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苑藏珍】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吴湖帆《双松叠翠》

 海明山水 2015-12-07




|
沈尹默

下的遗迹中去讨生活。
自学不外乎从前人留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吴湖帆《双松叠翠》
吴湖帆,是二十世纪中国艺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并集绘画、鉴定与收藏于一身,成就卓然;承袭吴门画派遗韵,又得“四王”神髓,对后世山水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其是清代金石书画大家吴大澂的嗣孙,世居吴中,累世簪缨,故吴湖帆自幼便深受家庭熏陶,拜陆廉夫为师学画,初以“四王”、董其昌的正统派入手,后上溯五代、两宋及元明诸家,兼收并蓄。画风以灵秀、清逸而独树一帜,尤精青绿山水,设色堪称一绝。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骏,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号倩庵、丑簃。江苏苏州人,久寓上海。在画坛有南吴(湖帆)北张(大千)、“海上四大家”(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之美誉。主张“把精力花三分在书法、三分在诗、三分在画”。学识渊博,精于填词和文物鉴赏。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苏州市文管会顾问、上海文联(二届)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西泠印社会员。
吴湖帆不仅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传统技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艺术上形成缜丽丰腴、清隽明润的独特风格。上海中国画院馆收藏有一件吴湖帆《双松叠翠》,便是其风格代表之精品佳作。
吴湖帆《双松叠翠》1959年 134×69cm
是作纵134厘米,横69厘米,落款曰:“双松叠翠 己亥夏五月吴湖帆作”,钤印:吴倩画印(白文)、画屏闲展吴山翠(朱文)、上海中国画院收藏印(朱文)、上海中国画院藏画(白文)。
忽见此画,犹闻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远处以淡墨渲染高山,表达含蓄简洁,山石施以青绿附着,细看,一弯瀑布婉绕其间,似从天际涓涓流来。近处的双松以写实为主,其淡墨松针参差错落,表现得极为细致,疏密分布均匀。近景松树则用笔苍劲有力,设色厚重,线条潇洒,树干威风凛凛。
国画六法中有气韵生动一说,既“形神兼备”。吴湖帆笔下的双松,韵足并雅,松间山石,用石青、石绿设色,清淡沉静,沟壑之中溪水则若隐若现,中景处些许红叶点缀,令整幅画面显境界优美,心情顿感愉悦。吴湖帆的山水设色典雅,既继承了传统又能上溯宋元,并融会贯通,成为一绝。此画落款处,双松翠叠四字以篆书写就,其书法柔中带刚、结体端庄、规矩和谐。
作为近代艺术领域的一位显赫人物,吴湖帆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梅景书屋,是江浙一带影响最大的艺术沙龙,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曾出入其中,时时高朋满座,艺术氛围浓厚,传统书画的名家如朱梅村、徐邦达、张守成、陆抑非、俞子才等都得其精髓,亦成为一代大家。“情寄吴梅,香冷春怀抱,梦回芳草,绿遍地塘草”。在吴湖帆的笔下,他的青绿山水既古朴典雅,又清艳明丽。他的笔墨极尽苍莽,既继承了传统,又不拘于流派束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吴门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