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氏理论解盘2015年12月1日

 lyl_tj 2015-12-08
Michael的头像

作者:麦氏理论达人陈少川

麦氏理论解盘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关键时期随时关注 扣高助跌效应出现

受到月线20天周期的影响,上证指数周一月线扣减11月10日的3640点,所以20日均价线造成“扣高而助跌”的影响,虽然最后指数收红但仍在均线的助跌中,随时必须注意其中的变化,当三天内无法重新回到3580点上方,月线助跌动作会扩大,此时必须注意周三是否会直接低开,甚至于是“跳空低开”。

理由很简单,因为月均量线下跌,与中长周期均量线形成助跌,所以下跌的倾向更明显。在过去本栏的统计中发现,类似状况一旦出现时,多方最好的处理方式只有缩量应对,然后以时间换取空间解除下跌的威胁,如果意图强攻突破会引来更大的杀伤,对后面的稳定反而不利,所以务必注意周二多方的演变与表现。从最有效的时间操作来看,应该在上午10点30分之前就可以决定了后面的演绎,敬请验证。

近期看到谈论成交量者多了,应该与本栏不断提到量潮分析的重要性有关,尤其是特别强调所有分析实际上只有“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而已,只要针对这个角度进行量潮的解读,然后再推导到价格应用,基本上可以对大盘趋势演变大体上掌握。如果进行细部规划可以高达九成的准确度。市场分析之所以经常存在太多的不确定与不稳定解读,原因就在于过度重视价格分析,尤其是采取波浪分析总是有好几种演变状况说明,究竟是那一种?始终都讲不清,当然不能用。

实际上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解读最后还必须放在“时间周期的运行上”应用,而且还要加上“筹码换手率”加以解读,以进行在最有效的时间范围内应用,不是天马行空随意画线或是用个人观感使用长周期的均价线,其中趋势线的画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在如葛兰维使用200天均线是因为过去没有电脑可以辅助,加上市场参与者少,交投不热络,换手率不高,所以一次周转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周期,他的说法在当时可以参酌,经过长时间演变后市场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同,要因时制宜。

市场习惯以葛兰维解读均线是因为过去没有更好的方式,不代表他的应用模式经过几十年时间的考验。实际上葛兰维的应用中只讲解使用原则,没有谈到实际操作的细则,而且没有谈到200天的时间周期必须承担多大的波动风险?我的统计发现10日均线风险承担在5~8%之间,20日均线在12~15%,40~60日均价线通常在18%以上到25或更高35%波动风险,试问有几个人可以承担得起类似的变动呢?

十大原则解读价线 同步死叉关注量线

使用信用交易融资操作12%放大2.5倍一旦触及红线亏损立马达到30%的比率极限,当然会松动融资筹码的稳定,进而会再扩大震荡影响。超过这个比率没有任何一个融资使用者可以承担得起风险,尤其是跨入15%价格亏损达到37.5%的损失比率,杀跌的动作随时发生,这就是为何6月19日当天下跌后会引发后来追杀原因。

这个统计是我个人经过很长时间累积得出的观点,麦氏理论均线“十大原则”早已经超越葛兰维法则,可惜很多使用者不知还以为葛兰维法则是唯一标准,实际上是误解与无知。使用麦氏理论“扣减法”在均线上有三种推导方式,一般人也只会使用到“对比扣减价”的概念而已,实际上“扣高助跌”与“扣低助涨”概念是我的创见,针对20天是因为它属于“最有效的操作时效”,这一点很多分析者并不知情,所以周一的下跌基本在此,后续再下跌也在这个范围内。

以上述谈到的条件比对均量线趋势,尤其是20及40日均量线的“同步死叉”,注意是两条均量线在交叉的时候同时下跌,这个有别于一般所谓“金叉与死叉”概念,这是麦氏理论的创见,它是十大原则的第6项,会影响与改变未来所有均价线分析的概念,对于它的论证早已经被肯定,如果您不懂对“交叉”的分析就落伍啦!因为这个影响,对周二的行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作用力,务必注意。

a22f9724cbef1ea42e7eb6d7401aa341.png
洪卫结艺的头像
悠游的头像
st63002的头像
笑笑的头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