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良晚年代表作《雉鸡》的大抱负

 百了无恨 2015-12-10

当油画 遇上 金石味

为什么齐白石给关良送的画落款

“良公老弟同道

白石璜请讲”

为什么第一届独立美展上

现代主义画家

要把自己的作品和金石书画并列展出

七十九岁那年

关良创作了油画《雉鸡》

两年后亲自选定

列入个展

从画风中

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抱负

拥有一件

具有大抱负的作品

彰显收藏格调


1979年

绘画现代主义重启。

中国油画长舒了一口气,那是持续了一整年的一个春天。

央美、浙美、广美几大美术院校,首批研究生已经开启新的学业。

1979 年 1 月,上海“十二人画展”,10 月,北京“星星美展”,一南一北,横空出世,拉开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现当代艺术序幕。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距离现代主义的上一次集结——关良参加的重庆“第一届独立美展”,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

此时,关良的创作境遇如下:

▲ 良公在颐和园作画 1979

在属于人民的公园里,汽水瓶展示着轻松的品评氛围。现场电影摄制代价不菲,观摩者神情专注,与镜头一起纪录绘画大师创作的经典时刻。

关良水墨戏曲人物创作,已然确立为经典的范式。作为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关良的创作一直是伴随着两个画种的。晚年他的油画创作情况又如何?

HONGKONG 1981

AN EXHIBITION

OF

GUANG-LIANG'S WORKS

OIL PAINTINGS &

CHINESE PAINTINGS

\

1981年,由关良的学生牵头,香港博雅艺术公司筹办,关良油画水墨画展在香港开幕,同期,收到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关良进行讲学和绘画示范。

根据良公回忆录自述:

“这次展览共展出作品一百二十四幅,分国画和油画两大类,最早的是1939年作品,基本上可以了解我的画风演变过程。”

1981年香港个展中 关良自选油画作品的构成

七十年代后的静物是关乎风格的重要板块

OIL PAINTINGS &CHINESE PAINTINGS——从个展的名称看,关良把油画创作放在国画之前。

为了标明自己的画风,关良尤其重视晚年油画创作 。七十年代后期创作的风景、戏曲、静物占个展油画作品数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又以晚年所作静物最巨,多达9件。

对关良艺术风格研究和关良油画鉴藏来说,这份个展自选作品的选件配比,可以说是黄金指南。

也就是说,1979年,七十九岁的关良创作了这幅油画《雉鸡》。两年后,良公亲自选定这件作品,列入其香港个人画展,作为油画风格定性的重要环节。

2022 西泠春拍

关 良(1900-1986)雉 鸡

布面油画

1979年作

签名:(背)雉鸡与果瓶关良

出版:1.《关良画集》P33,博雅艺术公司,1981年。

2.《关良》P11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著录:1.《关良回忆录》P130,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

展览:1. “关良油画水墨画展”,富丽华酒店太平洋厅/博雅画廊,香港,1981年12月至1982年1月。

2.“关良绘画陈列展”,上海美术馆,上海,1987年11月。

35×61cm

《雉鸡》属于良公自定,作为晚年静物油画代表,它被关良自己确定为自己风格演变中的定性阶段作品。对比之下,关良自己选定的民国早期作品、德国风景系列,数量都尽可能精简,仿佛这些前期探索都是为晚年铺垫。

年近八十,已经在水墨领域确立范式,被公认为大师,确仍然对油画创作还有那么大的抱负!实在令常人无法想象!

毫无疑问,这种抱负来自其青年时期的抉择!


20世纪 中国美术,在写实主义的政治现代性之外,绘画语言的现代主义其实没有断过。

早期有海派巨擘吴昌硕,随后是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琹决澜社,以及关良。六七十年代,关良等这些大师的弟子在仍然进行着现代绘画创作。吴大羽弟子闵希文在做图书馆员时,就把馆藏西方原版画册借给李山。正是通过这种地下现代主义的实践,实现了难等可贵的薪火维系。

在民国即已成名,关良,这位世纪同龄人,在后辈频出的七八十年代,他的探索停滞了么?

从二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关良的静物作品跨越半世纪(包括人物作品中静物部分、以及题为《构图》的作品),风格历经变化:

关良 1920s -1930s

\

关良 1930s

\

关良 1940s

\

关良 1960s-1970s

早期,既有如实描摹,结合文房清供的雅致构图;又有透露着现代主义意味的构图作品;逐步省略细节,直至晚期,生猛泼辣的粗线,充满未知感的夸张变形。

至1979年的《雉鸡》,透视变形,造型夸张,营造出戏剧性,雉鸡冲击姿态不难联想到关良熟稔的京戏激斗场景。

关良晚期京剧油画,喜欢将一出好戏搬到真山真水中演出,又以非写实笔触营造间离效应。同样,此处《雉鸡》戏剧性元素配合天空,形成超现实场面。

鸟羽、玻璃、布帘、木板、陶、水果均超出本身的质感,最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的,就是笔势——特殊的金石味的笔势。

四十年代时候,关良的水墨画中,曾经出现过流畅的线条,可以感觉到绘画的速度感。到了五十年代,他果断放弃了这种绘画方式,笃定追寻古拙旨趣,一种金石风味的用笔,通过大量国画创作,蔓延至油画创作。或者说,在油画民族化之路上,他通过大量国画的创作,积蓄能量。

四十年代,关良水墨画中出现过流畅的线条

这种风格在五十年代被果断放弃

五十年代,除了访德期间,观摩大量原作,切身体会的德国表现主义的创作形式。尔后,关良将油画笔投向中国书画中特殊审美一脉——金石气。


白石请讲 良公同道

金石气 这种旨趣的变化,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和契机,就是五十年代关良与齐白石的会面。

北京 雨儿胡同

齐白石居所

两位艺术大师是忘年交,有互赠画作存世。齐白石已九十高龄,在赠送给关良的画作上题:

“良公老弟同道,九十三岁白石齐璜请讲。”

齐白石题赠关良画作

李可染:老师很少写这样的下款

对于齐老的“同道”和“请讲”,关良有这样的回忆文字:

我看齐老的画,既有陈老莲夸张变形的天趣,又有金冬心简朴古拙的韵味,还有青藤八大疏野豪放的意境,并且具有强烈的金石气息。同时他又能推陈出新,自辟蹊径,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不愧为世界公认的人著名的人民艺术家。

▲ 关良临齐白石 《花》中关于线条的探索

五十年代之后,随着关良的作品出现稚拙感,他的用色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他渐渐放弃单薄的色彩,转而运用高浓度的墨与色刻画人物。对国画中的厚重、质朴与古拙之感的欣赏,推动者油画创作的实践。

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的笔墨为中国油画笔迹语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范式。


至此,我们能够区分关良油画中的线条与表现主义线条存在的巨大差异。

这已经不是油画技法中的罩染、刮擦或者厚涂、堆塑之类的笔触概念,而是中国书画中笔法、笔象、笔意、笔势、笔情、笔趣相关的特性。

关良的对联书法、油画《雉鸡》对照

运笔迟滞与拙

关良与潘天寿国画家等合笔

逐步将八大、石涛、梁楷等传统文人画中

高度概括、雅拙的用笔

带入油画创作中

关良之金石爱好

为张充仁刻印,与徐孝穆合作砚铭

往前追溯,1945年在重庆独立美展,丁衍庸、关良、倪贻德、林风眠、李仲生、赵无极等十数位艺术家参展。这次展览是抗战末期中国现代艺术界最重要的一次展览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由现代派洋画家主办的展览会,还特别设立了“附展”,展出了八大山人、吴昌硕和齐白石、经亨颐(同样是一位寄情金石的书画家)的作品。

怎么样,扑面而来的金石气!

无怪乎,白石老人直呼:良公老弟同道!


抱负如金石

如果 我们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关良做了什么,就很难理解七八十年代,关良为什么仍然坚持在水墨之外创作油画。

很早以前,关良就有跨媒介、跨文化的现代艺术认知。三十年代初,他一方面对西方现代艺术保持着广泛的兴趣,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开阔了起来:

我想只是从古画中去发掘还是不够,更应从多方面的,例如石刻、佛像、书法,以及民间艺术方面去研究,这样下去或者在我们的画面上可以有点新的发现吧。

关良晚年油画,比青春更青春。

这种探索型的艺术人格,永远会颠覆传统的期望。这和年纪无关,无论八十岁,九十岁。就像那些伟大的运动员,已经稳得第一了,仍无法抑制为自己再加上最后一跳,那是金牌欲望之外的东西。

东方吾邦。

油画民族化作为志业永远高悬,关良的性格是不会颐养天年的。他只会利用这样的时间去自省,审查并重新评判自己的信条。纵使七十二般变化,一旦挥棒即千钧。

(颇有意味的是,在2022西泠春拍本场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明代画家陈淳去世当年所作市场唯一的《楷书长卷》,开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气之先的陈淳,被后人与徐渭并称誉为“青藤白阳”的陈淳,同样给我们带来思考:一位探索型的艺术家,在最晚期创作时,是怎么有意识规避自身范式,放下自己熟悉的行草坚持大楷创作,力求熟而后生

2022西泠春拍 | 已知市场唯一 陈淳大字楷书卷: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只有探索型的艺术家,在面对生命大限之时,才会展示出强有力的进击手笔。寻求突破了一辈子,最终的问题是,怎么防止被自己创建的“经典”自缚。

为什么国外对我们的油画没有印象?

是我们的油画还没有创新?

没有画出民族风格?

要闯出自己的路子,显出自己的特点。

关良

大抱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