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走眩晕 鼻炎中医有绝招!

 昵称300026 2015-12-10

养生可谓是目前国人茶余饭后谈论不休的话题,艾灸作为中医特色也越来越受人追捧,艾灸的功效,很多人都是有切身体会的。其实,艾灸治病也是颇有特色的,尤其是艾灸与百会穴的结合,让很多疾病望而生畏,比如眩晕、过敏性鼻炎、脱肛,当它们遇上艾灸与百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百会穴治眩晕

百会穴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等经脉之交会穴。百会穴能贯通各条经脉之气,且与五脉相通。百会穴治眩晕,记载颇多。如《针灸大成》玉胜歌曰:“头痛眩晕百会好”。《针灸学讲义》云百会治头晕、耳鸣、目眩。

病案——

杨某,女,49岁。10年前因流产失血过多,损伤冲任二脉,体渐虚弱,遂患眩晕之症。经多方治疗,曾一度好转,约一年后因劳累复发,再服前药,终未见效。近时眩晕加重,发病时感到天旋地转,身体不能自持,时常跌仆,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心悸不安,夜不能寐,时感耳鸣。由于呕吐不能进食,身体更加虚弱,面色苍白,身体倦怠无力,严重时短暂昏迷不省人事。舌质淡嫩,脉沉细无力。测血压90/60mmHg,证属气虚血亏,清阳不升。取百会穴灸治。百会穴周围头皮松软,艾火距穴位很近,艾灸多时尚不感热。可知其气虚程度之甚,灸百会穴约30分钟,灸后情志稍安,夜间能入睡。经灸2个疗程后,眩晕渐止,能食,呕吐亦止。艾灸4个疗程后,眩晕未见复发,面色略转红润,精神明显好转,至今年余,未再复发。

体会——

《内经》曰:“上虚则眩,以及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这种由于气血虚弱,血不上奉,髓海空虚失养之眩晕,与西医之美尼尔氏综合征,即内耳性眩晕颇为相似,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肝、脾、肾三经有关,眩晕症临床表现为:精神疲倦、少气懒言、饮食少进、心悸不安、面色淡白、头晕目眩、耳鸣欲呕、心中荡漾、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苔白滑。

根据“虚者补之”、“陷下者灸之”的治疗原则,用艾条灸百会穴,灸之灼热疼痛为度,可增强疗效,一般数次即可减轻,连续灸治二三个疗程即可痊愈。百会穴不但能统调经脉之气,而且又为督脉之要穴,可治疗全身疾病。督脉能统督一身之阳,故艾灸百会穴可提补清阳之气而上升,对气虚下陷,阳气不升,气虚升提无力,清窍失养等疗效显著。督脉又与任脉相通,任脉可统督诸阴经之脉,故百会穴居高临下,不但可提补诸阳经之气,又能调理诸阴经之血,气盛则能生血,血足则气能得固,气血充盛,眩晕自止。


艾灸百会、囟会穴治愈过敏性鼻炎

百会、囟会两穴均为督脉腧穴,均能治疗头痛、眩晕、鼻渊。

病案——

赵某,女,40岁。感冒多日未愈,又因其工作环境污染较重,鼻孔吸入有毒灰尘,即感头痛,鼻塞,流清涕加重。每日晨起,稍遇冷风鼻内发痒,连连嚏涕而流清涕不止,可将毛巾浸透。久之,前额空痛,头晕脑胀,两目发红,如哭后状,影响工作,经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曾服苯海拉明、强的松等,仅能取效一时,停药后病即复发。脉沉细,苔淡白,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说话鼻音加重。灸治百会、囟会二穴,灸后鼻塞已通,鼻涕亦明显减少,头顶温热,怕风亦明显减轻,连续灸治一个疗程后,从对艾灸热不敏感,到知热;从不知痛到感灼痛,鼻塞亦通,流清涕渐止。

体会——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渊范畴。因鼻为肺窍,喜清而恶浊,清浊不分,则鼻隙闭塞,又因鼻为肺窍,外感风寒之邪,首先犯肺,肺主气,鼻为呼吸之门户,肺气不宣,清窍窒塞不通,而发为鼻渊。《针灸大成》口鼻门中有“久病流涕不禁:百会(灸)”,《针灸资生经》第六,“鼻涕出”中记载:“小儿多涕,是脑门被冷风拍著及肺寒也。灸囟会三壮,明堂,疗头风多鼻涕、鼻塞。”由此可知灸百会及囟会穴均能治疗鼻塞流涕等症,特别是灸囟会穴主治脑虚冷、脑衄、风寒入脑长久头痛等症均有很好疗效。

本文选自《中医药畅销书选粹:针灸临床集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韩明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