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西德,27岁早逝的小提琴旷世奇才(兼读《春风风人》)

 真八善八美 2015-12-09
古典音乐和小提琴的爱好者,对于哈西德的名字并不陌生,而郑延益先生的文字却恰如其分和入木三分。‘读郑延益,听哈西德,’这是我总结的欣赏经典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两句话,虽然外行,但还不至于信口开河
 
哈西德,27岁早逝的小提琴旷世奇才(兼读《春风风人》)
 
《春风风人  郑延益乐评集》是我最爱读的乐评著述之一,之所以常常翻看,因为仰慕和钦佩曾经作为上音的著名小提琴教师、要求学生将小提琴像海菲茨那样拉出银子般音色和葡萄酒般韵味的郑老先生的真知灼见与渊博学识。哈佛大学李欧梵教授(参见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lioufan)的著作我读过两部,字字珠玑,郑老先生能被李教授誉为‘亚洲第一乐评人’,应是来自民间比金质勋章还要分量的荣誉,弥足珍贵。
 
哈西德,27岁早逝的小提琴旷世奇才(兼读《春风风人》)
 
以下引号中的文字,转录于《春风风人》中《小提琴史上的一位奇才》一文。
 
“被克莱斯勒誉为200年来才得一见的哈西德(Hassid),是小提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奇才,他所遗留下来的唱片仅有8首小曲子,但这8首小曲子所显示出来的惊人才华已足以证明克莱斯勒所言不虚。而且除克氏之外另外还有一位有力的证明者穆尔,一位被公认的‘钢琴伴奏之王’,找他合奏过的名家不少,几乎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声学家、器乐家都包括在内,但他却被哈西德的琴音所迷倒,穆尔说:‘在肯定克莱斯勒和海菲茨的同时,我个人认为哈西德的琴音是最迷人的。’使他在为哈西德伴奏时,两次沉醉在他的琴音里而忘记进入伴奏。能仅仅依靠8首小曲子,就能使自己在乐坛上名垂不朽,也只有哈西德一个人了!”
 
EMI公司在1940年灌录了哈西德这8首小曲子的唱片,我收藏的是英国TESTAMENT公司的CD版本。TESTAMENT主要从事将百年老厂EMI的录音宝库中尘封已久的唱片转制为CD的‘善事’,这一张哈西德,就是一件珍贵的难得。
 
哈西德,27岁早逝的小提琴旷世奇才(兼读《春风风人》)
内芙(左)、哈西德(右)小提琴曲集  TESTAMENT转录  CD编号:SBT 1010
小提琴:哈西德、钢琴伴奏:穆尔  1939-1940年录音
 
 
“小提琴有一项人人所向往的绝技,连顿弓,这项技巧并不重要,没有它并不妨碍你成为大师(奥伊斯特拉赫就没有这个本事),可是自从海菲茨将它录成唱片后,就成为每个提琴家所追求的绝技,这首乐曲是表演这项绝技的一首曲子。”“本来小提琴技术最忌痉挛性的动作,唯一的例外是‘连顿弓’,因为它似乎是天生的,教不会的,只能通过模仿自学,哈西德也说他是学了好久不会,有一天才突然抓到的。”
 
第三首:马斯涅《沉思》(点击左侧下载)
 
EMI选录的“这8首曲子,可能是煞费苦心的,因为他们都是克莱斯勒或海菲茨的拿手好戏,这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热门曲子。”
 
“每一个真正杰出的提琴家,都有他独特的标识--与众不同的琴音(Tone),这等于是每一个大师的招牌。帕尔曼等虽然音色漂亮,但是没有特色,不能使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帕尔曼。哈西德的琴音却是突出的,不同于我所听过的任何提琴家的发音,有力、但不硬不压、不带丝毫金属声,听起来极甜美,但朴素健康,生气勃勃,好似丝毫不施脂粉的少女,但是即使在高档器材上,也不容易重现它的音色。”
 
“在音乐的处理上,他的造句,有时很特别,干脆利索,从不拖泥带水,却又柔和而富于情谊,不落俗套,这是一种独树一帜,真挚朴素,青春的,却又是完全成熟的风格,我听到现在仍然无法相信,这是一个17岁孩子的演奏,的确是一朵奇葩。”
 
 
“这首由克莱斯勒改编过来的钢琴曲子,几乎成了克氏的专有品,其他人的演奏录音不多,因为到了别人手里,它就不登大雅之堂,成了真正的‘小’曲子,不值得录唱片。克氏还为哈西德弹过钢琴伴奏,以一个17岁的少年而对着65岁的大师,小提琴之王,既在其羽翼的庇护之下,却又够胆以崭新的风格演绎这位权威的专有品,不受其影响,无怪乎克氏称之为200年才得一见的天才,只有天才能如此大胆地创新。”
 
 
这3首“是本张唱片的顶峰高潮,”普莱耶拉舞“听起来并不难,我不知听过多少人演奏过,自己在年轻时也学过,是我最喜欢的舞曲之一,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见过如此西班牙节奏风味十足,热情似火,却又恰如其分的精彩的演奏。哈西德用强烈的力度,色彩的对比,表现出了情绪上极强的起伏,既强烈却又婉转抑郁,全曲的情调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于讲到他的无懈可击的技巧,最惊奇的应该是他的换弓,不着痕迹,天衣无缝的弓根换弓(弓尖较易,弓根难),是小提琴最难的一项技术。真正天衣无缝的弓根换弓,极其少见,克氏及年轻的海菲茨可以做到,第三个我听到的就是哈西德。”
 
“《希伯莱旋律》是海菲茨的绝活,我没听见过第二个人演奏过,原因可能是没人敢捋虎须,可是哈西德敢!除开中段狂风暴雨式的结尾,比海菲茨的气势略逊之外,完全可以与之对抗,恐怕举世除哈西德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了。”
 
 
“克莱斯勒《维也纳随想》几乎是每一个小提琴家必拉的作品,妙的是海菲茨似乎是唯一例外,理由我个人认为很简单,海菲茨不想在克氏的范畴内和其斗!哈西德的演绎可以说是克氏本人之外全无敌手。”
 
哈西德1923年出生,录制这8首小曲时年仅17岁。1943年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7年,1950年因为脑部开刀之后罹患脑膜炎,27岁早逝。
 
所以,郑老先生说:“听了哈西德之后,我又突然想到,一个17岁的青年,如此热情、早熟,却又抑郁,从揉音颤指,连顿弓又显示出一定的神经性的抽击性,二者结合起来看,那么它所以会患精神分裂症而夭折,就不是偶然的了。所以还是大器晚成好,早熟的天才是危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