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萨的名言_淑阳子

 nanlin789 2015-12-09
略萨的名言           王宏任
瑞典文学院因为“他对权力结构的解析和对个体反抗、反叛和失败的犀利描写”,将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74岁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1996年,其文学经纪人卡门·巴尔塞斯预测,2年内他将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这预言花了额外的12年才应验。在这份得来颇迟的荣誉面前,巴尔加斯·略萨显得颇为自矜,他对第一时间采访到他的CNN表示“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期望得奖,这是个惊喜”,他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告诫过的:“献身文学的抱负和求取名利是不相同的”。他除了创作许多长篇小说,如《潘达莱翁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以外,还有大量的文学批评与直击现实的随笔。
他一生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把文学当武器,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弊端。举凡天下事,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文化的,还是日常生活的,只要他觉得有话要说,有感要发,立刻会付诸笔端,见诸报刊。有政治情怀,有忧民意识,这点近于中国的鲁迅。
最近我看到他的一篇散文《面包与自由》(载于2004年6期《外国文艺》119页),其中有些观点发人深省,启人至深。“199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教授在其新著《自由的发展》中说:正如在民主与和平存在着一种有限共生现象——在民主国家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保障自由和法制的社会制度也能很好地保护其公民不忍受饥饿。来自亚洲的森教授在哈佛大学任教时斩钉截铁地说:‘在世界历史上,在一个行使其职能的民主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饥荒,无论它在经济上富足,如当代的西欧国家和美国,还是比较贫困,如印度、博茨瓦纳和独立后的津巴布韦。’”这个观点新颖深刻,让我感到无比震惊,我没有事实考证,但是我相信森教授的话肯定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略萨说:“我很久没有读到过一本这么令人鼓舞的书(指《自由的发展》)了——尽管作者使用复杂技巧要求不懂的读者花费力气。”一个写小说的作家花大力去读这样与文学在某些人看来是无缘的关于政治与经济的艰深的书,在中国作家中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小说家专门在语言与细节和故事上下工夫,这可能是我们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有差距而被德国批评家顾彬诬为“垃圾”的原因吧!略萨说:“我很久没有读到过一本这么令人喜欢的书了,这本书无情地抛弃了被经济学家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