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如何成为有技巧有策略又懂孩子的父母呢?

 长沙7喜 2015-12-07



最近偶然听到同事谈论孩子的升学问题,刚上初中的孩子就要面临高中升学的压力,据说这个比例还不太高,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只能分流到职高技校等等。又想到我读二年级的儿子的班主任曾经在QQ上留言,说到了目前升学的严峻形势,建议家长从小重视基础教育。金玉良言,振聋发聩,不禁让我冷汗直流,想当年我们迷迷糊糊读到高中才知道要“人生难得几回搏”,现在看来从小学就要开始“我劝孩子重抖擞,不拘一格做人才”了。势不得已,如之奈何?


此情此景,令无数父母为之抓狂。好不容易我们要提倡素质教育了,也看了无数的心灵鸡汤,要我们发展孩子的天性,实行快乐的教育,认同学历不等于能力,现在突然打了一针鸡血,又逆转了我们的认识,要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奥数班都报了吗”这样的话语又成为流行语。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让我们这些可怜的父母们情何以堪?



曾经被无数的父母问过“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让我感同身受。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海量的信息,父母们常常是感到无所适从,什么都想要做好,又什么都做不好,这样的迷惘让我们忘记了教育的目的,那就是允许一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成长!当然,这句话是常常遭到误解的,认为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方式去做就是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实际上它意味着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智慧和爱去浇灌孩子这颗幼苗,然后等待它慢慢长大!并且请记住一点,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是建立在你对孩子的了解基础上的,没有谁比你自己更了解孩子,所以不要盲目轻信别人的教育方式,适合你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他是一株牡丹,就让他娇艳绽放;如果他是一朵小花,就让他静静生长。相信你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问题常常不是在于做得太少,而是在于太想“教育”孩子了!每个父母怀着各自的期望以及人生经验教育孩子,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家长们常常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指导者立场去做的,甚至把孩子当成一张白纸,在上面任意涂上自己想要的颜色。殊不知孩子这颗幼苗有他自己成长的方向,他需要被理解和尊重,我们能不能把自己放低一点,不用假装自己什么都知道,而是平等的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赞美说“太棒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去安慰“没关系,让我们一起看看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并非生来就知道做父母,每个好的父母都是善于从孩子身上学习的,从孩子身上的缺点看到自己的问题,从孩子的进步看到自己成功之处。


相对于我们给孩子灌输大量正确的道理和经验而言,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以怎样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也就是说,你传达道理的方式比道理本身更重要。比如你的孩子有拖拉的习惯,你感到很着急,总是去催孩子,结果就是孩子更拖拉了。因为孩子会觉得遵守时间是父母的事情,所以他就不会有改变的愿望;聪明的父母就会给孩子制定规则,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有时间规定,超过时间就不能再做了,这样孩子自然就慢慢学会了遵守时间。再比如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那家长们就得好好找找原因了,是你的要求太高让孩子有了挫败感,还是学习任务太繁重让孩子觉得疲惫,这样对症下药要比你单纯逼孩子去学有用多了。我们要学会教育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替代孩子去管理,这样孩子的自控能力才会增强。另外,有言传就有身教,而且身教往往更有说服力,你如果希望孩子情绪是稳定的,那就提醒自己管理好情绪,不要发泄在家人身上;你如果希望孩子是上进的,请提醒自己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那样孩子才会有榜样模仿。你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启发引导。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也不用苛求自己。犯错几乎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及时发现,调整策略,总会有好的结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具备观察孩子反馈的素质,当你使用一种方法教育孩子时,你得随时注意反馈是怎样的,如果孩子表现得心不在焉、沉默甚至逆反,那说明这种方法是无效的,那么就要找找原因,换一种方式再试。最怕着急的家长们就开始抱怨孩子不听话了,把责任都归在孩子身上,弄得两败俱伤,适得其反。


说来说去,当父母还是一项技术活,没有所谓正确的模式,严格的教条。只有您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再加上一点点的技巧,就能让您和孩子拥有和谐的关系,健康幸福的人生!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疑惑,心康乐团队愿意提供帮助!请留言给我们的后台!



罗兴伟 博士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中心




版权声明


欢迎转载!本文版权归“心康乐”微信公众号拥有!

如其他微信公众号需要引用该文章,

请统一采用以下格式:

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医生创立的

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科普平台

微信公众号“心康乐”!

如专业杂志需要引用该文章,请留言!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