠呦呦虽然获得诺贝尔奖,从媒体报道看来,她的遭遇却充满戏剧性,首先,她连自己获得诺奖都是从电视的新闻联播上看到的,相对于当下许多大奖还没有开始评比,早就胜券在握非我莫属的奖牌专业户来说,在炒作算计功名利禄方面,屠呦呦还没有醒水。

这让我不由得感慨这群诺贝尔科学类奖的评奖委员们,他们自身就像辛勤劳作,默默无闻采集着最醇美的花粉,酿造出最好的蜂王浆的工蜂,才会对一项40多年前发明的,现在已经无利可图的项目,发给这项大奖。话说回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只有最正直的评奖委员,才会把诺贝尔奖颁发给屠呦呦这种不会狗苟蝇营,只知道一头钻进为事业的牛角尖里的正直科学家。

屠呦呦这种正直的品质在接受记者们的采访时得到充分表现,虽然是外国人慧眼能识金镶玉,给了她最高的荣誉,她却没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说我是在诺贝尔先生的首创精神鼓舞下才取得了这个成绩;或者,我是国际生物学泰斗的关门弟子,全靠师傅的耳提面命;再或者,青蒿素凝聚了现代科学对于基因、纳米、碳原子,自由烃离子的最新研究的成果;也没有灌心灵鸡汤,给年轻人的N个忠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更没有变现打软广告:我发明青蒿素,全靠服用了XX营养补脑液所以才脑洞大开——咦!屠呦呦如果按照这些世人司空见惯的桥段演戏,可能就天下太平了。她却老老实实地说,提炼出青蒿素是中国众多科学家的功劳,是得益于传统中医的古籍典方。

这就捅了马蜂窝,受到各路好汉的群起而攻之,我真纳闷,没得诺贝尔奖之前,他们怎么不去关注屠呦呦。

幸好,这位可敬的老科学家,在发现青蒿素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经历了几百次的失败,甚至拼上自己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来试验青蒿素的药性,什么惊涛骇浪没见过?怎么会在乎这阴沟里的死水微澜?老人家对这几十年后才姗姗来迟的黄花菜,淡淡地调侃了一句,这个奖还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

得外国人的大奖,说中医的公道话,挨中国人的狂喷,这就是屠呦呦坚持真理的奇遇。令人想起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他因为宣传在古希腊时候就古也有之的日心学说,通过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有力地支持了日心学说受到教会的迫害。最终,身心交瘁的伽利略被迫承认日心学说是错误的,在话剧里《伽利略》里,他虽然大声放弃日心学说,但还是小声独白:即便如此,地球还是围着太阳转。

同样因为坚持日心学说而被迫害的,绝对不止伽利略一个人,吉尔达诺·布鲁诺甚至被教会活活烧死。但幸运的是,伽利略身后,紧接着出现了大航海时代,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自此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伽利略成为破夜的洪钟,唱晓的雄鸡,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化成一座开创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地标。

屠呦呦何尝不是如此!

日心学说没有因为伽利略被迫害和布鲁诺被烧死有任何改变,屠呦呦受被边缘化被攻击也不会降低中华文化的价值,中华文明能挺到今天自有它坚实的科学性、合理性。再举一个和传统中医有关的诺贝尔奖的例子,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RogerSperry)教授在研究被截断脑胼胝体的癫痫病人时,发现了人的左右脑的职能划分,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根据斯佩里博士的理论,人的左脑主要负责分析性工作。左脑在处理信息时采取线性方式,即按照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计算处理,类似我们今天常说的数字化。因此,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具体时间就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以外,人类独有的语言功能也位于左脑。所谓的学习能力,也是我们在读书与职业培训时最需要的思维能力,也主要依赖左脑的正常运作。因为左脑相对于右脑来比较关注细节,所以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左脑只能看到一棵一棵的树,却无法看见整片森林。

与之相反,右脑与时间顺序、线性或语言信息的处理都没有关系。在右脑中,最重要的是空间思维。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取决于其右脑的发达程度。

如果说左脑主要处理数字信号,那么右脑负责的是模拟信号。一件事物的全貌才是右脑关注的焦点,而不是任何具体的细节。换言之,右脑看到的是整片森林,而不是其中一棵一棵的树。

左脑控制身体的右部,是人的分析、批判及逻辑思维的基础。右脑控制身体的左部,使人具有艺术、哲学和政治思维的能力。

为了表彰斯佩里博士在人脑功能研究领域的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在1981年授予他诺贝尔生理学奖。

翻一翻中国的典籍,斯佩里博士关于人的左右脑的职能划分的理论,两千多年前就在中国出现,而且还被中国古人认为太简单粗陋。

让我们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看看当时的医家是怎样认识人的大脑功能的。他们托两千多年前轩辕黄帝之名,创作了《黄帝内经》,在以黄帝、岐伯、少师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和“藏象学说”等。

这本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的中国古人早就对罗杰·斯佩里教授发现的人的左右脑的职能划分理论非常熟悉,并根据脑功能将大脑分为左阴右阳两半,左脑主管思维,右脑掌管活动,左脑起支配作用的人具有阴性格,其右脑居支配地位的人具有阳性格。所以引出“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黄帝问少师说:我听说人的性格有阴与阳的类别,什么叫做阴性的人?什么叫做阳性的人?

更令人吃惊的是少师认为这种对左右半脑各司其职的划分太简单粗浅,“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少师答道:在自然界里,四方上下之内,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五”数,人脑也与它相应,而不仅仅局限于一阴一阳,把人分为阴性阳人,只是从其大概方面说的,对于生理禀赋的情况,是很难用语言把它完全说清楚的。

少师这段话有三层意思,首先是认同大脑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职能。其次认为按左右脑划分大脑的职能是简单粗浅的。三是大脑的职能划分应该合于阴阳五行。

《黄帝内经》按阴阳五行学说把人的大脑划分为五个区域,指出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大脑的右上部为老阳,代表阳的极限状态,是五行中的火,具有温热、升腾的特性,负责神智。

大脑的左上部为老阴,代表阴的极限状态,是五行中的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负责意志。

大脑的右下部为少阳,代表阴消阳长状态,是五行中的木,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的特性,负责思维。

大脑的中部为和平,代表阴阳平衡状态,是五行中的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兼备各种功能。

大脑的左下部为少阴,代表阳消阴长状态,是五行中的金,具有肃杀、收敛、变革的特性,负责感情。

每一类型又可以分为五种子性格,譬如:少阳木型性格的人,是思维型的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木金、木水、木木、木火、木土性格。

这样,《黄帝内经》根据五行学说,按照人的大脑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把人的性格划分成为25种子性格,每一种子性格均突出反映了大脑该部位的功能,比罗杰·斯佩里教授科学精细多了,但也让人眼花缭乱。

现在,让我们穿越回来,看看最新的大脑科学研究有些什么成果。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发现,左右脑的功能也没有绝对严格的划分。当人们正在忙着搜索目标时,大脑里的不同视觉和非视觉区域就会被调动起来,用来追踪一个人、动物或者是其他东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群人中寻找一个走失的小孩时,通常专注于其他目标物的大脑区域,或者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区域,都会转移注意力,开始加入到寻找小孩的工作中来。因此,大脑会迅速转变注意力,集中精力寻找走失的小孩,并占用大脑通常用来完成其他脑力任务所需的资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系统学博士后研究生,同时也是2013年4月21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研究论文的第一论文作者的托尔加·库库尔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大脑比以前认为的变化更大,它能通过增加我们执行的相关任务的精确性,最优化我们的表现。例如,当你计划一天的工作时,你的大脑就会更多地着眼于处理时间、任务、目标和回报上。而当你寻找走失的猫咪时,大脑就会变得对动物识别更加敏感。”

此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左脑完全可以代理右脑的工作,反之亦然。临床医学领域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得益于人脑自动重新分配功能区域的能力,有些病人接受了大脑部分切除手术后,仍然能够保留绝大部分原有的大脑机能。

这些最新的大脑科学研究成果对罗杰·斯佩里教授的理论作了颠覆性的修正,证明他对左右半脑各司其职的划分已经过于简单。科学家们现在认为,人脑拥有许多个不同的功能中心,人们的思维除了有上述两种极端方式之外,其实还有大量的中间过渡方式。这简直和几千年前的少师一唱一和,如出一辙,真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不知道是《黄帝内经》作者穿越到现在,剽窃了最新的大脑科学研究成果,还是罗杰·斯佩里等一干科学家偷听了黄帝和少师的对话。这些最新的大脑科学研究实际上是向《黄帝内经》更靠近一大步,等于是在证实,验证,数理化,量化《黄帝内经》。如果诺贝尔奖能够追溯,颁发给《黄帝内经》的作者,估计没人敢来争锋掉歪(编者注:掉歪是出坏主意的意思)。

虽然罗杰·斯佩里博士的模型在医学领域已经过时,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确实拥有上述两种极端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上述理论不失为一种通俗易懂的解释。在其他与人脑分区相关的领域,直到今天还仍然有人以此模型为基础,简化某些复杂的脑部活动现象的分析工作。“左脑思维”指的是富有分析性的、依序处理信息的理性思维模式,而“右脑思维”指的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空间与形象思维模式。

话说回来,虽然罗杰·斯佩里教授的理论和《黄帝内经》相似度极高,由于他没有说是受了《黄帝内经》的启发,我们也不好妄下论断。福兮祸所依,如果此公像屠呦呦一样承认是受了中国籍典的启发,定会饱受中医黑们的拳打脚踢,会被贬得一无是处。

一枝寒梅报春来!屠呦呦为中国人开了一个好头,她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标志着中医、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在当下的科学价值已经逐渐被世界承认,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文明的复兴,屠呦呦定会成为又一座历史地标!(黄泽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