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的影像科医生将是个杂家

 panyunbo 2015-12-05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首家开通医学影像自动学习功能,目前上线有数百例影像病例及典型征象、解剖、国内外精品讲座、影像医事以及三基、上岗证考试等内容。小编微信:yxyxfwzx

来源:医学影像技术服务



放射科医生最早只是照X光片,X光片洗出来之后交给临床医生去看。所以早期放射科医生在临床医生和患者眼里地位比较低,仅是个“拍片子的”。


随着放射科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科由原来的“拍片子”走向了即拍片子,又看片子的时代。由此,放射科分出了负责拍片子的“技术组”和负责看片子的“医生组”,分工越来越细。


再后来,随着CT、MR、DSA的出现,放射科的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能够看得见的人体组织和器官也越来越多,同时对放射科的技术人员和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放射科医生既要会拍片子,又要会看病,还要懂计算机信息……所以,未来的影像医生必然是个杂家,需要懂得多方面知识。


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冯晓源教授指出,“希望未来的影像医学工作者不但是个医学家,同时是个理工学家,最好还是个社会学家,未来还要具备分子生物学,信息学,循证医学和技术评估能力。所以,影像科医生必然是个‘能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操作员。影像医学的未来是光明的,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有些医院出于各种原因,把放射科分为放射科,CT室或CT科,磁共振室或磁共振科等。这样各科室之间工作相对独立,互不干涉,专一搞一项即可。笔者认为:这样虽然有利于工作的安排,但是不利于技师和医师的成长和学科的建设、发展,会造成技术单一,提高缓慢。造就的是一个个“匠人”:拍片子的不会做CT,做CT的不会做MR、不会拍片;看普放片子的不会看CT片,看CT片的不会看MR片,看MR片的不会看普放片子。


从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来看,放射科应当建设集普放,CT,MR在一起的大影像科,低年资技术人员从各个二级学科(或称亚专业)之间定期轮换培训,高年资技术人员可以按设备划分专业组进一步深入搞研究;而医生不依设备进行分科,低年资医师同样在各专业组之间定期进行轮训,中、高年资医师应按照人体解剖系统进行专业组划分,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影像医师面临的任务会更多,更重,同时要求影像科医生首先成为掌握多方面知识的杂家,然后才能成为专家。放射科必然从放射走向大影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