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市高家营为何冠“玉石”

 红花绿叶园 2015-12-06
石市高家营为何冠“玉石”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庄里老话儿,“金谈固,银白佛,玉石高家营。”讲的是谈固村商贾众多,白佛村土地肥沃,而高家营人自古就有文化,热衷功名、入仕从政者多。古时做官,顶戴花翎上的顶珠翎管、朝珠玉带皆为玉石,故有此说。“金银有价玉无价”,看来,百姓心目中文化的分量更重些。据说,仅明清两朝,这个村就诞生过两百多位秀才。

  “拿起锄头耕地,放下锄头唱曲”被誉为南高营一景。这里所说的“曲”仍古雅的昆曲,在南高营被称为“高腔”。北方农人之所以爱唱江南的昆曲,与古时南北文化汇聚于此不无关系。元代,真定(现正定县)乃南方文人骚客往来之地,当地人耳濡目染,遂于昆曲耳熟能详。由是农人常于劳作间隙,自娱自乐一番。

  高家营的确出过不少名人,比如这里的“舒啸台”就是700多年前“元代包公”苏天爵的隐居之地。苏天爵自小家教良好,青年时参加官考,夺得桂冠,之后步入官场。至顺二年,苏天爵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老苏为官至廉,官声清正,治理贪官污吏毫不手软,但却得罪了污浊的官场,遂主动挂冠而去,辞官隐于南高营,修建了舒啸台。

  此外,高家营村还出了明代四川道监察御史杨恒南、清朝山东道监察御史何梦莲等等名宦。御史迭出的“玉石高家营”,也谐音为“御史高家营”。

  南、北高营的前身是高家营。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赵武灵王攻取中山国的东垣城后,一位姓高的将领率军驻扎在城东。为了安抚将士远离家乡的苦闷,高将军宣布,将士可以在军营结婚生子并安家落户。此令一发,众军欢腾。长年累月,军属繁衍日盛,这里也成了村落,有感于高将军的恩典,大家遂将此村唤做“高家营”。

  后来,由于滹沱河水肆虐,高家营被毁,一些村民只得搬家。由此,运粮河以北被称北高家营,以南为南高家营,也就是现在的南、北高营。

  高越/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