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日焰火》是否灿烂?

 百城主人 2015-12-06

中国影片《白日焰火》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上一举擒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该片监制沈旸说,《白日焰火》花费了导演刁亦男8年时间,“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们觉得《白日焰火》的演员都非常出色。而且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就决定了把金熊给它。”被问及影片将何时在国内上映时,沈旸表示:“我们会努力、尽快!”

  《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的绚丽多彩,让很多电影人以及电影爱好者欢喜雀跃。但是,“八年磨一剑”的《白日焰火》在影片质量、制作水准、对中国电影影响力等方面的真实情况,限于其还未在国内公映的束缚,我们绝大多数人还不得而知,目前的一切仅仅是道听途说而已。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庆祝还为时过早,《白日焰火》的色彩究竟如何,是否真的灿烂,还是等国内燃放了再作评说为好,因为有很多问题我们还不清楚。

  首先,《白日焰火》是不是一部纯粹为得奖而拍摄的“谄媚”之作。8年的时间,用来拍摄一部作品,其时间上的“精细”在世界电影界也可谓凤毛麟角。这样的作品,肯定细致,因为可供打磨的时间很多。但是,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揣摩国外电影节的风格、评委的口味上,那也充裕得很。我们有些导演,往往把精力用在“墙内开花墙外香”上,先在国外拿奖,再回国内上映,即便无法公映也赚个“口彩”。那么,《白日焰火》是这样的作品吗?

  其次,《白日焰火》的得奖能为国内电影人带来什么启示。本身,《白日焰火》是一部“小众”题材、“重口味”作品,“是以一起碎尸案引发桂纶镁、廖凡、王学兵等人饰演的‘众生’为爱沉沦的故事,带有爱情、悬疑、犯罪等各种元素。”这种题材的黑暗,比《无人区》还要浓重很多。这样的作品,这样的题材,这样的风格,终归不是主流,充其量是多元化电影文化的一个“小单元”,对国内电影人带来的启示,怕是微乎其微。不公映,我们是难以体会的。

  再次,《白日焰火》的得奖能否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进步还未可知。柏林电影节上“一揽双熊”,这的确罕见。但它是否能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进步,哪怕是一小步,我们也要持谨慎的态度。柏林电影节,我们并不陌生,中国电影在那里获得的奖项也不少。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在这里醉倒过一片外国评委。可是,《红高粱》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什么?除了捧红了几个人又有何意义?这一次,最大的意义恐怕就是:“《白日焰火》的导演和男主演由无名之辈一跃成为大导演、大明星。”

  “白日焰火”,这个名字很有味道,想象起来也颇为诗意。白日里燃放的焰火,要比夜晚的焰火奇怪得多,也许这就是它获奖的原因。至于在家乡,它燃放起来的效果如何,还是等国内燃放了再说吧。

    (摘自香港《大公报》2月25日,作者:姜伯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