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其峰:绘画工具与一个人的绘画风格有密切关系

 一个没用的老人 2015-12-08



论笔墨(下)

□孙其峰

  从用笔上看,“拙”就是“生”,从造型上看,就是“不似之似”。“生”不是真的生,是熟后的“生”,是用来防止“油”“滑”“庸俗”的“生”。这个“生”是“拙”字的同义语。“不似之似”中“不似”的一面只是一种手段,最后还是要“似”——也就是“神似”。在艺术创作上,人们不满足于熟,熟了还要返还“生”,不满足于似,似了还要“不似”,也不满足于巧,在巧之外还要求“拙”。

  工具与一个人的绘画风格有密切关系。元人山水画的苍厚浓重与用生纸有关,王石谷惯画短笔披麻皴与他喜欢的小笔分不开,傅抱石喜用皮纸,萧谦中惯用玉版夹宣,陈少梅喜用小笔(小红毛衣纹之类),他是典型的小笔画大画的画家,沈石田喜欢用秃狼毫(是从画面上推测出来的),何绍基喜用特软的鸡毫笔,有时也用很软的羊毫,还有些人用刷子、瓜络乃至莲房,都对他们各自风格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同一工具,用法不同,也可形成不同的风格,据说肖俊贤喜欢用弯着笔头的长锋羊毫作画,你如果分析一下他那豆瓣皴法,就会想象出他用笔时是很慢的(弯锋不得不慢),而傅抱石喜欢用散锋笔(俗称开花笔),所以他的山石画得那样似乱不乱,乱中有整。探求推陈出新,不要忘了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的探求。

  意笔花鸟画的用笔,要丰富多变。要有勾有点、有皴有染,互相补充,相互生发。即便同是“点”,笔触也要有大有小、有横有直、有整有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