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的特点和规律

 尤里蒙提 2015-12-06

    
    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
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手册可以得以保证和提高,在社会和企业的日常安全活动中(宣传、教育、管理等),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和保证,而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意志等,则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这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怎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安全意识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具有具备现代人应有的安全意识,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人的安全意识是人对所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认知,人的安全意识受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而人的心理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反映。
    人在劳动时的心理,有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三种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知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感觉和知觉是初次的认识过程,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和语言密切联系,是人所有的认识活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这就是情感。情感是心理活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动,人们这种有意识的反作用于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和克服困难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活动过程,它们虽然彼此区别,但又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同时,也必然影响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因此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为目的,需要研究劳动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情绪。
    人们所从事的劳动过程,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其认识的对象是十分广泛的,不仅包括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设备、劳动环境等方面,还包括生产过程的各种人和事,实际上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当然其中也包含着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人们劳动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觉和知觉这种简单的初级认识开始的。安全意识的强化需要人对事故的感觉开始,并提升到知觉认识。因此,事故的教训和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学习,是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方式。
    人对劳动过程的认识,如果一直停留在感觉和知觉阶段,是不能正确的,完整的认识客观事物的,可以说,人对在生产劳动中感知过的事物如果没有记忆,等于一无所有,不能形成概念或经验,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有记忆参与,并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整的完成。因此,安全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需重复,这就需要安全的教育培训是重复性的。
    人们劳动的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和情感的来源和基础,情绪和情感总是伴着人的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并且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对劳动活动和安全生产的认识产生了情绪和情感,这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安全意识的加强需要利用人的情绪和情感。
    只有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中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地去学习,且要学以致用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安全意识得以增强,安全素质得到提高,安全行为得到改善,现代社会的安全与减灾才能落到实处,使事故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使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经济繁荣(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