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记者讲解综合管廊模型
上海市政总院自2000年起就在综合管廊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上加强投入,并建立起一支综合管廊学科研发团队,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塑造了总院服务全国和推进城市发展的又一高端品牌。
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条网络化综合管廊工程 全长6公里、服务面积约2.5平方公里、容纳电力、电信、自来水、燃气等管线的安亭新镇综合管廊
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条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功能最齐全的综合管廊工程 全长18公里、服务面积约18平方公里、容纳电力、电信、自来水、生活杂用水、集中供热等管线的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
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条规模采用预制拼装技术的综合管廊工程 全长6公里、容纳电力、电信、自来水等管道的上海世博会综合管廊
十余年来,总院坚持综合管廊探索研发,承担了大量综合管廊设计项目,并对建设过程的经验进行总结,出版了21万余字的《综合管廊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月,受住建部委托,作为主编单位完成《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的修订,修订涉及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等管线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及安装时的技术规定及标准,并特别增加了燃气、排水管道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时的具体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受到住建部好评并来函致谢。同时负责创建了综合管廊国家标准体系,为综合管廊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还承担完成建设部立项的“综合管沟设计标准研究”和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地下道路规划及综合管沟研究”等课题,领衔组织开展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市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研发。多年来,先后获得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15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
综合管廊施工现场 综合管廊控制中心 综合管廊中央控制室 总院加强技术创新,在预制拼装综合管廊、BIM技术应用、综合管廊抗震防灾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等方面加强研究,重点攻关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断面形式、接口防水等关键技术,推动综合管廊专业创新发展。
同时,结合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积极推广预制拼装法综合管廊施工工艺,在包头、长沙等地综合管廊项目设计中,采用预制拼装结构施工法,节约了建设工期,提高了施工质量。
综合管廊交叉点BIM模型 管线安装BIM模拟 截至到2014年底,已有30余个城市规划建设了超过900km的综合管廊工程,总院承担了其中超过60%的设计项目。在2015年初启动的10个综合管廊国家试点城市中,总院承担了其中6个试点城市的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工作。
地面式通风口
下一步,上海市政总院还将成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研究中心,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综合管廊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延伸阅读 综合管廊 ——城市生命线的保障 综合管廊是二十一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廊示意图 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但美化了环境,也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有利于城市地下公共管线空间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综合管廊已经成为基建投资的新热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7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