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教学怎样激活课堂诗趣?

 采菊东篱630 2015-12-08
   古典诗词教学怎样激活课堂诗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心得追记
                          转自 清晨依林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及其附属中学举行。24日下午,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笔者与肖培东、袁湛江等老师各执教了一堂观摩课。笔者执教的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
笔者给自己的课堂进行了激活诗趣、短文长教和以新带旧的三维定位。本文只就“激活诗趣”这一角度谈点体会。
听过不少有关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发现不少课堂只知道从文章学的角度或训诂学的路径
展开教学流程,造成的结果是,只见字、词、句、段、篇的理性剖析,未见诗的灵性和情趣。教者味同嚼蜡,听者恹恹思睡。怎样才能激活诗词教学中的诗性因子?笔者从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⒈诗歌与对联携手:优秀的对联,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诗美与诗趣。对联配合教学,运用得当,可以与诗歌的相关教学内容互为生发。在介绍辛弃疾这一词人时,笔者尽量避免四平八稳、照本宣科式的作者介绍法,而是采用了“对联介绍词人法”。与辛弃疾有关的对联不少,最有名的当数郭沫若的“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一联。但此联用典较多,诠释费时费力,花时较多,容易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核心内容的学习,宜作课外推荐阅读之用。笔者在课堂上选用了诗人臧克家在山东济南辛弃疾纪念馆题写的一副对联:“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此联内蕴丰厚,用语浅显,适宜课堂短平快的穿插。学生在诵读对联优美词句的过程中,怡情动心,对辛弃疾的一腔报国志,壮志难酬心以及他的文学成就会有更多的感性体认。
⒉以诗去点燃诗:由一首诗而有机地引领起众多的诗,众妙荟萃,云蒸霞蔚,更增诗味盎然之趣。在正式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前,笔者引导学生对小学、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词作进行了快速的鸟瞰式回顾巡礼。小学时学过的《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初中时接触过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教师略加点拨,立时激活学生关于辛词的记忆。授课过程中,当讲解到容易引起误解的“赢得”“可堪”等词语时,笔者作了如下内引外联:
赢得:
释义一:落得、剩得
①赢得仓皇北顾。
②佛哟,痴人!你出了家庭做甚?赢得个石头冰冷,锁着了你的灵魂。(郭沫若《星空·石佛》) 
释义二:博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可堪:
释义:不堪,怎堪,哪堪
①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忍顾:
释义:怎忍顾,不忍顾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赢得”“可堪”“”忍顾”等词语,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又很容易望文生义,将其稍作归纳整理,佐以诗句例证,学生在辨析识记过程中,既会有知性的收获,又会有诗性的熏陶。
⒊古词与新诗辉映:不少老师感叹古诗词教学课上不出味道,这与阅读面窄,腹笥空乏大有关系。就诗论诗,单薄拘谨,联想的翅膀敛翅垂羽,自然引发不了学生学诗的兴味。钱钟书先生提出“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与古今中外为无町畦”,教师只有广书卷见闻,才能冶性灵活泛。平时多读书,多积累,上课才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笔者在引导学生熟读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疏通了疑难词句,领略了词中“忧愤”之情后,用多媒体器具有机推出平时阅读积累下来的一首题《读稼轩词》的新诗:
江山千古/英雄难觅/谁的豪放歌声似虎/气吞万里//断云依水/百鸟无言/襟衫湿透/故人问我何处成愁/残破的秦砖汉瓦//回首/千古事灰飞烟灭/那人已瘦成/一册薄薄的宋词/惟如铁的心/在格律中/化为剑啸/至今铿锵
    《读稼轩词》一诗巧妙地嵌入了辛弃疾词作中的不少词句,词句有来处,而又妙造无斧凿痕,对辛弃疾的性情与才情都作了优美而深情地诠释。古词与新诗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别有情趣。不少听课老师对这一点表示了赞赏。
此外,在讲到辛弃疾的一腔忠君爱国之情时,笔者适时穿插了梁衡的富有诗美诗趣的大文化散文《把栏杆拍遍》的片断,学生读得兴会淋漓,既拓宽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又让学生接受了一次诗情与美文的精神洗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