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古典诗词鉴赏复习学案(五)

 鲤鱼山九龙门 2015-12-05

  

运用术语体会意象理解技巧解读情感

彭爱明

 

第五课    感爱诗词艺术之美——诗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1、概念:表达手法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在诗歌鉴赏中,有时表达手法也被称作艺术手法。

表达手法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技巧、修辞方法、(篇章)结构技巧。

2、考试重点: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

3、主要内容: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表现技巧: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炼字以及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修辞技巧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铺垫等

一、诗词的表达方式:

(一)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多种描写方法)

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二)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2013年全国大纲卷)

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三)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达的理性分析。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四)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二、诗词主要描写方法

 

(一)动静结合

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1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二)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1、实——眼前之景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就是所写的眼前之中,诗词中所写景物大部分都是实景。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2、虚——想像之景

诗词中的“虚”:包括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3)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4、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想象中的对应之景之境:诗人在描写眼前之实景时,通过想像描写与实景对应的虚景,这在抒发思念之情的诗词中很常见。

5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3、“虚实相生”:

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6、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7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高考题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2015年安徽卷)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二)白描/工笔

1、白描: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1《归园田居》(第912句)    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工笔(细节描写):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

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2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3、高考题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2008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08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6分)

(三)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1、下面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

(四)远近结合

描写同一景物或不同景物,诗人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1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点面结合

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1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六)渲染

渲染,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2014安徽卷)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三、诗词抒情方式:

分为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一)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写的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1、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1、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下面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请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3、结合诗句内容(可以选取其中一联)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09年福建卷)

江行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7分)(2013年广东卷)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3、以景衬情(衬托)

1)景、情反衬:指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①以哀景写乐(豪)情

 1

塞上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2《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fē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3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②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2)景、情正衬:情、景正衬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①以哀景写哀情

1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蔡家亲:表亲。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②以乐景写乐情

4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答题思路:首先分析事物的特点,再概括出其意蕴,然后指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1

《石灰吟》   于谦(17岁)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2、请具体分析下面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8安徽卷)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高考题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5年江苏卷)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四、诗词表达技巧:

 

重点技巧:衬托(见抒情方式)、修辞、用典、抑扬、炼字等。

(一)烘托/渲染: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1、以人烘托人。

1、《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以物烘托物。

2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3、以物烘托人。

3

《少年行》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猎长扬。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4、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有时也可理解为衬托(狭义的衬托)

1、“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2、下面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三)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

1、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

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

1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

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3、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

1)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

2、杜甫《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5、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

      王籍《如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6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高考题体验: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题。(6分)(09年浙江卷)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8、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2014天津卷)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    []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

(四)修辞手法: 

诗词中的主要修辞手法是双关、比喻、通感、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互文等

1、比喻 ,古代诗词中有的也称为比兴。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6、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7、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韦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9、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李清照《声声慢》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高考题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8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08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2013年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五)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诗人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1、明用典故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7分)(2013年北京卷)

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2、暗用典故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正用典故

3、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反用典故

4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2013年江西卷)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六)抑扬关系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七)铺陈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比较经典的是《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的学艺过程、梳妆打扮及打扮的光彩照人。 

(八)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

1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2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      的艺术手法,(1)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

2、读下面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宋]侯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九)想象联想: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想象——从无到有。   联想——由此及彼。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十)炼字(炼句)技巧 

1、概念理解: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炼句跟炼字同理。

1、指出下面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好。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炼字角度和方法:诗人、词人主要对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与表颜色的词进行推敲,以一字而增强全诗表现力。

(三)解答技巧:

1、设问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4)鉴赏诗中某个字妙处?诗中这个字的作用是什么?

2、解答方法: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年四川)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5年广东卷)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5年湖北卷)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2015年天津卷)

雨过至城中苏家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4广东卷)

望江怨·送别   []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①杪:树梢。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2014年湖北卷)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

3、诗眼赏析:

1)基本概念: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2)诗眼的分类:“诗眼”大致分为两类:

①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1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②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3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小结:诗眼——整首诗: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一句:传神的动词、富有情韵形容词、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3)解题方法:

①提问角度:

A、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B、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②答题步骤:点出诗眼,并释义;紧扣诗眼,解释句意;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②。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有人说“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的诗眼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4、领字赏析:

1)某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2)赏析“领字”步骤:

①全诗紧扣该词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②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③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qiónɡ)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五、篇章结构:

(一)词的一般结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二)近体诗起承转合的一般关系及其表现手法。

1、起头:就是近体诗的开头。

(1)兴起情景式:谢月兆《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楚山吟》“楚山西上接昆仑,万里峰峦万里新。”

(2)兴起烘托式: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正气歌》“南山暮雨失云前,世事纷纷乱如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3)比喻抒情式:毛泽东《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画山》:“天公泼墨写丹青,俊马腾空起桂林。”

 (4)比喻铺陈式:释无可《秋寄从兄岛》“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钅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5)叙述白描式: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叙述夸张式:曹植《赠徐平》“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毛泽东《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7)叙述设问式: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8)直接点题式: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观钱塘潮》:“中秋时节浪新摧,倒海翻江天外来”。

2、承接:就是承接开头。

3、转折:

(1)加倍法: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递进法: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3)反接法: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合题:

(1)扣题型:就题目收住。于谦《咏煤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毛泽东《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宕出型:王维《酬张少府》“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3)放开型:杜甫《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歌的结尾大致可分为衬托式,叙事抒情式,议论式、疑问式、比喻式,以景抒情式、反衬式、点题式。

(1)衬托式:李白《听蜀僧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2)叙事抒情式:杜甫《春宿左省》“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3)议论式:采用议论方总结性点题。杜甫《房兵曹胡马》:“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4)疑问式:章承庆《南行别弟》:“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5)比喻式:张九龄《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6)以景抒情式:储光羲《江南曲》“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7)反衬式:李白《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官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见鹧鸪飞”。

(8)点题式: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三)诗词结构鉴赏常用术语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2014湖南卷)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