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卫视王旭波:电视正处在青少期,唱衰和围堵只是一场烟雾

 真友书屋 2015-12-06

近日,在美兰德举办的“大视频时代媒体融合传播与数据分析应用研讨会”上,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王旭波发表了题为《多屏竞合时代电视屏的重新定位》的主题演讲,观点犀利、干货不少,摘取部分发言与各位分享。



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刚才我们白主任给我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从双十一晚会这个地方引入我今天的内容。


这台晚会对淘宝来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节点。马云今年的目标是九百亿,已经完成了。那么湖南卫视在这样的一个晚会中间得到了什么东西呢?


在10号下午的时候,我们几个同事在一起,猜这台晚会大概有多高的收视率。其实当时我猜的是收视份额大概在6到8个点之间,因为不是周末,学生不会看。但我们很多同事认为这台晚会的收视份额应该能超过10个点。结果第二天出来的数据,双十一晚会在全国网的收视率是1.2,收视份额是6.23,在城市组的收视率是1.72,收视份额是6.95。


也就是说,在湖南卫视所有的大型节目、晚会、电视剧里面,这台晚会的收视率顶多是一个中等水平。这台晚会在湖南卫视的频道到达率是6.7-6.8左右,根据CSM显示大概有八千万的观众。晚会是优酷跟我们同步直播的,从优酷公司的报告来看,有3500万人在线观看。


其实刚才在我们前面戴主任讲的耦合,我非常感兴趣,有机会的话我还要跟戴主任多请教一下,因为这个耦合是物理学的概念,这个耦合是两方,两方在一起,要产生耦合,才能够互动,能够共振。因为我在湖南卫视总编室工作,所以我更多地站在传统电视媒体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湖南广电就是从2013年以来,一直把芒果TV作为重要一翼、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来打造。也就是说,湖南卫视和芒果TV能不能做到耦合,对国内所有关心传统电视产业发展的人士,都是一个很有兴趣的观察点。


近几年我们都能看到,唱衰电视产业、压迫电视产业、围堵传统电视的整体舆论氛围,甚至是一些管理政策,事实上也限制着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所以我们跟新媒体合作,不管是竞合也好,融合也好,还是耦合也好。就我个人而言,站在湖南卫视这样一个角度上,是有所担心的。为什么?


第一,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体制内,我们是事业单位,而绝大部分视频网站和新媒体,它们是市场化的公司,它的机制、体制、资本,是我们无法与之相比的。


第二,如果讲合作的话,市场化的公司所拥有的逐利的本能,使他们充满了狼性。而我们在体制内受到了各式各样的管束,更多是“羊性”,像绵羊一样。但不管是跟他们的竞争,还是跟他们的合作,传统的电视总是不占上风,甚至很难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取得预期的收益。


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更多是想提出问题。在大家唱衰传统电视的时候,其实也存在一些非常好的案例,证明这些唱衰和围堵只是一场烟雾。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湖南卫视它的核心目标群体是年轻人和女性,这两个群体是这几年互联网、视频网站还有社交网络兴起后,受影响最大的一群人。


而湖南卫视从2011年以来,在年轻观众和女性观众中间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是双双高涨的,没有因为新媒体而使得这部分观众被拉走。


第二个案例是湖南卫视最近几年的广告创收也在跨越式地增长。在11月5日,长沙的最后一场招商会上,虽然湖南卫视明年还没有开牌,但是我们现在售出的广告已将近85亿。这比2015年有大幅度增长。


第三个案例,是有关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从1997年7月11日上档,到今年7月11日已经度过了18个年头,现在正进入第19个年头。快乐大本营这档节目一年可以给湖南卫视带来将近20亿元的收入,它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国内同类节目中的常青树和头牌老大,也是中国电视的经典。大本营走过了19个年头,而且完全没有衰退的迹象,原因在哪里?


这就引出了我今天的主题——多屏竞合时代电视屏的重新定位


电视媒体的“新常态”



关于电视媒体的新常态,我在这里不再举双十一的例子,而是拿上个星期五晚上湖南卫视首播的新节目《全员加速中》来说。星期五晚上22点到24点首播之后,周末就有五份报告出现在了频道决策层和业务骨干的手机中。


第一份报告是《全员加速中》首期观众流动观察,即首期的收视报告。拿到报告后,在星期六下午两点,我们频道便就《全员加速中》的收视舆情和反馈开了五个小时的专题研究会,对这个节目进行研发整改,对它的编排策略、宣传策略、前导节目、播出环境进行了分析。


第二份报告是舆情报告,从我们的角度总结舆情。这档节目是由我们与日本共同研发的,从国内电视节目的形式来看,是我们首先引入了未来、现在和历史三大时空,所以它的辐射力非常强。接下来三大时空的融合衔接及呈现进行更多的努力,相信可以使它成为中国电视界的一个经典节目。


第三份报告来自于芒果TV。这档节目是芒果TV和乐视共同网络播出。芒果TV在报告中从宣传效果、宣传策略、渠道布局、运营策略对《全员加速中》的首播情况进行了一个梳理和分析。


第四个报告是由纯甄酸牛奶提供的首播小结,即广告商和运营商的分析。内容包括收视率、纯甄的主题包装、品牌推广的渠道以及呈现和回报方式。


第五份报告是美兰德对《全员加速中》的排名。美兰德跟我们一直有非常好的合作,经常很及时地给我们提供湖南卫视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报告,包含网媒报道量、微博提及量和视频点击量的数据,让我们对这个节目的传播效果有更多、更翔实、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全员加速中》这档节目是我们四季度推的一个重点节目。今年湖南卫视广告招商季,就使用了“加速中更青春”这个口号。所以这档节目我们还会继续不断的关注,除了这五份格式化的、结构化的报告之外,还会关注并吸收新闻、业界杂志、大V对这档节目的评价,甚至我们贴吧里面、我们官微下面的反馈,只要是有价值的、有质量评论和分析,都是我们所需要获取的养分。


传统电视媒体经受巨大的压力


目前,电视媒体经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在这里简单提出几个问题:收视率,收视率实际上是我们同行竞争的压力;点击量,是网络视频的分流或者补充。以双十一晚会为例,湖南卫视频道到达了八千万观众,优酷土豆网络直播拥有三千五百万观众,可见他们对我们的分流是非常厉害的,达到了三分之一,接近二分之一。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补充,比如本身看不到或者不方便看湖南卫视,由于播出时间不在假日,学生群体就不方便收看。但分流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芒果TV对湖南卫视有一定程度的分流。


另外,美兰德的数据报告中提到的湖南卫视的节目内容、艺人以及品牌触达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我们目前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节目广告主花这么多钱投一档节目,在内容的策划、设计、制作包括传播效率方面,都对我们的传统电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除此以外,政策、创新的风险、制作成本、投入产出的压力、节目的生产进度和播出节奏,也都是需要面对的考验。要做成一档好的电视节目,确实不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推一档新节目,都有一种赌博的味道,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很难在事前对它有明确的预期,这都使我们传统媒体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一些压力是电视产业竞争中存在的,有一些压力则是由新的传播环境和新的产业生态所带来的。


新的传播环境改变传统电视三个基本逻辑


这些压力深刻改变了传统电视的三个基本逻辑。一是节目生产逻辑,二是电视传播逻辑,三是观众消费逻辑。


所谓节目生产逻辑,它注重节目的品质,在节目的生产过程中,关注投入产出比。同时对节目生产的能力也存在路径依赖。比如湖南卫视擅长的是娱乐节目、晚会综艺节目,这类节目生产便有自身的逻辑。


而谈到电视传播逻辑,我们发现传统的编播策略在逐渐失灵,反而是这几年尝试90分钟以上、两个小时的大板块策略是有效的,散点的、小带状的基本无效。再好看的节目,都需要去研究观众和引导观众,而非不是带动观众。


电视传播改变了传统的观众消费逻辑,不再是单向的、线性的。传统的电视观众基本上就是安安静静守着来看,但现在却不再定时守候。相关的调查显示,大概有70%以上的观众是随意收看,他不一定要在电视机面前,随便使用一个小手机就能收看。


湖南卫视:改变,正在进行中…


改变了这个基本逻辑,所以到底是变还是不变?“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是我欣赏的一句话。面对这样的变局、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到底是自己去主动突破、主动创新、主动求变,还是让别人从外面把你压碎?别人把你压碎,你就是别人的盘中餐,你只有主动去突破,你才有活路。所以改变正在进行中。我这里就谈谈湖南卫视的改变。


湖南卫视这几年改变非常多。不仅在节目层面,在内容层面、品牌策划、设计推广方面、理念层面中也都在改变。


比如说从主持节目向无主持人节目转变。从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到《爸爸去哪儿》到《变形记》到《花儿与少年》到《全员加速中》,这些都是无主持人节目。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为什么要做无主持人的节目?因为大家看网络视频,除了奇葩说这样的节目要主持人,绝大部分看网络视频不希望看到一个主持人在喋喋不休,除非像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本身成为这个节目内容不可分割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主持人就是这个节目的核心元素。所以无主持人节目是大家接受网络视频对传统媒体的改变。只不过湖南卫视在恰好的时候呼应了这个改变。


第二是从浅娱乐、慢综艺向快综艺、深娱乐变化。我讲的深娱乐就是高品质的、大投入的。这个也是一个趋势,湖南卫视现在从制作、投入这个角度来说,跟三年以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你看湖南卫视的节目,即使像《全员加速中》这样的节目,《真正男子汉》这样的节目,尽管它的收视率不一定很高,但是节目的品质和投入,都是有目共睹的,在业界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第三是团队从一专多能向多专全能的变化。以前团队说我做纪录片、我做专题、我做娱乐、我做综艺,基本上是可以从一而终,现在不行了。以前是做新闻、做晚会,现在都要做真人秀,原来做真人秀,现在也要做其他的节目。现在湖南卫视30多个团队基本上是打通用的。


第四,从湖南卫视的总体来说,频道是从个性化特色化向大众化品牌化的转变。


三屏竞合,媒体融合时代的首要特征

那么在视频泛滥的时代,电视节目和频道独一无二的定位功能和价值在哪里。我们内部做了比较多的探索和思考。



首先是三屏,电影是大屏,电视屏是中屏,PC端、移动端属于这个小屏。三屏竞合,是媒体融合时代的首要特征。



大屏也就是电影屏,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媒体,也可以说是社会化的娱乐媒体。我觉得这是电影在中国成功的转型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它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现在的电影基本上不介入社会日常生活,电影的题材选择和十年以前完全是两个概念。中屏是家庭化的媒体,也就是电视屏。



小屏是个人化的媒体,这是三屏典型空间的差异。大屏是“群聚效应”的社会行为,中屏收看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小屏收看是个人空间中的自由选择。我们每个人都用到这三屏,我希望有更多的业界的人士或者是学者可以把这个问题想得更透。



从三屏主体功能的差异来看,大屏主要是主体的逃避现实、遁入梦境、很少互动。中屏是家庭屏,它是关照现实,融入家庭,亲友互动。为什么韩国的电视节目在中国那么流行,因为它不极端,它是中庸,它是温馨。小屏是关照个人,关照个性,渗入社会,陌生人互动,当然也可以在朋友圈里互动。



从三屏典型内容的差异。大屏是音画冲击、故事极致,大尺度、大场景、信息密度高。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两个小时,同样一个故事我们要拍40集,这个信息的密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屏更多是协调温馨、人物丰富、尺度、场景受限,信息密度较低。


小屏对音画的要求较低,主干信息要求极高。比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若放到视频网站上去,有一些情节、场景没人看,只会挑选自己喜欢看的内容看,不会像看电视一样从头到尾。


中屏——传统电视的重新定位


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屏才是我们传统电视的重新定位所在。它有自己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一些特性,一些价值和一些功能。


首先是全天候的娱乐和服务,以前说电视是冷媒体,现在对网络视频来说,它变成热媒体了,因为它后面有组织、有架构、有主持人、有嘉宾。


第二是黄金时光,家庭风景窗。


第三是主导和主体的地位。事实上,视频网站绝对不会成为媒体,电影也不可能成为媒体。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设置议题,是社会的放大镜,视频网站做不到,只有电视才有这个功能。


第四是少儿老人的最佳伴随。少儿频道,金鹰卡通频道,包括湖南卫视的高收视率都与这个有关,因为少儿和老人事实上是比较排斥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一群人,电视成为他们很好选择。


湖南卫视是中屏新电视,我们有一份暑期报告,今年暑期湖南卫视在全国网收视率将近7个点,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这是今年的湖南卫视七八月份全线数据,意味着我们要紧紧抓住年轻人,抓住女性观众。



总之,我觉得中国的电视尚处在青少期。从这个媒介形态或者媒体形态来说,中国电视发展将近60年,互联网在中国还不到20年,但是从发展的历程和阶段来说,中国电视事实上比互联网要慢得多,互联网现在已经处在青壮年了,而中国电视尚处在青少期。


中国的电视媒体,一旦解除种种限制,将占据主流影响力的塔尖,传媒产业的塔尖,对此我是很有信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