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监测血糖要注意这些细节

 singer0852 2015-12-08

监测血糖要注意这些细节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患者通过定期检测血糖,可以掌握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日常任务,但有很多患者甚至患病多年者仍没有掌握与此有关的一些常识和细节,存在一些错误。临床证实,避免这些错误,有助于患者获得稳定、可靠的血糖测试结果,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诊断糖尿病要抽静脉血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值,可抽静脉血或取毛细血管全血。静脉血糖是指静脉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指血血糖是指毛细血管全血的葡萄糖浓度。前者利用的是较为精密的生化仪器,后者利用的是简易的快速血糖仪。当红细胞比容正常时,血浆血糖比全血血糖高15%,所以诊断糖尿病时必须用静脉血浆血糖。指血血糖虽不能诊断糖尿病,但其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作为随访血糖控制程度的指标。

监测餐后血糖更重要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0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餐后血糖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是从吃第一口主食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大多数患者只测空腹血糖,忽视了餐后血糖的测定。其实,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近年的研究证实,仅测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因此,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比空腹血糖更大。首先,在糖尿病早期,往往餐后血糖升高在先,空腹血糖升高在后,测餐后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其次,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因此,要想控制好血糖,既要测餐前血糖,又要测餐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也不能放松警惕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瞬间血糖状态,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是最近2~3个月血糖总的水平反映,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干扰,达标值为7%以下。但是,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了也不能放松警惕。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什么时候检测都可以达标。二是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的平均值,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正常。此外,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因此,需结合患者血糖监测情况综合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后应每年至少检查两次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监测频率和方法要正确

血糖监测的频率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血糖稳定的患者,可以一周测定一次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血糖监测的方法也非常重要。首先,血糖仪应定期进行校正核准。其次,试纸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不要放在冰箱里,以免受潮。第三,要注意试纸的有效期。瓶装试纸一旦开封,有效期为3个月;独立包装的试纸有效期较长,须在有效期之前使用。如果使用的是需要调校正码的血糖仪,使用前须保证血糖仪的校正码与血糖试纸瓶上的号码一致。应该在血糖仪上设置正确的时间和日期,以便对比不同日期、不同时间点血糖,这样就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血糖水平的升降。

文/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教授 陈莉明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监测血糖要注意这些细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