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婆婆方素珍:绘本阅读时代来临

 小新绘本馆 2015-12-08

  一 花婆婆谈阅读 一

  伴随着绘本出版量的激增和绘本阅读推广活动的遍地开花,有人说绘本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什么原因酝酿了这样一波全球性的阅读浪潮呢?听听花婆婆方素珍为你细细道来吧!

  20世纪开始,阅读已成为一种国际风潮,很多人都深信阅读力会强化学习力,更直接挑明阅读力就是一种竞争力;从西方到东方,从欧美到亚洲,阅读活动排山倒海地席卷而来。

  例如加拿大在每一个图书馆设立儿童阅读区,利用五颜六色的桌椅、琳琅满目的玩具及绘本吸引家长和孩子,每到周末,儿童阅读区坐就挤满了爱看书的小朋友。

  

  美国则是利用暑假时推动“夏季阅读运动”,邀请各界名人包括教育部长、总统夫人为儿童朗读故事;

  

  新西兰的作法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书袋,老师每天会选一本书让他们带回家,年纪小的孩子要讲给家长听,家长听完后要在联络簿上签字;中年级的孩子则练习自己整理故事内容或写心得。

  

  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是沟通的重要管道,也是开发孩子大脑神经回路的重要活动,当眼睛看到某个字词时,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便会迅速活化,阅读越多,神经元的连接就越密集,越能举一反三,而绘本阅读正好是激发大脑发展的最好工具。

  “两岸绘本阅读浪潮

  台湾在20世纪末因大量引进绘本,也搭上了阅读列车,许多绘本发烧友和民间机构纷纷在小学、幼儿园推动各项阅读计划,而教育主管单位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可以带着走的阅读力,更是投入大笔经费积极推广阅读运动,因为教育主管单位的推波助澜,台湾许多企业公司立刻跟进,如麦当劳举办百位名人说故事,由各连锁店提供免费饮料,在名人说故事的快乐氛围中鼓励亲子共读。

  中国大陆因两岸密切的交流,各地的阅读推广人登高一呼,网络社群绘本馆及各出版社的推波助澜,加上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各方意见都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因此,阅读运动也成为21世纪中国大陆的另一股流行风潮了。

  “绘本阅读热的科学支撑

  全球重视早期阅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界对婴幼儿阅读能力的研究进展。

  心理学者及教育专家都指出孩子出生六個月左右就可以开始阅读;从前,我们对孩子的脑部了解非常少,以为他们软弱无助、没有阅读能力。但是近代利用复杂精密的科学仪器进行研究,才发现孩子具备的看图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研究人员给一岁的孩子看许多画面,包括正常的和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本来以为孩子会看不懂,却发现每次看到常理判断不可能发生的状况,孩子的目光都会停留比较久。研究人员解释,看得愈久,表示孩子的脑袋里问号愈多,这就是一种逻辑判断。而智慧的定义是依据过往经验,对新状况做出分析能力,所以要多刺激孩子的脑部, 多看图 ,增加经验, 才能让脑部产生更快速的连结。

  

  看图能刺激孩子脑部产生更快速的连结。

  

  不到半岁的宝宝正津津有味地看书。

  

  五个月的宝宝好奇地盯着她的第一本书。

  

  可鼓励孩子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书。

  “早期阅读------从共读绘本开始

  阅读是人类与知识交会的最佳途径,在全球绘本阅读浪潮的背景下,父母、老师该如何具体做到呢?

  首先找到自己喜欢并感动的绘本,然后再进行共读。最简单的方式,可以先从图片书开始,也许孩子只是好奇地咬书、扔书、撕书,仍应该让孩子慢慢接受“书是一种有趣的玩具”;当孩子的眼睛对周遭事物有反应时,父母、老师即可打开绘本,用自然的声音朗读书上的文字,或指着图画和孩子互问互答,孩子就会陶醉其中,享受共读的乐趣。孩子虽然不识字,但他们会将书本与大人念书的声音联结自己的心情,慢慢地,他们一看到书,就会连想起愉快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去亲近书。

  

  父母、老师要先享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更有深度地和孩子分享,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大人是在和他分享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比把书交给孩子自己去摸索更有效果。

  美国国家研究院提出 “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分别对0-3岁、3- 4岁、5-6岁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提出重点要求;台湾教育主管单位也特别为父母老师编印0~6岁儿童发展手册,提供0~6岁儿童在生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沟通、及社会情绪发展等方面的信息,鼓励父母和老师重视学习的黄金关键期,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阅读、幸福成长。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才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有关各种阅读活动或儿童发展历程可参阅我在浙江少儿社出版的《绘本阅读时代》《创意玩绘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