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黄昏”是人生最大的捷报

 壶浆箪食 2015-12-05



本文选自《这个午后与历史无关》,作者授权发布




文丨刘荒田


并非所有老人,都适用“夕阳无限好”,患冠心病糖尿病的,患抑郁症的,孤苦无依的,遭天灾人祸的,晚景即使部分地“好”(如果具备足够的达观,比如像佛教某教派,把活受罪当做人生最好的救赎),也不算“无限好”。至于往下一句:“只是近黄昏”,就大大煞风景了。可是,多数人的认知到此为止--晚年好是好,但离“结束”太近,应了《好了歌》的“好就是了”。这“只是”隐含多少遗憾、无奈、不甘。不破掉这一魔障,晚年再精彩也变为挽歌的序曲。


为什么不把它改为“最喜近黄昏”?首先,只要你承认自然规律是上帝也改变不了的铁律,“公道世间唯白发”,叹息徒然破坏心境,导致心理疾病多发,无论对腰包对个人健康对家庭生活对社会福利,都做了残忍的减法,却找不到一点正面作用。你不“喜”,只会做赔本生意。


其次,晚年是生命的总结。青春时期的求学,中年时期的拼搏,养育儿女的义务,孝敬父母的责任,和以分期付款买下来的房屋一般,终于到了“付讫”的一天。“长恨此生非吾有”,那是昨天的“不得不然”;到今天,终于“忘却营营”,向职场宣告:我可以赎回自我了,第一次成为“我”的主人!这辈子,就这么一段光阴,全然给你的梦支配,给你的“未竟之业”主宰。尽管腿脚不怎么灵光,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药物少不了,顾忌和禁忌多多,但好歹撇开闹钟,离开了工作的压力和关乎利害的人际关系。你是刚刚被人生诸多责任所释放的囚犯,站在大墙外,被太猛烈的阳光射得眼睛发花。你习惯了有规律的吃苦,现在要适应无拘束的享受。


第三点至关重要,那就是:一生中以晚年的生活质量最好。当然,此言不能落实在世俗逸乐上,论声色犬马、天地壮游,套句洋鬼子的叹息:“年轻时没钱买牛排,老来有钱买却嚼不动。”一口假牙和旋上螺丝的髋关节,怎么和雄姿英发的年纪比?我说的是“密度”,到了晚年,以漫长岁月积累的经验来观照人生,居高临下,所以超脱;以“我从前也犯过”来解释后代的错失,所以宽容;以“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利息”来过日子,所以紧紧拥抱每一珍贵瞬间,享受天伦之乐,交友之乐,知识之乐,思考之乐。青壮年时期,人生飨宴丰盛是丰盛,但你总是囫囵吞之,如今将就清淡之食,却能咀嚼出隽永之味。


总之,“近黄昏”是人生最大的捷报,是以千辛万苦换来的密集的幸福,是生命交响乐最振奋人心的高潮之篇,是务必手舞足蹈地庆祝的盛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