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一份来自80年代的回忆,请查收!

 真友书屋 2015-12-10

前阵子,朋友圈里被以上的这张照片刷屏了,80后或自嘲拖了社会的后腿,或感慨90后后生可畏。其实,在慢师傅看来,80后的美好,90后体会不了。犹记得老师曾说过这是幸福的跨世纪的一代。快乐的纯真年代,幻想着各自的未来。而长大后却渐渐明白,那是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时代。



那时候女性刚刚从土布工装中摆脱出来,开始学会如何打扮自己,掌握技巧,试着如何把女性的韵味表现的独到而又不至于太过放荡。但凡有个身材好、穿着稍显暴露的俏丽女子,就会引起阵阵围观,雄性荷尔蒙旺盛的男人们望着丽影啧啧有声。



那个时候流行的还是胶卷相机,中国最早使用的国产胶卷名字叫做“公元”。那时候小的冲洗胶卷的作坊洗出来的相片仍是黑白色,巧手的摄像师用颜料给那些黑白人物照片添加一抹生色。





街坊们呼朋引伴,携手坐在街边饮茶阔论,或是摆上一门好棋一下就是一整天。





那个时候不等烤地瓜的老爷爷高喊着“买烤地瓜咧”,香飘万里的烤地瓜味已经顺着鼻子钻入了胸腔,勾引起胃里的馋虫。那个时候孩子们没有考虑过烤地瓜的圆筒究竟从何而来,只留恋在热乎乎的香味中不舍挪步。




那时候长成少年的80后对戴眼镜的有一股莫名的羡慕,不是累赘、不是负担,反而是一种荣耀,说不出的荣耀。戴了眼镜的,就好像现在戴了美瞳的,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起来。





那个时候的儿童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会卖萌,也没那么早早的就成熟。推动他们长大的是支撑家庭的独立和坚毅。80年代的孩子,即使吐吐舌头,流露的也是一种天真和质朴。




那个时候妹子大多没像现在的这么水灵,当然也少了人工的成分。妹子圆润的脸蛋是一种福气的象征,妹子白胖有力的小手证明她能胜任勤俭持家的好媳妇。





那时候超市很少,集市很多。隔个几天,集市摆开,小商小贩背着自家生产的产品来集市售卖。大小不一、或圆或方的竹篮子是家里的女人们用巧手编织成的,这不同的形状昭示着它们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那时候街道上的汽车很少,自行车很多。骑自行车是孩子们从6、7岁时就要掌握的毕生绝技。上班的骑着自行车,上学的骑着自行车。翘课的学生骑着自行车在大马路上飙车,就好像一个不可一世的追风少年。





那个时候农贸市场卖的鸡鸭鹅叫声震天,它们自知短命,叫声格外凄惨。这些鸡鸭鹅是农户用粒粒黄米,像喂孩子一般喂大的。最后这些绿色食品登堂入室,上了人们的餐桌,进了孕妇的肠肚,滋养着未来的主人翁们。





那个年代的张三大哥、李四大爷闲没事帮着家里做点事。




那个年代花白了胡子的老爷爷带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摆在街边,像一个神秘的魔术师一样解开包裹,抖搂出七彩豆子,小朋友们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




那个时候的娃娃基本上也是要下地的。




那时侯有个白胖小子基本上是合不拢嘴的。



那时侯围的“帕子”




那时侯靠公路打麦子扬场基本上都是有传统的。




那时侯打完麦子基本上就在路边晒了。




那时侯戴个火车头棉帽子基本上是很时尚的。



那时侯农村的样子



那个时候人丁兴旺




那个时候围观个热闹的场景




那个时候赶集基本上都是扛一袋子粮食上路扛几件子“洋火”几匹步几个搪瓷缸子回来的。




那个时候出门挎个文明包基本上是很洋派的。




那时侯吃上一回面包基本上算是打牙祭了。




那个时候胸前别一支钢笔基本上是很有文化的。




那时侯像这样的情景基本上随处可见。




那时侯的婴儿车





那时侯海军衫基本上是每个娃娃的必备装。





那时侯这样保守的女娃基本上现在已经穿烦吊带了。





那时侯女人下地基本上是可以抵的上半边天的。




那时侯的木工活




那时侯的三轮夫





那时侯5分钱一根的冰棒肯定卖的是很多,但基本上像这位冰棒西施这样的俊模样真的是没有几个。





那个时候外国人基本上还不是你想去哪就能去的。




那个时候的自行车





那个时候男人穿的毛衣基本上都是自己老婆亲手织的。





那个时候光秃秃的墙上都写的不是拆字。



那时候的80年代,是个快乐纯真的年代,

虽然生活不那么富裕,但却有更多简单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