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马车的记忆
2015-12-09 | 阅:  转:  |  分享 
  
马车的记忆

下乡时自己曾跟过马车,虽然时间不长,但记忆犹新,就如同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当地管马车叫大车。赶车的叫车老板,并还配有一个跟车的,干一些装装卸卸的活。

虽说那年月比较贫穷,但东北似乎并不缺少马匹,多是四套马车,很少见到不足四套的。我们队上共有五挂大车,清晨一溜儿地赶出来,也是威风凛凛的。

说到四套马车,其实就是由四匹马拉的车。其中驾辕的叫辕马,前面拉套的三匹从左向右分别叫“里套”、“串套”与“外套”。

这其中辕马最重要。它不但要驾辕、拉车,而且还要“刹车”。在辕马尾巴下的后屁股处,兜有一条厚厚的皮条,两头固定在车辕子上,这叫“后鞧”。辕马四蹄撑住地,用屁股抵住后鞧,车就停住了。

因此,车老板多是将辕马的缰绳栓在靠近左耳板子前的车辕上,以便在关键的时候拉住辕马。

在这四匹马中辕马最棒。它不但个头大、力气足,而且也要十分地听话。

为了让前面三匹马不乱套,车老板会将它们用缰绳链起来。

“里套”在左边,它的缰绳是栓在左车辕子上;“串套”在中间,它的缰绳是栓在“里套”上;“外套”在右边,它的缰绳是栓在“串套”上,这样三匹马才会同心协力地朝一个方向拉。

当向左转弯时,“里套”往左一拐头,就会拉着“串套”、“外套”一同左转;当向右转弯时,“里套”会用力往右边去挤“串套”与“外套”。所以“里套”犹如汽车的方向盘一样,它也是车老板非常倚重的一匹牲畜。它要是用着顺溜,那车老板会省下很大的气力。

有些车老板会用骡子做“里套”。主要是骡子的性情比较温顺,拉起车来不急不躁的,很有长劲。用它控制着拉车的节奏,适合跑远路。

每天清晨出工,车老板在顺套具时,我要先牵着牲畜到水槽边去饮水。

饮完水牵回来,车老板便接过辕马自己去套。

他先将套包子给辕马戴上,待马一点点地倒进车辕后,再将夹板给扣好。接着放上鞍垫、鞍子,并收回车的支架将车辕放下来。车辕上方有一条用水龙带与铁环做的“搭腰”正好搭在了鞍子上,最后再扣好马肚带,辕马就算是套完了。

待辕马套好后,我才能去套前面的三匹马,这相比简单多了。也就是依次地戴套包子、扣夹板,并链好缰绳。

最让车老板神气的,其实还是那杆长鞭。

长鞭一半是硬木杆,一半是用藤条拧成的,极有弹性。顶头处是用皮条编成的鞭子,有一米多长。在鞭子的尽头,有条二十公分左右的鞭鞘。

鞭子能抽得响,其实靠的就是鞭鞘。因为车老板在用力甩鞭子时,力道最后全部会集中到了鞭鞘上。

鞭鞘是“易耗品”,越抽越短。如果经常抽响鞭,那几天就得换一根,所以车老板轻易是不会抽响鞭的,多是举鞭示意,或是摇鞭吓唬一下牲畜。

队上隔一段时间会给车老板发一些鞭鞘。这些鞭鞘是在一块很软的皮子上割成一条条的,但并不完全割断,需要的时候用手一撕就下来了。

只有在特别的情况下车老板才会毫不吝啬地抽响鞭。

车被坞住了。车老板叉开双腿、挺直了腰板,双手将长鞭摇得呼呼做响。四匹牲畜竖起了耳朵、瞪大了眼睛,将套绳绷紧。

车老板大吼一声“嗨……”,紧跟叭、叭的几声,响鞭震耳。拉车的牲畜一起低头、弓腰,四条腿用力向后蹬……

如果一次不成功,稍时喘息,车老板会再次尝试,直至将车拉出为止。

马是通人性的,虽然累得通身是汗,但将车拉了出来后,它们也很兴奋,会晃着脑袋、打着响鼻,甚至嘶鸣几声。这时车老板也会夸它们几句,也不知它们是否听得懂?

再有就是教训牲畜的时候,车老板也不会吝啬鞭鞘,甚至还有将长鞭打坏了的情况。

马的屁股不太怕抽,那皮糙肉厚的。马最害怕抽的地方是脖子下面,前腿中间靠前一点的部位。那的皮相对嫩一些,神经也很敏感。

车老板抡起长鞭,利用鞭子向上回带的时候,抽在那块地方。随着叭、叭的鞭响,牲畜会痛得浑身发抖。甚至会垂下头,试图用脖子遮挡住那地方。

教训一次牲畜,它会记得很长的时间。

不过车老板通常是不会抽马的头部,因为那非常容易抽到马的眼睛。只要挨上一鞭子,马眼就可能变成“玻璃花”,也就是白内障,成了个半瞎子。

一般每辆大车都配有一个“沙箱”,这是木匠按照每辆大车定做的。其实就是按着车箱的大小做四块板子,两长两短,二尺多高,用绳子拢好就象个箱子。

沙箱的用处很大,平时拉个土,往地里送个粪,从地里往回拉玉米的都要用得着。

另外,车箱底板的后半部,中间有一块板是活动的,可以提起来。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卸车。

往地里送粪时,先将沙箱的后挡板抽开,用铁锨一点点地卸。待卸得差不多时,就将活板抽开,形成一个空洞,往空洞中卸车就省力得多了。

秋天拉草、拉柴禾的时候,还要在车箱上搭好“拍子”。

先用两根檩木一前一后地横向地固定在车箱上,两边再各用两根稍细一些的木杠分开地绑在前后的檩木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方形的木框。再带上煞绳、绞锥、绞棒,就可以拉羊草或柴禾等不算太重,但很占地方的东西。

只要是马车都会惊车,靠三鞭子是停不下来的。

马车也有闸。它是用一根粗木杠,两头包着胶皮,横在两个车轱辘的后方,算做是简易车闸了。

左车辕子中间有一铁柄,下边用粗铁丝连到后面的木杠上。需要制动时,车老板会向后拉动铁柄,这样木杠会向前紧贴到车轱辘上,利用摩擦力让车停下来。

跟车所用的工具不多,也就是铁锹、羊叉、大三齿木叉等等。当然,扛麻袋装车卸车的不用工具,只要有力气。

当年在用马车送公粮、卖余粮时最为热闹,每趟队长、会计、保管都要亲自跟着。

晚上收工,马干了一天的活很是辛苦,卸套后要打个滚浑身放松一下。有的马不但要打滚,甚至还撂个蹶子,嘶上几声,似乎是在庆贺一天的活计终于结束了。

然后我便将马轰到水槽边去喝水。待水喝足后,马自己便会溜溜达达地朝饲养棚走去,那有上好的锉草在等着它们。

在我去饮马的时候,车老板便会收拾套具,并清理车厢,为第二天出车做些准备。最后,车老板还要来到槽子前看看正在吃草的马,看看它们是否吃得好,是否有过力的现象。

当车老板与我走出院子,才算是下工了。



长鞭哎那个一呀甩耶…

叭叭地响哎……

















马车的记忆







第1页







献花(0)
+1
(本文系等闲视之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