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西汉大墓发现“九鼎” 墓主人身份太高贵了

 荃水 2015-12-09

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主椁室内发现了“九鼎”。据专家介绍,古有九鼎至尊的说法,从西周开始,天子用九鼎,诸侯、卿大夫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者一鼎。若墓主人真的是刘贺,他有可能越制用九鼎吗?专家表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九鼎

主椁室发掘出“九鼎”

8日上午,记者在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东南侧看到,考古人员先后提取了部分漆木器以及九个铜鼎。据了解,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信立祥告诉记者,西周中期以来形成了用鼎制度,最高的天子只能用九鼎,“不仅是祭祀所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用这个数。”专家介绍,到了汉朝,尽管用鼎规制逐渐衰落,使用铜鼎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流传下来的“九鼎天子之制”还是不敢僭越的。

此次发现九个鼎意味着什么呢?有专家表示,这次发现的九个鼎,其中7个“耳朵”是方形的,2个“耳朵”是圆形的,这九个鼎应该不是一套。如果墓主人真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用九鼎也是不可以的。

也有专家表示,商周的九个鼎的造型并非一模一样的,耳朵也不一定一样。另外,有一种说法是,九鼎、七鼎的礼制,在汉代慢慢淡化了。鼎成了百姓的生活用具,用于装肉。

专家们表示,目前发现的九鼎是否属于同一套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高贵。

墓主至少有两重棺

8日下午,考古人员对主椁室内外棺西梆(靠西边侧面的棺板)进行了提取。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主椁室长期浸泡在水中,外棺腐蚀严重,提取十分困难。现场8名考古工作人员同时使劲,才将西梆挪至提前准备好的木板上,考古人员立马对其进行了应急处理。专家告诉记者:“这块塌了的是外棺,透过外棺可以看见里面还有棺,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墓主至少有两重棺。”

此前,考古人员在对主椁室东侧进行清理时,在主棺的位置附近发现了一块青铜饰物,专家表示,这块饰物可能是用来挂棺外帷帐的。

记者了解到,帷帐是西汉时期王公贵族殿堂宫室中的重要陈设,也是古代贵胄陵墓中祭台或墓室张设之物,是统治阶级生前死后豪奢生活的主要象征之一。专家表示,按照西汉厚葬之风,这座墓的主棺上很可能也设有帷帐,只是主棺坍塌腐蚀这么严重,想要找到帷帐是不太可能了。

■信息日报记者赵婉露/文、记者王祺/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