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象品悟第二课第五味黄芪

 书院蓝田 2015-12-10
  黄芪 黄芪有一个别名叫:绵黄芪。《神农本草经》说:黄芪主小儿百病。黄芪所补之气,是相对于脏腑和肌表之间的这股气,类似于三焦之气,补的是这股流通之气。人参补的是五脏里面所藏的那股气,白术偏于守中焦之气,甘草是守全身的土气,是偏于固守的。白术的守气,偏于守中焦,甘草守气是全身哪儿都守,全面都在守。黄芪是守中有通,以流通为特色这么一个补药,它补气不是说补过来不动了,气补过来在里面是动的,是流通的,很柔和地在流通。一般常用量是30克,

  在我们今天尝过的这几味药里面,黄芪算是稍微偏阳性的一味药,所以放到最后,给大家把这个气走一走。

  黄芪和上次讲的甘草,都属于豆科植物,所以大家尝的时候,有一点豆腥味的感觉,但它还是比较香的,有点甘香的味儿。

  黄芪的香味和甘草的香味是不一样的,甘草的香味,打个比方说,如果说有两麻袋药,一麻袋甘草,一麻袋黄芪,甘草可能得走近5米的时候才能闻到,黄芪离着10米就能闻到,黄芪的香气更浓。

  黄芪饮片的颜色,是我们看过的这几个药中,黄色里面最好看的一味药,就是嫩黄色,所以它的气很柔和,很灵动。

  我们知道,甘草是羽状复叶,它的小叶比较大,一个羽状复叶可能有五到九片叶子。黄芪也是羽状复叶,它的小叶很小,一片羽状复叶大概有二三十片叶子,它明显的小而多。

  这个图片叶子看得更明显一些,黄芪的叶子,排列得很整齐。黄芪长得很高大,这种华北的黄芪,北方的黄芪长得比人还高,特别高大,又特别开展,那个姿势就是非常绅士的感觉,很端庄,很对称,长得直直的,站得笔直。这个能看到黄芪的果实,像豆角一样,荚果。药用植物园里这些药都有,可以去看。

  黄芪用根,它的根就跟甘草一样,也是一根主根,直直地往下长,很长。我们用的黄芪的这个宽的切片,是长得比较大的蒙古黄芪,就是这种好的黄芪,切成一段一段儿的,然后切成纵切片,一般是切成两半,当然要先剥皮,去过皮之后,切成两半,然后用机器压,压得比较薄,就跟碾开了似的,碾开了之后,再用比较薄的小刀削出这个片来。

  一般来说,片儿越宽,宽的可能有五厘米宽,就是黄芪比较粗,长得时间比较长,就贵一些。为什么要压得这么宽呢,不是好看吗,能卖个好价钱。实际上这种斜切片,是最好的,原生态的片儿,保存的气比较足,压开了气就散了,就没有小片那么好。

  问:什么时候用大片呢?

  答:有钱就用大片,没钱就用小片。大片的药效呀,因为经过压制了,要损失一些气的,不如原切片好。你看这是压的,当然也有一个好处,药气容易熬出来,但是保存不好,气损失比较多。

  一般我们用的黄芪都是斜切片,看一下斜切片,完整的黄芪是这样的,长长的,这是种植的,现在野生的很少。

  这是切成段的黄芪,这个皮,就跟人的皮肤很接近的那种感觉,那种质感。所以我们讲的这个药,它这个气跟人体接近的时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不晒干的时候,就跟小姑娘的皮肤是类似的。

  这是黄芪的斜切片,我们常用的切片,就是这种斜切片。发给大家的切片是特制的宽片,更好看,更贵一些。

  黄芪有一个别名,叫绵黄芪,绵软的绵,为什么呢,因为黄芪的气很柔和,这个饮片你去掰一下,软软的,掰不断,不容易像其他的一掰就断了,它是软软的,不容易断。

  黄芪的气很香,很柔和,颜色也很好看,这是一股非常柔和、绵软的土气,就是黄芪的那股气。因为它又比较清透,又比较柔和,同时它还有一股相对比较明显的走动、流通的力量,但是这个劲来的比较柔和。

  《神农本草经》说,黄芪主小儿百病,你看,黄芪的颜色是嫩黄的,是不是很可爱啊,嫩嫩的,柔柔的,跟小孩的那股气比较接近。黄芪走行的力量,就像小孩喜欢蹦蹦跳跳,喜欢动又跑不快的那种感觉,很柔和。所以小孩的气就跟黄芪的气很接近,所以小孩什么病,都可以用点黄芪,尤其是虚症。

  比较小的孩子得了心肌炎,心肌炎就是气虚,寒气入心包,有些乡下的老大夫,有一个所谓的单方,用大量的黄芪,几斤黄芪,熬水给小孩喝,小孩喝了气很饱满,补气的力量很强地走啊,小孩吃了就浑身出汗,出上几天臭汗,心肌炎就治好了,一味黄芪就可以治好了。这指的是心肌炎的早期,还没有用过抗生素。现在估计一般很少,但是至少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即便现在这个孩子有了心肌炎,你也可以用黄芪这味药。

  大量黄芪补气的效果非常好,它补的气,相对偏于肌表,偏外的,因为黄芪是往外发散的象,不像人参,人参的气是往里走的,补内脏。

  有一个病案,一个小姑娘,得了一个病,全身化脓性溃疡,所有的皮肤都溃烂了,皮下流脓,所有的抗生素都不能杀死感染的细菌,所有的抗生素都耐药了,就没有办法了,后来就找了一个老大夫,老大夫就说你这是气虚,每天60克黄芪,就这么一味药,喝了两个月好了,完全好了。当然因为他用的量比较少,我估计这个姑娘可能身体太弱了,黄芪用多了可能承受不了,因为脾胃虚不受补,每天用60克黄芪熬水喝。如果这个脾胃稍微好一点,或者说如果能用这个方子动态调整,脾胃好一点,黄芪用的量再大一点,甚至你这黄芪用到几百克,估计不用两个月就好了。

  为什么,这就是中医通过扶正来驱邪,没有用任何抗生素,把一个全身溃疡脓肿完全治好了,就是补气,黄芪补气。所以为什么黄芪治疮疡,主久败疮,就是因为它的气微微偏外,外面就是金气,皮肤,补土生金,长皮肤,所以有些小孩生下来皮肤不好的,皮肤破了的,用点黄芪熬一熬,洗一洗,也有效。

  黄芪的气很干净,很柔和,偏于稍微往外走,知道这个就可以了。

  从药性柔和的角度来讲,它主要治疗各种小孩的虚损,比较常用。对于大人来讲呢,主要治疗,一个是肌表的虚损,像这个疮疡啊,术后虚汗。有些人做过大手术的话,手术之后一个星期之内,可能每天都是大汗不止,因为他虚的气收不住了,可以用白术止汗,人参也可以,黄芪也可以,如果说效果最快,黄芪是效果最快。90克黄芪煎服,这种术后出汗,一般来说,一剂药就止住了。但它不是治本,临时给你守住了,一下子补充了大量的土气进去,金气就足了,皮肤就有力量固守了,真正固守中土还是要靠白术和人参,但是黄芪见效最快,紧急情况下可以用黄芪,比人参还快。因为他这种虚损,除了气虚之外,更多是金气、皮肤之气没有力量去守固了,黄芪偏走表,人参偏走里,人参要先入内脏再出来,慢,黄芪直接到肌表去了,快。

  中药里面黄芪补血汤,黄芪多,当归少。还有补阳还五汤,也是以黄芪为主,就是以补气为主。

  黄芪所补的气,是相对于脏腑和肌表之间的这股气,类似三焦之气了,补的是这股流通之气。而人参补的,是五脏里面藏的那股气,白术偏于守中焦之气,甘草是守全身的土气,也是偏于固守的。就是这个白术的守气,偏于守中焦,而甘草守气,是全身哪儿都守,全面都在守。黄芪是守中有通,以流通为特色这么一个补药,它补气不是说补过来不动了,气补过来在里面是动的,是流通的,很柔和地在流通。

  但是黄芪用多了呢,也会引起气滞,破解的办法也是用陈皮,跟人参是一样的,只要是气多了,就用陈皮给泄一泄。因为黄芪这个力量,是偏散的,不会进得很深,散的话,就容易消耗,所以黄芪可以用的量比较大,有的人用100克,120克,200克,是吧,人参你敢用100克吗,一般不敢用吧。就是因为黄芪是往外散的,补得多但是散得也快,所以问题不大,它是流通的,消耗得快。

  所以黄芪呢,没有劲的时候,像个兴奋剂,马上就可以起效,但是维持的时间短,人参维持的时间要长得多。而且黄芪基本上没有安神的作用,你吃了黄芪睡不着觉了,单纯从补气的角度来讲,黄芪更多地是补脾肺之气,补得比较多,偏上,偏外,偏散。

  黄芪的禁忌症也是,气郁得厉害就不要用了,就这么一个,很简单。一般常用量是30克,你要是虚得比较厉害,用上60克,120克,你只要看准了真虚,也没问题,它很平和的,没关系,可以大量地用。即便有些问题,不行你要没底儿的话,用了大量的黄芪,你怕出事,提前可以开点陈皮,万一觉得不舒服,赶紧吃陈皮,泄气很快,很快就缓解了。他就是吃多了,肚子胀得哎呀鼓鼓的,上下走不动了,郁在那里了,吃点陈皮,哗,一散,很快就好了,用药你得知道解药在哪儿。

  这是黄芪的横切片,大家也看一看,非常好看,是吧,非常的规整,很圆润,很干净,这是周老师给我们拍的图片,周老师拍的图片都很漂亮。

  这种横切片呢,好看,从煎药的效果来讲呢,斜切片,煎药的气更容易溶出,斜着切的,面积大,煎出来的药气更容易溶出来,效果更好,这种大片呢,因为它太大了,其实煎的时候还得撕开,反而不方便,这种小斜切片是最好的。

  今天就讲这么多,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再交流一下。

  问:刚才那个谁问的,黄芪过敏,症状是不停小便。

  答:所谓的黄芪过敏啊,是身上郁结比较重,全身气都不通,黄芪一进去,加重了气的郁结,肝气郁结得厉害的时候,有一个症状就是不停地小便,他憋不住,气老想往外出,知道吧,郁滞太重了,不是黄芪过敏,是郁滞。

  有些小孩,吃多了,也是不停地去上厕所,为什么,一吃多了,他就郁住了,小孩的气走得比较急,就不停地上厕所。有的家长就以为是不是出什么肾病了,其实不是,就是吃多了,吃点帮助消化的,拉出来,很快就好了。

  今天尝的药,相对都是比较好的药,以后就尝不到这么好的药了。下次,当归,川芎,桂枝,白芍,丹皮,还可以吧,我没有给大家选特别难吃的,相对还是比较好的。

  我觉得,通过尝药,体会每一味药的性情,有助于你对一个药的整体的把握,尝一个药,就跟交一个朋友一样。我最开始学药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说老师一个药一个药教着你尝,顶多就是认一认,学校就缺了这个环节。我是毕业以后,自己在临床上,总觉得自己用的,好像没有那么大的把握,这个药到底是什么感觉呢,所以我就把我用的所有的药,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基本上都尝了尝,而后慢慢就有感觉了,我就知道,原来这个药是这么回事,你再用的时候你就有数了,所以大家去尝一尝这个药,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即便见不着原植物,咱可以看看图片,尝尝药,一般情况下,开个小方,用多少量就有数了,就像炒菜,你就知道什么调料该放多少,好,那我们就到这。

  2015.12.10.晨5时20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