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家最美银行logo背后的故事

 紫气东来2050 2015-12-08

 

中国工商银行




丁荣章:行徽诞生记


1986年1月,根据时任行长张肖“可在系统内征集”的批示,总行向全行发出了征集行徽的通知,并成立了时任副行长刘廷焕任主任的行徽评审委员会。全行员工踊跃参加,两个月内,2691幅承载着智慧、辛劳和情意的草图从四面八方汇集总行,1049人次寄来了精心设计的行徽样稿。设计者大多数是一线工作的同志,最小的19岁,最大的70多岁。经过反复比较,筛选出45名作者的113幅作品送评委会,同时将这些作品在总行机关和全国分行长会议上集中展出,请机关干部和行长评议、投票。评委会集中大家的意见,从中精选了10幅作品,发至全行和专家进一步征求意见,并综合各方情况向行领导汇报。行领导肯定了评委会的工作和群众的积极性,但也指出来稿的局限性和不足,决定再聘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陈汉民教授设计行徽。


陈教授设计的行徽图案整体为一个隐形的方孔钱币,行徽的中心是一个变形的“工”字,中间断开,使“工”字更加突出,“工”字和外圆寓意商品流通,体现了“方圆的规矩”的哲理思想和行业性质,显示了工商银行作为国家办理工商信贷的专业银行特征;整体标志是两个对应的几何图形,以“断”强化“续”,以“分”形成“合”,应用了哲学上的辩证法,显现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互信的依存关系和共存基础;四周形成四个面和八个直角,象征工行业务发展和在经济建设中联系的广泛性。评审委员会认为,陈教授的图案,设计精巧,式样清晰、寓意深刻,符合工行行徽征集要求,决定予以采用,历时四年的行徽征集工作,就此圆满结束了。


工商银行行徽标志于1989年1月1日建行五周年之际颁布启用,并成为工商银行的标志,随着工商银行的金融服务闪烁在亿万客户的心中。


中国农业银行




最美的绿色


农行LOGO中最为重要的行徽部分是从1988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图案中,古钱币代表货币,寓意银行;麦穗寓意农业、农村产业。古钱币的构成外圆内方,蕴含着资金循环往复,经营稳健规范之意。而麦穗芒刺指向上方,使外圆开口,给人一种突破感,象征着农行的事业不断稳步前进。


而行徽的标准色为绿色,绿色是生命的本源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也寓示着农业银行的诚信高效,事业蓬勃发展。


一波三折的前世今生


农业银行LOGO的诞生,得从农业银行恢复成立后说起。


早在1980年底,农业银行就有过统一标志的想法。农总行曾在全行范围内征集行徽,虽然当时农总行办公厅宣传处陆续收到一些应征稿件,可惜都不尽人意。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件事被搁置下来。


行徽设计方案的重启是在1987年3月份,当时农总行办公室秘书二处的谢元晖经办此事。据悉,为适应农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需要、庆祝农业银行成立十周年,农总行决定设计一枚规范的行徽。客观上,农业银行在改革中走向企业化,并开始涉足国际市场,也迫切需要拥有全行统一的标志。


1987年6月14日,农总行下发了《关于征集、评定农业银行行徽、行歌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行徽基本要求、主要设计群体、具体实施办法都有详细的安排。通知下发后,农行系统内有设计专长的员工纷纷积极响应,截至当年12月份,总行收到投稿百余份,这些行徽最后都没有被选用,但每一份稿件背后都蕴藏了创作者对农业银行事业的期待与祝福。


从当时办公室写给时任副行长王景师的一份签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农业银行也调动了系统外的专家设计力量。签报中写道:1988年3月初,我们委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我国著名标志专家陈汉民教授为我行设计行徽,并向他提供了各地向总行报送的行徽图案及其他资料。


陈老也记得此事,“当时农行在系统内外征集了很多方案,后来农行来人找我,给我看了几十个黑白稿。这些稿大多是农行英文字头、汉语拼音字头的变型,也有个别是中文字变型或象形图案。我认为中国的银行行徽还是要有民族特点,不赞成字母式的。”


为了设计好农行的行徽,陈老下了一番工夫,他认为农行行徽一定要表达出三个概念:第一是“中国的”,所以方案中有“中”字;第二是“农业的”,要有麦穗,麦穗代表大农业,国徽里就有麦穗;第三是“银行的”,要有钱币。这也符合陈先生一贯的“好懂、好记、好看、好用”八字原则。陈老说:“好懂,一看就像银行,不是俱乐部或游乐场;好记,麦穗,钱币;好看,样式很美,空间比例虚实讲究;好用,缩小不瞎,放大不空。”


1988年5月9日,陈汉民先生向农行提交了两个方案,在构思和手法上均属上乘——一个直观、通俗,民族特色跃然纸上;一个把麦穗、古钱这样最通俗的素材加以提炼抽象,各部分组成也恰到好处,形成了完整的概念。


最后,农行将陈老的两个方案连同各行选拔上来的方案一起,圈定了5个进入“决赛”。1988年7月7日,农行召开了专家审定会,请业内专家帮着把关。当时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副秘书长姜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非、北京装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培元和北京广告公司房小洁等人,众人投票一致指向了陈老的一个方案。


其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非恰巧是陈老的学生。陈老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王晓非的那通电话:“当时他(王晓非)告诉我他参加农行行徽的审稿会议,我制作的标志入选了,但有一点修改意见,让我修改一下。”专家组给出的修改意见是,将行徽上下出头部分去掉,整体变成不封闭的圆,陈老表示认可并作出相应修改。农行行徽就此诞生,一直沿用至今。


从1987年至今,农行的LOGO几易其稿,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LOGO形象,凝结着几代农行人的心血与耕耘。


当你漫步街头的时候,也许不经意间,就会瞥到这抹醒目的农行绿。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做最好的银行


行标释义


行标从总体上看是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字代表中国,外圆内方表明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中文行名字体由郭沫若老先生题写。


中国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界的“百年老号”,于1912年2月5日成立,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世界最大银行之一。其经营管理和发展在中国的金融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银行的职能发生了三次变化:


1.1912-1928年,行驶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

2.1928年,中国银行被改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

3.1942年,中国银行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政府接管了中国银行。1950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随后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分设,各行其职,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国家外汇的职能不变。至此,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下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1994年初,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始了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1998年,美国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与日本评级及投资信息公司这两家著名评级公司,第一次把中国银行的信用等级与其他商业银行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在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的到了最高的信用等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中国银行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和信誉!


中国建设银行




一抹建行蓝,见证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变迁


从“哪里有重点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的豪迈,到“一心一意办银行”的执着,如果说茶色底的鎏金招牌是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热潮的烙印,那么海蓝色的标识则倒映着新时代建行人为实现建成国内最佳、国际一流银行的“建行梦”而不懈努力的信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政策性业务和财政职能的分离,建设银行开启了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历史性转变。1996年初,时任党委书记、行长的王岐山同志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行名新字体。同年3月,经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批准,自成立之日起沿用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标光荣退出历史舞台,新行名“中国建设银行”和新行徽正式启用。从那一刻起,建设银行的服务形象焕发出新的活力,“蓝色银行”形象深入人心。根据全球最大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 发布的“2014年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建设银行连续两年稳居金融服务业类首位,品牌总价值约为201.78亿美元。


行徽释义


中国建设银行行徽,海蓝色象征理性、包容、祥和、稳健,体现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大家风范,寓意中国建设银行像大海一样吸收容纳各方人才和资金,与客户同发展,与社会共繁荣。由古铜钱而来的内方外圆的图形组成,有着明确的银行属性,着重体现建设银行严格管理、运作规范和饱满亲和、丰盈融通的特征。图形右上角有一段弧形,代表“中国”与“建设”的英文缩写,即两个C字母的重叠,喻意积累为建设之本,象征建设银行在资金积累中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广大客户提供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图形突破了封闭的圆形,象征古老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会贯通,寓意中国建设银行“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最前列,成为世界一流银行”的战略愿景。


行名行徽的发展沿革


1954年成立以来,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一直作为标准行标使用。1987年4月,建设银行面向全行员工征集评选,上海市分行员工杨纪良设计的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徽投入使用。


1994年末,建设银行成立了企业形象战略推进委员会,组织国内外多家有实力的设计公司进行新行徽的前期设计,形成了20套初步设计方案。近一年的时间内,经过分行行长会议、总行本部员工评议,征求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外部专家学者的意见,方案经过了前后四轮修改。1995年10月,经过最终票选确定了新行徽设计方案。


1996年3月26日,“中国建设银行启用新行名、新行徽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王岐山行长就建设银行启用新行名、新行徽一事,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专访。在这一天,全国建行统一部署,买断当地、当日省市主要报纸的广告版面,登载统一制作的更名公告。这一举措,在社会各界包括海外的一些著名企业和知名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建设银行树立新的企业形象产生了轰动效应。当天,各一级分行办公大楼灯箱招牌、各级分支行所有印章及发文用纸、文头用纸等统一更换完毕。同年10月,全国300多家二级分行的大楼灯箱招牌更换完毕

这一抹建行蓝,承载着亿万客户的信任,走上了国际金融舞台。2005年10月,建设银行率先完成股改,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时至今日已成为一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在全球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香港,还在时尚之都巴黎、米兰,甚至在遥远的南非、美洲大陆最南端的智利,耀眼的建行蓝伴随客户的成长而枝繁叶茂。


这一抹建行蓝,凝聚了全体建行人砥砺奋进的昂扬士气。二十年前,建设银行上下协力,一夜间完成了企业形象的更迭,社会反响强烈;二十年后的今天,蓝色行徽已成为全体建行人心中的荣誉勋章。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建设银行以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为战略统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前列。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的发钞行之一。1987年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上海。1987年3月,通过登报征集,在200多份备选方案中,经过反复研究,确立了交通银行行徽。


交通银行行徽采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将交通银行英文译名BANK OFCOMMUNICATIONS(交通银行)的字首“b”和“c”综合起来,以“c”为主体作出一个平面,以“b”作为c的立体面。这个图案表示出企业雄厚的实力和业务的综合性。整个图案具有延伸感,体现了交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日益繁荣的趋势。


2010年,围绕交行“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为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创造独特性,交行规划了新的品牌定位——“您的财富管理银行”。该定位传达交行以专业性服务为核心,为客户带来超越金钱与财富的利益,即交行是国际化、综合化的财富管理银行,是帮助客户实现人生价值的财富管理银行。“您的”二字更拉近了品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很好地阐释了交行以人为本、以客户为尊的服务理念。为了更好地向公众传达这一品牌定位,2010年交行推出了带有品牌定位元素的新品牌组合标识。


2015年为打造经济新常态下的财富管理银行品牌新形象,形成品牌建设新优势,交行深挖品牌核心价值,按照既体现品牌“百年交行”的独特资产,又突显“国有大行”的市场地位的策略方向对品牌组合标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始于1908”的元素,旨在通过交通银行创立年份,直观传达品牌的悠久历史,并通过红色渐变动态箭头将视觉导向至“您的财富管理银行”字样,同时表达交行永续向前、与时俱进的发展。


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的LOGO在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LOGO的基础上延展而成,该LOGO中的字母B由“光大”的英文EverBright中的E、B为基本元素,从字母E向外延展,演变成光芒与字母B的融合,与ank三个字母组成银行的英文单词Bank,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一方面保持了与光大集团LOGO的统一性,另一方面表达了中国光大银行“光之所至、心之所向”的强大影响力。


LOGO的标准色极具个性化、富有感染力,体现了中国光大银行不断创新、勇争同业前列的气魄与风范。黄色体现了阳光般的服务带给人们希望、温暖与智慧;尊贵、雅致的紫色,寓意着高品质服务与尊崇之感。

中国光大银行的LOGO具有鲜明的金融行业属性,且极具国际化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光大银行阳光、创新的品牌调性,现代、庄重、大气,易于识别和记忆,成为打造品牌、传播形象、展示理念的最基本元素和载体。


广发银行




1988年9月,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广发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美丽的珠江之畔——广东省广州市成立,是国内最早组建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二十七年来,广发银行秉承“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和创新,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光辉历程。


2011年4月8日,广发银行正式将企业名称由“广东发展银行”更换为“广发银行”,并发布主题为“汇聚”的红色新标识。以更名换标为契机,广发银行迈入发展新里程,经营水平和品牌形象均大幅提升。


新名称:凸显全国性战略


经监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批复同意,广发银行将原注册名称“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发银行”;英文名称变更为“China Guangfa Bank”。


从广东发展银行到广发银行,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创新精神!新的企业名称,全面体现出广发银行迈向全国性“一流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和定位。

新标识:进取发现价值


新标志构图为正三角形,传达以磐石之基、锐意向上之精神,展现广发银行坚实稳固、励志进取的企业形象。


与银行传统“外圆内方”logo的设计理念不同,广发银行的标识设计更具国际化和现代感特点。以三条等边为基本元素,取“三”为数,蕴含三生万物、孕育创新、生机无限、永恒发展之意。势如江河汇聚,三条曲线分别象征黄河、长江、珠江,三江奔腾、富沃神州,寓意广发银行汇聚人才、资金、技术之优势,广纳百川、发展共赢、泽惠天下。三边上下相接、首尾相环,体现突破边界、无缝联接的发展理念。三边流线,刚柔相济,象征广发银行能够顺时而变,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以红色为基调,依层调色,既体现中国传统温暖而亲近的特色,亦富有国际化多元而有活力的现代质感,充分展现广发银行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根基传统、拥抱未来的恢弘气象。

新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


更名换标后,广发银行引入国际领先合作伙伴,启动品牌战略咨询项目,形成广发银行品牌战略规划,对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识别特征等进行全面专业梳理,并于2013年二十五周年行庆之时推出全新母品牌广告语——“智慧金融,广发中国”。自此,广发银行在母品牌框架下,逐步形成了“广发信用卡”、“广发小企业金融快车”、“广发网络金融”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子品牌体系。


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2004年10月26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北京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北京银行”。随着北京银行的更名,崭新的LOGO闪亮登场。新行标的选定,也凝聚了行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心血:专门聘请了知名公司进行专业设计,行领导班子对逾百种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和仔细斟酌,并发动全行干部员工公开筛选。可以说,新行标寄托了领导班子和全行员工对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无限期许和美好祝愿。


新行标的主体图形取意于中国古代祈求丰年的天坛,表明北京银行在北京诞生、成长,未来将以北京为中心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标识中“B”的造型体现了北京银行英文名称“BANK OF BEIJING”的缩写要素。火红的颜色映示着北京银行充满希望的未来。


标识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代表诚信的圆形红色印章造型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信用、遵守承诺的良好品德。源于中国古代钱币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金融文化一脉相承。标志设计还加入现代社会发展的元素,酷似“@”造型,体现了北京银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崭新形象。


整个标识设计动静结合,内外兼顾,如中国书法般流畅、遒劲,寓意着北京银行顺畅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象征北京银行人执行有力,气魄非凡。


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logo标志创意于上海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属性和上海的英文“Shanghai”的开首字母“S”。


标志上部为一金黄色三角形,象征上海外滩金融街,且“金三角”有积累财富之意;下部深蓝图形为抽象“S”,创意于“Shanghai(上海)”的第一位英文字母“S”。同时“S”图形又暗合上海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地形。外滩金融街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遥相对应,巧妙、简洁地勾勒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


标志上部与下部之间的空隙有多种含义:抽象的英文大写字母“B”,创意于英文“Bank(银行)”;象征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以其博大胸怀养育和滋润着浦江两岸人民;抽象为指路的手指,仿佛提示人们:“存款到上海银行;取款到上海银行,家庭理财到上海银行”。


整个标志图形为艺术形态的“今”字。“今”即“现代”寓意上海银行将踏着时代的步伐,坚持走现代化商业银行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企业文化理念


杭州银行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 年9 月,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便捷、亲和的金融服务,经过十九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质量良好、经营业绩优良、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凭借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良好表现,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最佳科技金融服务城商行”等荣誉。有170 家分支机构,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舟山、宁波、绍兴、温州、衢州、金华、丽水、嘉兴等地都设立了分行。发起设立一家缙云村镇银行,和澳洲联邦银行共同投资设立五家村镇银行,投资入股石嘴山银行。


今后几年, 杭州银行将在发展战略指导下, 继续稳步推进跨区经营, 为发展成为一家立足浙江、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竞争优势、在长三角以外的其他城市具有经营特色的区域性银行而努力。



行徽内涵


钻石银行


行徽整体呈钻石形状象征追求细腻精致、彰显钻石品质,矢志办成管理精细、价值领先的精品银行。


中小企业主办银行


行徽中钻石的光芒由花、草和小鸟等元素组成,象征着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中小企业,寓意杭州银行专注服务中小企业,矢志不渝地与广大中小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决心。


绿色银行


行徽充满生机的蓝绿渐变色调充满着活力、亲和力和进取心,体现了杭州银行以人为本、锐意创新、开放成长的银行文化。


信我 信未来


Believe in me, believe in the future


信我—— 相信杭州银行专业、便捷、亲和的金融服务,与充满希望的中小企业、广大城乡居民一起成长,这是杭州银行不变的承诺。


信未来——相信未来,杭州银行将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更良好的员工职业通道,更具成长性的股东价值回报,更具责任心的社会公益服务,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西安银行




西安银行成立于1997年,是由西安市政府投资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宗旨,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2009年,西安银行正式将企业名称由“西安市商业银行”变更为“西安银行”,并启用了全新的Logo标识,标志着西安银行迈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灵魂:方正与稳健


西安银行Logo整体造型选择方正的外观,寓意“稳健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在西安市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西安银行以稳健的步伐加快创新转型,各项业务飞速发展,监管评级持续提升,跻身全国城商行排头兵行列,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荣获中国《银行家》杂志城商行竞争力综合排行榜第五名;在加速自身发展的同时,西安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回报社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连续被省市政府评为支持西安经济最佳金融机构。


造型:传统与突破


西安银行Logo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开展设计,造型融合“西安”与“银行”的三个典型要素:敦实的古都城砖、象征财富的“金砖”和BANK首字母“B”,分别寓意了“西安兴盛、实力雄厚和银行属性”。叠加的结构,意为西安银行的稳健与发展;一致的图形,意为金融服务的便利与安全;元素的角部处理,意为西安银行的突破与创新。在多年的业务发展过程中,西安银行不断完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以建设地方优秀的中小企业银行和微小企业银行为目标,推出“盈动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民银行特色,努力打造“金丝路”、“e金通”等业务品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同时,加速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交易的利润贡献度不断提高,国际业务的经营规模与层次有效提升,基本形成了各主要业务条线均衡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经营格局。


色彩:创新与成长


西安银行Logo采用天蓝色与海蓝色,是信息时代的科技色,科技之蓝、创新之蓝、包容之蓝,寓意西安银行以完善的技术服务为后盾,为客户提供实效、贴心、安全的金融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近年来,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西安银行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加速推进“互联网+”布局,逐步建立了由新一代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爱生活”手机银行与“新丝路Bank”直销银行构成的全方位互联网服务渠道以及由“慧管家”社区管理平台为主导的普惠金融模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体验作为创新动力,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智能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未来,西安银行将继续加快发展战略的推动与实施,在建设国内优秀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成都银行




成都银行标志刚正遒劲,方圆相济。标志外形既似“成都”的拼音首字母“C、D”,又似“四川”的“川”字,体现成都银行“扎根成都,立足四川”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外形又似双“U”对握,两心相印,寓意成都银行“诚于心,信于行”和“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标志颜色金红相配,红色代表成都银行蒸蒸日上的事业,金色彰显成都银行黄金般至真至诚的服务品质。


贵州银行




贵州银行以英文名称首字母“G”为设计元素,“G” 代表“Guizhou”贵州,可以作为贵州银行的专属符号,并将“圆形风孔钱”的元素融入其中,既突出金融行业的行业属性及行业特点,又寓意贵州银行“扎根贵州,走向全国”。


标志仿佛一只腾飞的凤凰,充溢着蓬勃的生命力,象征着贵州银行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预示着贵州银行造福贵州的祥瑞景象。

标志提取开放式圆圈的造型,体现贵州银行包容、开放的发展理念,寓意贵州银行在三家城商行合并重组后,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行业经验,打造在全国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质特色银行的美好愿景。

红色,是中国古代皇家庭院的主色,体现贵州银行大气稳重的气质形象,同时,象征了贵州作为红色根据地的光荣历史。“中国红”代表吉祥、喜庆,预示贵州银行美好的发展前景。
“贵州银行”四个字为原创字体,古朴、大气,与图形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体标志灵动而不失稳重,刚柔相济,和谐包容。


桂林银行




韩愈有诗赞桂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秀美绝伦,泛舟漓江上,感受清风习习,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在这钟灵毓秀的山水中,有着一家用“漓水春风”般的服务温暖客户,“与企业共同成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城市商业银行——桂林银行。


1997年初,7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组建桂林城市合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桂林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桂林市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得到初步发展。2006年,桂林市商业银行开启新的发展篇章,以王能董事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行员工,在增资扩股、业务拓展、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质量、速度、效益的同步协调发展。2010年11月,桂林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桂林银行,由地方性城商行银行向着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迈进。


山水相依,好山水孕育好银行


桂林银行行徽由红色渐变到蓝色,宛如桂林山水,交相呼应,寓意生生不息,传递“上善若水 厚责如山”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漓水春风”的服务理念;以桂林市市花桂花为原型,象征着发端于桂林,形状又似方孔钱币,凸显金融属性;8片花瓣代表“八桂”(广西别称),传达着为家乡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诚意;外轮廓圆润的线条,体现以人为本、不断改进、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


同心致远,风雨兼程实现飞跃


从1997年到2010年,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实力不断壮大,跨区域经营格局逐步构建,桂林银行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桂林市商业银行首家异地分支机构——贺州支行成立,该行“走出去”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随着业务规模和服务范围扩大,银行品牌形象的提升也迫在眉睫。为此,桂林市商业银行成立了品牌建设专项工作小组(下称工作小组),聘请北京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道公司)为该行进行VI等一系列企业形象设计制作。为设计出符合桂林银行战略定位、服务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专项工作小组配合东道公司走访了行内新老员工,听取他们的意见,从基层感受员工对桂林银行的情感和希望,以便从中提炼出最符合桂林银行气质,同时具有广西和桂林地域特色的方案。最初东道公司提供了6个设计方案,6大方案各有特点,工作小组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将方案在全行公布进行遴选,最终于2010年6月25日确定了目前的行徽设计方案。


2010年11月25日,桂林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桂林银行,全新的行徽同步面世。正如行徽所象征的那般,桂林银行自此站在更高的起点,以“为客户提供如漓水般清澈真诚、春风般和煦温暖的服务”为宗旨,努力构建社区银行服务体系,追求“您的烦恼我帮解决”的服务目标;大力推进“旅游银行”战略,以八桂旅游卡为载体,整合旅游产业链资源,通过自有支付平台实现联盟商户和客户的精准对接,打造诚信旅游,构建立足广西、走向全国、放眼东盟,集旅游结算、平台建设、融资支持为一体的旅游金融生态圈;扶小助微,推出担保方式多样、贷款期限结构丰富的中小微企业专属产品体系,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陈出新,开办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信用卡、同业存单,获得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推出直销银行、电商平台,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金融、社区金融紧密结合。


截至2015年8月末,桂林银行已在广西设立了54家分支机构和70家社区支行,在广西区内和广东深圳控股设立了7家村镇银行,本行及控股村镇银行总资产超过1230亿元。该行在“2015全球银行1000强”中列第610位,在“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列第303位,在“2015广西企业100强”中列第33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