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1958年出品的《控方证人》——结局出乎意料影片的第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高峰

 听雨一直下 2015-12-05
  曾看过在很多电影评价的论坛里,谈到结局出人意料的片子,《第六感》、《小岛惊魂》《电锯1》等片子不断被人提到,却少有人提到下面这部片子,《控方证人》,我眼中结局出人意料影片的最高杰作——真的是因为时代太久远了么——可是就算是现在,这部片子看起来,仍是完美的让人惊叹。

  这片子,看到结尾高潮的时候,我的感觉,如果说的矜持些,用成语形容,那叫“拍案叫绝”,如果说的粗俗些,我无耻的选择了我自认为最能直抒胸臆的一种形式——脏话——去把那三国时某著名奸雄的名字喊了一遍又一遍。

  


  上面就是最让我心里不断问候曹某人名字的那个镜头,护士口中的“kill”被纠正为“executed”,一字之差,点睛之笔——突然间,那情节、人物冲突不断加剧的结局,犹如一壶不断升温沸腾的滚水,爆发出冲天的热气,将我思维上的盖子,一把冲开,让我不得不写些什么,方能平复情绪。

  其实,在正式观看这部片子前,我已经看了很多影评,虽然特意过滤了有剧透的那些,但还是知道了,这是一部结局出乎意料,带有反转意味的片子。

  所以,其实对情节的峰回路转,我是有一定的预料的。更何况,我还看到有的评论说,这是第一部在结尾字幕时提醒观众不要向还未观影的观众剧透的电影。这就更让我既愈加的兴奋,却又有点担心,在观影前带有这种预知和心态,会不会大大影响我的体验。(下图是那个请求不要剧透的截图)


  在过往的经历中,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我在看到《灵异第六感》和《电锯惊魂1》结局的时候,都被出人意料的情节震惊了;可在看与《第六感》齐名为最著名的结局反转电影《小岛惊魂》时,由于在看之前就知道这是部结局反转出人意料型电影——即使对具体的细节不清楚——但还是让我对《小岛惊魂》的观感与《第六感》那种突然的艳遇相比,大打折扣。

  但是,事实证明,这部《控方证人》没有这种情况,甚至,因为我的这种事先知晓某些概念,它的这个结局,让我更加的叹为观止。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的情况呢?我的理解,大约是层次不同,带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那么,在我个人的理解中,是种什么样的层次呢?

  讲到结局的反转,我个人觉得,最怕的是刻意的斧凿痕迹,不自然的话,还不如不要来这么一下。以前韩国某娱乐节目中那么多的微型反转剧,除了个别精彩的,大部分因为节目性质和时长的局限,过于追求反转新奇性,都落了此类下乘境界。

  举个例子吧,就我认为的反转比较低的层次。这里我拿来举例的不是电影,而是部武侠小说,古龙超早期的一部《孤星传》。这类作品,无论类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一直在就某些情节谜题遮遮掩掩,不向读者或者观众说实话,直到最后,揭开来龙去脉和谜底。这种设置的手法,由于观者没有对等的信息去判断,结局的转折虽然也会让人惊奇而印象深刻,但总觉得会有一种过于刻意的不适感。比如《孤星传》,结局,迷惑人的悬念全被解答后,原本以为是无恶不作的恶人原来是忍辱负重的好人,原本以为恩义无双的大善人却是包藏祸心的魔头,这样的设置,惊奇倒是惊奇了,只是那种刻意斧凿的感觉,怎么样也抹不去,总让人觉得不自然不合理——类似的,还有像法国著名影人德帕迪约十来年前曾出演过一部叫《夺面解码》(又译作《大侦探维多克》)的电影,也技止于此——以刻意隐瞒某些重要信息来达到反转的目的,此是最低层次。

  再高一点呢,我觉得就可以说到最最有名的两部,《第六感》和《小岛惊魂》了。这两部片子的情节,不可谓不巧妙,可如果事先有防备,甚至知道那个关键点的话,观影体验仍会有所折扣。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或者说其比不上《控方证人》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过于倾向于情节的反转,对情感的反转投入的分量不够。二是使用了太多的叙述性诡计手法。

  我先说说我对叙述性诡计的理解。

  关于叙述性诡计,相信如果是喜欢看推理小说的人,都比较熟悉(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找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来看看,东野大约是花了专门的一章节来嘲笑叙述性诡计中蹩脚的桥段。)这种似是而非的手段,用到电影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像《第六感》和《小岛惊魂》一样,在过往的叙述中,会像撒开珍珠一样,把很多有十分深刻含义的镜头抛洒在影片的各处,却又带着伪装,让你在第一次看到时浑然不觉。可当结尾的那一条最重要的线给出的时候,散落的珍珠们,重新被串联起来,一个个镜头在你的脑海里闪回——或者很多时候是电影本身带你重新闪回,怕你还有些被蒙在鼓里没看出味道来的地方——比如《第六感》里那样将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那个角色过往的一些镜头重新放出的时候,人们方才恍然大悟,那些镜头的意义和含义。

  这里,这些手法,带给人们的,就会是十分惊奇的感受——但是,还是会有刻意的成分在内。大巧不工,过于追求巧妙的设置,有时候,反而会带来的一个弱点是,那个关键的线本身,是万万不能被事先知晓的——一旦发生这种事,这部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幅的下降。

  而《控方证人》,在结局之前,虽然演员的表演十分精彩,叙事的手法诙谐有趣,但其实,情节推进进程是十分平稳也不花哨的,并没有刻意设置太多会让人在结尾后回想时大吃一惊的镜头——也许那个棕色头发的年轻女孩是唯一比较大的一个故意为之——这就会避免事先被剧透对它观感的影响。

  至于我个人所谓的另一点不同,即对情感的投入不够,是个很大的话题,在这里我描述不了。甚至引申开来,能牵扯到主流纯文学对类型文学的批判——类型文学,即使如本片的编剧,推理小说最伟大作家之一的阿婆的作品,也普遍被那些搞纯文学创作和批评的人们所看轻,即使这些人的数量在读者的数量中显得如此的之低,可掌握话语权的却偏偏是他们——这些人普遍认为类型文学的目的性太明显,如推理小说主旨在解谜、探险小说主旨在冒险、科幻小说主旨在幻想,所以其作品不具有文学上、精神上、情感上的价值——比如我国的美学研究领域的泰斗,朱光潜在评价人群的低级趣味时,就认为推理小说是低级趣味的,因为“文学作品之成为文学作品,在能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它不但要能满足理智,尤其要感动心灵。这恰是侦探故事所缺乏的,看最著名的《福尔摩斯侦探案》或《春明外史》就可以明白。它们有如解数学难题和猜灯谜,所以打动的是理智不是情感。一般人的错误就在把这一类故事不但看成文学作品,而且看成最好的文学作品,废寝忘食,手不释卷,觉得其中滋味无穷。他们并且拿读侦探故事的心理习惯去读真正好的文学作品,第一要问它有没有好故事,至于性格的描写,心理的分析,情思与语文的融贯,人生世相的深刻了解,都全不去理会。如果一种文学作品没有侦探故事式的穿插,尽管写得怎样好,他们也尝不出什么味道。这种低级趣味的表现在一般读者中最普遍。”——在大师的眼中,推理小说连文学作品都是算不上的,大众喜闻乐见的那些低级小说们也都是满足了大众的低级趣味而已。

  我无意冒犯大师,但我实在不能认同这种一刀切式的划分,因为我在太多太多的类型文学的杰作中,看到它们除了满足各自类型的目的性的需求之外,对“感动心灵”这个要求,做了很好的诠释。

  这部《控方证人》改编自阿婆的剧本,其最终情节上的反转,其实是有脉络可寻的,在看到最后之前,聪明的观众都应该有个模糊的预见,而不会是像《第六感》或《小岛惊魂》那样,翻开最后一张牌,前面所叙述的内容突然全部变形了、翻转了、天翻地覆了。但《控方证人》最重要的反转不是情节的,而是角色的情感冲突的反转——善与恶的碰撞、真爱与绝情的碰撞、法律和程序被愚弄的无力感与个人肆意展现报复行为的爽快感的对比(这点最古怪,和《肖申克》类似的,这个影片最后给出了一个《黑暗的公正》似的结局,只不过一个通过智力,一个通过暴力——如果法律解决不了问题,个人的行为将会践踏法律,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强调法治的西方观念中,对由于法律本身漏洞而带来逍遥法外的情况下的一种反思吧)

  所以,我的观感是,这部电影,特别是其原著剧本,仍脱不开悬疑、推理的类型范畴,但其中对人性假丑恶的描写,通过离奇的、极其富有戏剧冲突性的极端境遇中所展现的人性表演,仍然是具有朱光潜大师口中的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的意义的——这也是我认为此部片子胜过《第六感》和《小岛惊魂》最有力的地方,因为其对人性的探讨深度,要高于那两部过于追求情节巧妙的片子。

  在尽量追求不剧透的前提下,我想说的话终于说的差不多了,最后写几句与主题无关的题外话:

  1、 阿婆的编剧,一贯的将她的人物描写的诙谐而有趣。而作为好莱坞伟大导演行列中,风格最为多变的怀尔德,非常精彩的在其中贯彻了这种风格,大律师与护士的就其心脏病治疗的有趣斗法贯穿了整部片子,有些波洛逗弄黑斯廷斯的影子,使得这片子一路看下来,在紧张的律政交锋中却有时能显得出一种轻松可爱的气氛来。

  2、 第一张图中的大律师与护士,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的夫妻,所以看他们演对手戏,别有一番风味。而且,据传说,大律师的扮演者劳顿,是一位同性恋者,并且在结婚后,在某年向上面那位出演护士的妻子蓝切斯特坦白,把蓝切斯特吓到一只耳朵失聪,但最终却没有离婚,蓝切斯特仍然照顾丈夫到其去世。

  3、豆瓣上的短评,很多人发出了感叹,因为下面图片中的这位女演员,黛德丽,被称为巅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那时好莱坞唯一能与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演员,在出演该片时,56岁。。。。。。。比潘迎紫还狠的主啊,她活到了本世纪,90多岁去世。


  4、在看完这片子后,我发觉,《一级恐惧》、《非常嫌疑犯》、《大卫戈尔的一生》,这些现在声名赫赫的悬疑类影片,都受到了《控方证人》不小的影响,甚至我们最近国产的《全民目击》,也有一点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