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不会?牢记2句话,3月成绩提高30分

 清牛居 2015-12-06

  很多人都清楚,最能拉开学生间成绩的学科,莫过于数学,尤其,越是到了高年级,就越明显。“老师,我想问的是,明明同一个老师、一样的教,可是考试的时候,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比其他人差那么多呢?难道,真的是我家小孩太笨了吗?”这是一位很失落的妈妈的一段语音。

  其实,在数学的世界里,“天赋”和“努力”是两个很微妙的词语,你很难说谁更重要或者谁不重要。如果要笼统地回答,我只能说:需要一定的天赋,也需要相当程度的努力。但“天赋”和“努力”究竟分别需要达到什么程度,这就没有统一的答案了。

  然而,那些经过了努力,仍然不奏效的学生,其根源实际上是“对数学保持专注”的能力不够。原因有很多,比如对数学有排斥心理、毫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同时又没能力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因此,有人说过“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所以,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

  1、正视“某些同学就是理解得比你快”的现实,这很正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强求学得“又快又好”。

  2、只要在你的专业里数学是不可或缺的,那就要想办法培养对数学保持专注的能力,这包括避免排斥数学、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等。

  3、在做到第2点的基础上,努力多上自习多动手做题(一定要亲自动手“做”而不能只盯着课本发呆!),慢慢磨。只要能学得进去,不管学得再慢,在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后,你终究会发现“高数不高”的。

  下面再谈谈“做数学”。确实,数学界里聪明到令人发指的天才真的很多。但是,数学界里的“非天才”也很多。只不过,公众能在网上、报纸上看到的往往只是那些金字塔尖的天才的传说,而很少有机会了解金字塔中下层的“数学民工”的生活状态。

  回想起我初中的时候:书上最简单的一个三角形全等证明题,数学课上能讲两天,老师会引导我们发散思维,从基本的“边角边”到讲到画一个外接圆来证明讲到极坐标,看着满黑板的辅助线,老师最后放下粉笔给我们讲它在物理学上的应用。他给出的解释只有一句话:欲速则不达。

  1.看课本,从书中第一个定理开始,自己推理证明,不管用什么方式找资料还是其他,最终要保证可以独立写出推导过程(大多数定理都是用所学知识可以证出来的,证不出来的可以放一边,记住结论)

  2.做题,练习,习题资料最好是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的那种书,遇到难题要先独立思考,实在不会看答案,找出不熟的知识点,看课本。

  3.练习,大量练习!!!

  其实,在我看来,任何学科科学什么的都是互通的,他们的共同点很明显,就是如果你能专注和投入,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总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我相信天赋相信智商,但我也相信真正的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意志,以至于会想出各种方法去完善自己的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