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的少女时代?贩卖怀旧与集体回忆的重塑

 3gzylon 2015-12-08

谁的少女时代?贩卖怀旧与集体回忆的重塑

发表于  12/08 06:30   约6分钟

《我的少女时代》剧照

  最近,台湾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大热,一举成为票房黑马,引发了全民对“青春”的汹涌追忆。在迎来了第N波荧幕青春冲击波后,“少女心”开始大鸣大放,林真心一夜之间成了大部分人少女时代的缩影:长得不算丑,成绩马马虎虎,没有过人的才艺和显赫的家世;带着点笨拙和善良,老老实实地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每天远看着受人追捧的校花、校草,却总是难免混迹于小混混和同样平庸的姐妹淘之间。《我的少女时代》凭借其“小清新”的故事情节,在如今大荧幕拉帮结派、劈腿堕胎、纸醉金迷的众多青春片中遗世独立,不但召唤出80-90后心中潜藏多年的少男少女,还重新构筑了关于青葱岁月的集体回忆。


“笑泪怀旧”还是“收割青春”?


  今天,当80、90后成为院线消费的绝对主力的时候,怀旧已然成为了票房的一大保障。密集地讲笑话、摆旧物、放老歌一时成了高票房的标配。这种怀旧故事呢,大体分三类。

  “中年危机失落型”的《港囧》,用《倩女幽魂》的海报、《2046》的房间、《重庆森林》的凤梨罐头和港片的龙套演员,在一首接一首的经典粤语歌中,帮助主人公徐来重新确立自己失落的人生价值(多赚钱)和默默奉献的原配。屌丝春梦型的《夏洛特烦恼》,靠着春晚小品般的密集笑点、山寨的那英、周杰伦、刘德华让夏洛体会到青春幻想实现后的虚无,从而更加安于自己的清贫生活和默默奉献的原配。

  而“个体迷失寻根型”的《山河故人》则用了更多的细节来打造时移世易的乡愁,画幅变幻、县城的变迁、阶级的流动,一首《珍重》、一首《Go West》,都让外出寻梦的小镇青年们发觉了生命流转和社会变迁中永恒不变的事物——血缘、亲情和默默奉献的原配。(为啥在这些男人的乡愁中,永远都要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原配呢?)

  在这三类笑中带泪的怀旧故事中,人们想回到过去,无非是要确认,我现在生活得还不错、我当下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我的少女时代》干脆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彻底回到过去的精编偶像剧。小到铅笔盒、橡皮擦、偶像贴纸、幸运信、周星驰电影,大到小卖部、精品店、麦当劳,全部都要把你拉回那个背着书包上学校的年代。在这里,青春期所有的暗恋、初恋、小混混、毕业纪念册、还有儿时偶像,构成了两岸三地所有华人共同的青春。

  少女时代成功地复刻了一系列90年代的港台流行文化符号,塑造了一种记忆中的美好时代。这里的青春有赖于循环往复的引用流行文化元素和少女文化产品,并假定少女的人设应该是:追求个性自由更追求爱情的她一定要守着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付出真诚的爱。真心爱着的少女运气总是不会太差。只要够努力,还可以睡到郭富城哦。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她总能碰到适时的大雨滂沱、意外事故,失恋的时候总会意外跌倒并强颜欢笑,念着文具上抄下来的爱情箴言便能一夜走向人生巅峰。如果女主角并没有靠打扮变得更漂亮,出身工薪阶层又成绩平平的她既成不了校花也钓不到校草,最后考上了专科当了一名售货员,交了隔壁柜台的男朋友。那么这样的青春还会有人买单么?她还是一个合格的少女么?

  怀旧于是成了一种极度去历史化的青春收割机。我们所有的年少时光都浓缩为一件件上个世纪的商品符号,封装进了初恋这件小事里面。在这个看起来“轰轰烈烈”的过去里,我们没有未来,也找不到当下意义,只有对过去的无限意淫。那些想象中错过的爱情便成了少女们最想留住的幸运。


重塑记忆:历史何必要少女(男)心


  如果你小时候辜负了那个流行文化中假定的少女,没关系我还可以不断地帮你记起她。于是,青春可以散场,但是怀旧没有终点。你只需要团购一张四十块的票,就能找回那些在精品店、奶茶店、麦当劳和溜冰场里消逝的青葱岁月。

  历史当然会留下许许多多的记忆点,一旦触及,我们的感知、经历、故事都会突然变得强烈而清晰。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少女时代所造就的“集体记忆”抹除了所有个体所经历的真实磨难和残酷的社会生活。它不会关于交不到朋友、被同学排挤的流动儿童,不会关于零用钱刚够吃饱、买不起这些少女产品的穷孩子,不会关于体态肥胖被人嘲笑的女同学,更不会关于娘娘腔被人欺负的男同性恋。银幕上仅存的只有被仔细挑选、精心打造的甜美气泡。甜到我们都希望年轻的自己也曾如梦如幻地谈过恋爱,不曾无趣、不曾空白、不曾为学费发愁、不曾为比别人多一分争得头破血流。

  今天的历史记忆是属于玛丽(杰克)苏的,是属于成功学的,是属于台湾偶像剧和芒果台雷剧的。它绝非这个社会大多数的生活,却要求我们所有人共享这份被精心打造出的青春。这份被重塑的集体记忆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幸运故事。而小幸运的局限,不仅仅在于它小到仅仅能容纳千篇一律的假想校园情,而且这样的小幸运被一种陈腐的大叙事支撑:不但默认了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大不幸(包括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和性别不平等),还让每一个人只能透过不断的消费恋爱或者幻想恋爱来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疗愈。片商们则能够不断地以相同的方式来收割他们一早种下的青春。《我的少女时代》所构筑的集体记忆就像是一封“幸运信”,任何没有按照它的指示将这封信的讯息散播出去的人,都会被这个时代诅咒,相信它则能得到它所期许的确幸和安稳。而打破这个“幸运信”循环的方式则是,从我开始,不去相信它。(作者:牛湿湿)


有 6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1282 次阅读    0 次回应

作者

思·悦读

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观点 /  154 篇文章

+ 订阅

所属思享汇

热点

最新鲜,最热辣的时事评论。无惧冲突辛辣,只忧平庸逐流。

+ 订阅

回应

您还能输入 300 字

发送

相关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