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筝”教学案例

 梅建文 2015-12-09

劳技课程教学案例

 “风筝”教学案例

                        潘塘街李店小学  梅建文

一、教材分析:

“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风筝绚丽多姿、各具风格,正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对风筝的历史、制作等各方面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件大好事。

风筝又叫纸鹞,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民间玩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学生制作和放飞风筝,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春季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运用数学、物理、美工等知识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学生通过研究风筝,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风筝的制作的一般程序、了解风筝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设计风筝、制作风筝、并完成制造新风筝的基本任务。

从另一方面说,我校孩子课余活动单一,开展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扩大视野,体验放风筝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而组织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亲手制作风筝、放飞风筝、改进风筝、举行校园风筝擂台赛……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我相信,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前一次放飞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原因、想办法,制作并修改自己的风筝。

2、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包括小组合作研究、合作分工、合作汇报展示等。)

3、通过全过程参与,让学生感受风筝特有的文化,了解风筝的放飞知识,体验风筝的制作技巧。

活动准备:

教师:整理学生活动片段;了解学生活动过程,掌握各组放飞情况;准备风筝制作和放飞的相关材料;为学生建立课堂知识资料库。

学生:搜集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资料;准备改进风筝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学生过程性活动录像。包括:校园放风筝,做风筝,初次试飞,讨论风筝在试飞中存在的问题。

在制作风筝这一环节中,最开始学生的想法都非常好,如选定自己喜欢的风筝,准备材料进行模仿。但是越往后做就越难。学生在反复的尝试中开始出现了情绪上的厌烦,而我也因为学生制作得慢,出现的问题多而产生了急躁的情绪,但我没有帮学生去做。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如果教师见到错误就包办代替地为学生解决,那学生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学生也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了,更不会体验到自己做事取得成功的乐趣了。

(二)、活动实施

1、针对录像展开讨论(解决困惑的指导。)

各小组寻找风筝存在的问题。风筝飞不起来的现象及其原因:风筝总是偏向一侧;落地时扎跟头;能飞起来,不稳定,左右摇晃;风筝飞不高;在空中总是旋转;风筝飞不起来 ……

2、 发展活动

  大家刚才玩了风筝,开心吗?可以这些风筝都是你们买来的,要是自己制作一个风筝那会更有趣的。

  你们在玩时发现风筝有什么特点?(形状多样、风筝对称等)

  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制作一只风筝。

  各组可以两人或者三人合作做风筝。(要求:安静、默契、动作迅速。)

  材料:配套风筝材料。如果有能力小组自己创作风筝,材料自领。碰到疑难问题可以请教教师。

  学生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国外教育有个显著特点:尊重学生,不搞一刀切。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自己创作的火花,要让学生自己在制作中学有所得,才能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各组把做完的风筝进行试飞,试飞成功的教师给以奖励。试飞成功的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失败的原因找不出请求老师的帮助。(重心不对、风筝纸捅破、尾巴太轻、尾巴太重。线角度不符合要求。)

  学生一边调试一边修改。各组别汇报试飞结果。

  新课程要求劳动技术课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开放时空来自主地展现才能。在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并放手发动学生,使其在反复训练中,甚至经历失败的教训后,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结,归纳建议:

  风筝骨架要对称  风筝面料应完整粘牢  要找准重心

2、学生合作确定改进方式、方法

学生初步交流自己的改进方法。如:风筝总是大头朝下,可能是尾巴太轻了,要加重尾巴;风筝飞不起来,是因为所使用的材料是雨衣。雨衣太重了,需要用绸布更换蒙面;风筝总往一侧倾斜,是因为骨架的平衡度不好,需要调整骨架……

引导学生根据小组活动情况量力而为,学生采取的方式大概有:请家长或学生外援 ;小组内部研究,请教师援助;小组自行查找课堂资料库,搜集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在试飞的基础上反复实践、修改;和别的小组合作,寻找放飞技巧……

3、小组活动,进行修改(体验实践的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小组情况选取学习方式。如:小组内部讨论研究;组与组资源共享;利用现场资源;查找资料库等。

学生活动。如,更换骨架,更换蒙面,调整线的角度,找平衡等。

4、展示风筝,小组汇报。(反思完善的指导。)

5、 课堂综评,抛砖引玉

  风筝作品在不断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风筝品种繁多,但者是别人的创造,你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风筝吗?

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包括风筝存在的缺点,解决的方式、方法,完成的情况,小组活动情况等。如:我们小组的风筝在起飞后,有翻跟头、摇摆的现象。在资料库的信息查找中我们发现了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我们重新组装了风筝的翅膀,让它左右平衡;还调整了风筝的上提线,不让它往左侧偏。我们相信经过调整后风筝一定会飞得更高……

三、交流延伸

1、小组内部根据今天选择的学习方式,所取得的收获等进行交流,完善自己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

2、对于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给予提示,引导学生采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后自己研究解决。

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内部讨论研究、组与组资源共享、利用现场资源、查找资料库等四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们可以针对课堂资源中的风筝做现场观察和分析;可以向现场听课的老师咨询,和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对于出现的相同问题,学生们可以打破组与组的界限,共同想办法解决。

四、总结延伸

出示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风筝,请学生欣赏,鼓励学生继续改进,将问题和改善的内容继续添加入活动方案。

五、反思与评析

  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创新能力。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共同确定的课题,也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空间,内容近、小、实,学生明确了选题后,各小组展示了风筝制作的原材料,风筝的种类,并通过现场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现场帮助其它组的同学制作风筝。这样的设计,不仅生动活泼,还充分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科特点,突出了技术含量。另外,这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风筝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考虑:我要制作出哪一种类的风筝?我要设计出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出现过的风筝? ...... 这样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技术意识的体现。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活起来。劳技课的一大特点就是精讲多练,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练习的机会占的比例很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讲,学生再跟着做,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这只是低级劳动。记得赛格纳斯曾经说过避免愚蠢和枯燥的劳作和没有意义的不需要思想的劳作,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在劳技课上学生的劳动是有思想的,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来思想、来发挥。我摆脱了手把手的教而是让学生充分的玩风筝、看风筝、想风筝、研究风筝、制作风筝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改进自己想法欠缺的地方;此时学生成功了,那不是老师教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脑力劳动获得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悦和老师那儿拷贝到的知识,感觉真的不一样,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确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学生学的愉快,收获也很多。

 反思整个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何使活动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

  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更多的资料是关于风筝的历史等网络资料,而生成性的,生活化的资料较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