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的101个心理学法则

 昵称29546181 2015-12-10

 

一、自知法则:
1、认知地图效应:不断的强化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可以再人的脑子里形成一张认知地图。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托尔曼
2、法厄同行为:不听劝告、不自量力的行为称为法厄同行为。
——英国历史学家汤比因
3、投射作用:投射效应又叫投射作用,是凭自己的主管想法去推断外界的事物,或者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效应。
——瑞士精神病学家罗曼
4、习得性无助行为:心理学上把屡遭挫败后形成的行为称为习得性无助行为,即反复的失败可以使人失去信心,学会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5、霍桑效应:当人受到关注,或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时,学习、交流和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美国哈弗大学教授梅奥
6、虚假一致偏差:人们都有高估或夸大自己的新年、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的倾向。
——社会心理学家罗斯
7、视网膜效应:一个人的自身状态会影响他的观察视线。
8、软糖实验:人的自控能力等情商跟人生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研究专家迈克尔·米舍尔
9、叶克思-道森定律:个体智力活动的效率,与其相应的焦虑水平之间表现为一种“U”形曲线的函数关系。
——心理学家叶克思和罗斯·道森
10、自我服务偏差:人们有过分强调自己对成功的贡献和尽量缩小自己对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的倾向。
——心理学家维纳
11、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的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著名杂技师肖曼·巴纳姆
12、狄德罗效应:在拥有了意见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现象。
——美国哈弗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失罗尔
13、心理账户:由于对金钱的来源、保存地点和如何使用的认识不同,对金钱的支配方式也会大不相同。
——芝加哥大学教授萨勒
14、直觉决策:大家在决策时爱用某种比较容易的标准来做出某种判断或预测。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凯元
15、卡尼曼风险定律: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
——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
16、小数法则: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已知的少数例子来推测全面。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和特沃斯基
17、定势理论:定势是人的细腻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泽等
18、杰奎斯法则:企图解决所有问题的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伦敦Tavistock人力资源学院创始人之一埃利奥特·杰奎斯
19、监狱角色模拟实验:一个简单假设的角色可以很快进入个人的社会现实中,他们从中获得自我认同,却无法从他们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
——心理学家津巴多
20、补偿作用:弱点不过是营养不足的优点。
——心理学家阿德勒
21、睡眠效应:最初的印象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托尔曼
22、反馈效应:目标与反馈结合在一起更能提高绩效。
——心理学家赫洛克
23、过度学习效应: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的掌握程度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般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将会使记忆得到强化。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
24、培哥效应:按一定的编码进行联想,可以使记忆事半功倍。
——语言学家帕尔默
25、迁移效应:在生活中先行学习的经历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效应”。
26、酝酿效应: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往旺会由于某种给予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心理学家西尔维拉
27、罗森塔尔效应:信任和赞美对别人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二、社会法则:
28、囚徒困境:在一个存在者相互作用的博弈中,最好的策略直接取决于对方采用的策略,特别是取决于这个决策为发展双方合作留出多大的余地。
——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
29、责任分散效应: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
30、墨菲定律:如果一块涂了黄油的面包片从餐桌掉到地毯上,那么一定会是涂了黄油的一面先着地。如果事情可能变坏,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他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
31、班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栋,六十个人一秒钟却挖不了一个洞。
32、潘多拉效应:人们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接触不到的东西,越有诱惑力,就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越觉得神秘,就越想知道。
33、零和游戏原理: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面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34、路径依赖: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戴维
35、帕金森定律: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路:一是申请辞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耕地的人当助手。不过绝大多数人是选择第三种,所以导致官僚机构庞大。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教授
36、示范效应:高收入人的消费方式对其他人所起的示范作用就是示范效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利·伯克尔
37、德西效应: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心理学家德西
38、旁观者效应:在危机现场,在场的人数越多,见义勇为的行为就越少。
——美国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
39、彼得原理:每个人都会升级到自己不胜任的那一级。
——管理学家彼得
40、沉默的螺旋:人出于社会天性,为防止交往中的孤立,总是寻求与周围关系的和谐。
——德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
41、社会促进效应:当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一种刺激,促进活动的完成。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42、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打烂更多的窗户。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
43、250定律: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
44、传播扭曲效应: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层层扭曲以面目全非。
45、完美笑话公式:笑话应当是能在语句简练的叙述中,通过具有喜剧因素的妙语让人笑得前仰后合,但又不会引起社交场合的尴尬。
——心理学家海伦·皮彻等
46、羊群效应:头羊往哪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走。
47、右脑幸福定律:右脑使人幸福,左脑用的多的人不易感到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克莱贝尔
48、史华兹论断:所有“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d·史华兹
49、多米诺效应: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艾森豪威尔
50、相关定律: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意见事情是完全独立的。
51、外部效应:一个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
——英国经济学家J·E·米德尔
三、成功法则:
52、目标法则:有目标才会有成功。
53、温水煮蛙效应:青蛙能够从滚烫的开水中跳出来,可是却容易被慢慢加热的水煮熟。
54、本领恐慌:因为过去学的东西不敷使用所形成的恐慌心理,称为本领恐慌。
——毛泽东
55、鱼缸法则:鱼缸既能保证人们能够观察到鱼的活动,而又能保证鱼在里面不受威胁的畅游。
56、卡瑞尔公式:唯有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在精神上先接受了它以后,才会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经历解决问题的地位上。
——威利·卡瑞尔
57、凯西定律:如果事物可能向好的地方变化,他一定会这样。
——美国前邮政部长艾尔·凯西
58、马蝇效应:再懒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美国前总统林肯
59、手表定律: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信心。
60、柯西纳定律: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
——管理学家柯西纳
61、棋盘效应:我们用多少分钟来做事固然重要,但每一分钟比前一分钟能否更有效率却更为重要。
——古印度宰相萨·班·达伊尔
62、PMA黄金定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
——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
63、优势效应: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弱点中成功。
64、剃刀定律:简单就是美,简单的规则最有效。
——奥卡姆的威斯
65、保龄球理论:在打保龄球时,并不是寄到一个瓶就可以把所有的瓶打倒,除了力量之外,选好入球位置更为重要。
66、崔西定律: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
——管理学家博恩·崔西
67、艾森豪威尔法则:要事第一。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
68、例外原则:领导者只管条例、规章制度中没有规定的“例外”的事情,凡是已有规定的,就由秘书或职能部门按章办事即可。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格·泰勒
69、套裁效应:裁制两件以上的服装时,在一块布料上做合理安排,尽量减少废料。
70、亚里士多德定律:优秀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71、权变理论:由于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关键是采取依势而行的应变策略。
——管理学家F·费德勒和V·H·弗洛姆
72、鳄鱼法则: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腿。
73、颂歌效应:人人都喜欢报喜不报忧。
74、斯诺克理论:自己进不了球的时候,也要尽量让对手难以进球。
75、驼峰效应:为了最终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必要先往相反的方向走一段。
76、莱斯托夫效应:特殊事物才易被人牢记。
——前苏联心理学家莱斯托夫
77、彼得成功定律:成功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而已。
——管理学家彼得
78、帕累托法则: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原因。
——威尔弗雷德·帕累托
四、交际法则:
79、暗示效应:接受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80、3对1效应: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是,最好的办法是由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
81、标签效应:不自觉的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
——英国心理学家法灵顿等
82、豪猪法则: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一个“既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又不挨扎”的最佳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莱欧·博格
83、心理饱和现象:当人言行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84、门槛效应:先得寸再进尺,往往能更好的实现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弗雷泽
85、南风效应:温暖胜于严寒。清风徐徐吹动的“柔”比北风凛冽刺骨的“刚”效果更佳。
——法国作家拉·封丹
86、泡菜效应: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
87、纳什均衡:当对手知道了你的决定之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后李的决定。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约翰·纳什
88、生命游戏定律:如果一个生命,其周围的同类生命太少的话,会因为得不到帮助而死亡;如果太多,则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生命资源而死亡。
——英国数学家约翰·康维
89、印刻效应: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称为印刻效应。
——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
90、首因效应:在交际中,最先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影响的现象。
——心理学家阿希
91、近因效应: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人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陆钦斯
92、晕轮效应: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通常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
93、自己人效应:我们通常会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更有好感,不管这种相似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
——社会心理学家G.L.克劳尔和D.A.伯恩
94、体貌效应:因人的身材和相貌而产生美既是好的认识,称为体貌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兰德和阿伦桑
95、阿伦森效应: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正面反应不断增加兴趣与褒扬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正面反应一般货冷淡的人。
——心理学家阿伦桑
96、韦伯定律: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
97、强亨利效应:在心里实验中,控制组的受试者为了不甘示弱,力图与实验组一较长短,而又一般水准以上的表现。
——美国工人亨利
98、参照点理论:一切取决于怒看待问题的参照点。
——美国经济学家萨勒
99、冷热水效应:所谓对比效应是指两个反差很大的的事物对人引起的心理体验。
100、仰巴脚效应: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成功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心理学家阿伦森
101、反映法则:你的外在世界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每一寸真实的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