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大地:以后的饭现在就要吃,可能会造成很多浪费

 昵称9950369 2015-12-08



关于“十二五”和“十三五”,我写两句话,“十二五”写的是能源革命必要性日益凸显,“十三五”写的是绿色低碳转型机遇空前。


为什么这么说?“十二五”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个月了,“十二五”能源形势有巨大的变化,实际上我们2008年以后,四万亿投进去以后,继续拉着我们的钢铁水泥“铁公基”,包括房地产又进行了新一轮扩张,但到现在为止,这种扩张已经持续不下去了。经济上就没有刺激手段?


实际上最近在放松银根,增加流动性,鼓励各种投资机会,投融资改革各方面都是想进一步把投资障碍去除,但是即使有这么多刺激手段,现在可以说房地产规模也难扩大了,钢铁、水泥产量实际上在下降,说明就传统的刺激性以扩大产能或是拉动工程性的基础建设,至少在规模上,其次在某些重要内容方面也都走到了空置期,以后会下降。


所以能源有这么大的变革,我个人认为是不是能够保持能源总量总是一种近零增长,今年到了近零增长,这个不一定,明显低于过去增长速度的,可以说是相当的低速增长,这可能就是新常态。即使经济能保持6.5%的速度,而且是一个实在的6.5%,增长内容也和过去有重大变化了,所以“十二五”实际上已反映出来,走老路,以扩张型的扩大供应为特点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



“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期




“十三五”能源的发展,如果还去想着万马奔腾,各个行业自由扩张,肯定没有这个时候了。“十三五”就是一个继续的优化发展,不是以数量扩张为主,不是以总量扩张为主,而是结构调整,往绿色低碳方面。有一些能源仍然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有一些能源就要下架了。


“十三五”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确实是一个关键期,也是一个优质能源发展的关键期,以及相对比较清洁的,像天然气,总之,就是要转型了。



中国低碳转型只有六七十年时间




到本世纪末,全世界要进入零碳能源阶段,意味着两个可能性,一个是所有的化石能源不要用了,全部是非化石能源,如果你还要用一部分化石能源,你要增加所谓的CCS,或者你这边封存不了,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说可再生能源加CCS,这种方式使得达到碳的零排放状态。


如果大家看七八十年,到现在为止到2100年才可以实现,我们才剩85年了。作为一个经济引领性的国家,中国不可能最后一个实现,肯定得提前实现,我们肯定只有六七十年这么一个时间。



煤炭可能第一个被干掉




六七十年的时间要从现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占接近90%要变成零,我认为到现在为止跑步都来不及,都很艰巨的,所以煤炭又是在化石能源最高碳的,常规环境污染也是最严重的,这种情况下可能煤炭是第一个被干掉的。


对于我们来讲首先要解决煤炭问题,所以这个时间即使不能一步到位,也要分步快跑。什么时候开始呢?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个是认为十三五煤炭就要下降,一个认为十三五煤炭还需要有所上升。我个人认为十三五煤炭就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以后的饭现在就要吃会造成浪费




投资一定要逐项研究,不能十年以后的饭现在要吃,现在该吃多少饭必须要认真的讨论。一个项目如果盖出来好几年都不能达产或者步发挥效果,至少在经济上是低效的或者是现在不必要的,我们十年以后有必要的事不一定今天就要做,这个现在在中国的能源建起来是一个大的挑战,而且也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一说现在中国人均才4300千瓦时,发达国家现在都是六七千,甚至更高,美国一万四,所以我们离的还远,所以你盖吧,早晚都得有用,但是早晚是什么时候呢?


是不是中国必须搞那么高呢?因为技术进步嘛,还有很多节电的可能性,最后的目标是走着看的事,所以如果你的钱花太早了,小孩得给他买药没有必要,难道从小就给他吃这种药吗?肯定不能这么干,所以我个人认为,电力的建设,包括特高压建设,建完了以后多长时间之内发挥效果,这个确实要认真的讨论。


如果说算大的,十年、二十年,甚至全世界都要联网,如果用这个方式考虑问题,很多项目就会没有评价机制。现在建设的,有的已经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说水电的外运,没有特高压就干瞪眼了。但是有一些线路,干了一年多,现在没有什么电量,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个人认为还存在着倾向,以后的饭现在就要吃,可能会造成很多浪费。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是系统优化,确实要从整个方面来讲,甚至对于电力需求,比如说我们认为东部还需要大量的输入电能,现在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呢?如果你的原来的预测是每年要增长5%甚至更多,现在如果不是增长5%,而是增长2%,我看就不需要那么大量的输送,这个投资风险就很高。


如果核电加速,也许东部负荷中心对外面输电的需求就会降下来。如果东部的海上风电或者太阳能分布式进一步大发展,也可能对外送电的需求会降下来。



大型项目最好有滚动性重复评价




作为大型项目,最好要有一个滚动性的重复评价。五年以前做的评价拿来做项目依据,这肯定是胡扯的。我们现在很多时候,一说哪一年谁做过预测,然后就开始研究去了,那是不负责任的。


现在怎么样?现在这个变化在你的项目评估里面起不起作用?如果没有起作用,说话是不负责任,对人民和项目不负责任。如果对现在的变化有很好的分析,甚至点对点的分析,特别是接收点的电力需求不确定性,在什么条件下要做什么对策?你都没有分析,就一个对策,肯定是不够的。


现在主要矛盾不是风电没有拉出来,得多建几个特高压,如果只送那点风电,线路拉出来多贵你做过分析吗?如果受端不需要这么多电,拉点这种很贵的电,受端这边还要关掉很多电厂,甚至连核电都不能买了,我觉得这个事要很好的研究,所以不要一概而论。现在主要倾向是对需求的分析和动态变化,和适当的建设时机的掌握是严重的缺乏。



中国的煤电可能三年内不会出问题




现在建的火电还是以煤电为主,尽管有其他的拉了一下,各种数字里煤电还是占大头。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确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惯性,另一个就是,如果认为“十二五”期间电力增长还要5%以上,煤电今年可能到9亿千瓦,要发展到11亿以上,甚至12亿,现在盖就盖吧,反正投资也找不到项目,所以觉得建设火电属于投资风险相对比较小的,即使临时用不上,以后也是用的,从这样的概念出发的。


但这个有很大盲目性,如果认为电力系数仍然保持在0.8以上,所以只有六点几的增长速度,电就有五点几的增长速度,我认为这对新常态和新的增长内容估计不足。所以核心就是“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究竟靠什么?是不是所有的都等比例下降,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说结构有重大变化?


如果对这个没有正确的估计,就会出现重大差误。这些重大差误就会带来只看所谓长远可能,对现实需求反而忽视了的投资,这种风险就大了去了。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煤电有可能是三年不会出问题。




煤电不同着急提前建设




煤电现在真正建设时间也很短,不用三年,真正快的一年半肯定盖出来了,所以不需要那么着急提前把它盖出来,这从经济上是一个重大节约,而不是重大浪费。


因为搞GDP核心的一条是要提高投资效率,而不是说不管效益有没有,先投进去。现在有GDP,那就等于财务大量浪费,以后的GDP就更没有增长内容。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跳出能源来看宏观经济的增长内容是什么,这个是我们要弄清楚的,否则能源本身就很被动。


希望中西部地区不要再干傻事




如果想靠能源投资来拉动GDP,那更是一个错误。因为能源不能直接吃,不是说光耗能源,你就是一个英雄,应该是在同样的能源服务下,能源投入越低,负面代价越小的,这种情况下依靠能源部分作为推动GDP的主要推手。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我觉得不是能源界的问题,这是值得所有的国家宏观部门,包括地方领导充分重视的。


我也希望中西部不要再干傻事,盖一堆电厂面向外部的市场,而且我也不知道外部市场有没有这样的产业结构,最后就会出现像内蒙、鄂尔多斯等等那样的状态,那样对少数民族地区,本来就比较穷的地区是一个大灾难,所以我觉得应该非常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



美国对电力项目上马有严格管理制度




我们在改革里面有一个如何改善和加强政府治理能力的布局,必须对市场目标、市场规则、市场运行的合理性进行非常认真的引导和规范。如果没有规范,最后的结果就是资本说了算,资本在那里横行直撞,西方也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危机的问题,也出现了经济危机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也都得来一遍呢?


我想我们要防止。所以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把明确目标,而且要加强政府管理和引导作用,这方面可以在电力系统上好好学习。我们有一些人把它当做市场经济现在最好的案例。实际上,美国和欧洲的市场有重大的结构性差别。


美国是一个口头上更自由的市场经济,但美国对电力的管理,特别是对电力项目的上马有相当严格的审批和管理制度的。任何新的大的设施,包括天然气、水、气、电的项目上不上,都得有一大套的审查过程,州有州的能源委员会,或者类似的机构来审查,需要提供的材料可能是二尺厚,甚至更厚,审查时间甚至超过一年。


我最近看了加州的材料,要审查这个项目盖出来是不是会增加用户负担,如果是不必要的,盖出来肯定要增加我的负担,如果盖出来是不优化的,整个系统效果下来了,最后的结果也会转移到用户身上来,所以对项目的必要性,对项目对市场的需求,对建成后对整个系统是优化还是劣化了等等要进行大量审核,当然环境就更是常规性的了。



审批权下放后地方有没有能力审批




我们现在稀里糊涂就把审批权下放到省里去了,省里有没有人有能力对需求,对电网结构,对它的合理性是优化的还是多余的还是不优化的进行评估?


根本没有。从投资需求出发,自己都要干,那就大家自己都批了一堆出来。我们在现在市场改革之中,就是试着办,干的不好的就要改,包括我们现在走的路如果不符合大家的利益,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总体方向,我们也得改,不是说我们改过的、做过的事都是好的,做不对的赶紧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