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TV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 2015-12-10
标签:

电视台

健康

讲座

【开讲嘉宾】李福海,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师从我国著名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药专家薛伯寿等学习,深得真传。李福海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善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肿瘤内科调理以及老年病、妇科杂病等领域见解独到。
李福海:中医话补(一)分清体质,辨别阴阳

【扶正与祛邪,以感冒为例】

中医认为,感冒病程超过一周或者两周以上如果还没有痊愈的话,一般病人本身存在正气不足的问题了,就是体虚感冒。

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产生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正气虚,一个是邪气盛。如果体内有邪气的时候单纯进行扶正,就会把邪气留住,病也就治不好了,中医叫“闭门留寇”,这时需要在扶正的同时加入祛邪的药,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

对于风寒感冒,病人出现怕冷、恶寒、发热,可以使用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麻黄宣肺、解表、散寒,同时配合辛温大热的附子和温阳散寒的细辛,这个方子主要针对阳虚体质同时受了风寒的感冒患者,可以发散风寒、温补肾阳。

传统方剂参苏饮,又人参和苏叶两味药物组成,人参补气,苏叶发散风寒,用于治疗气虚体质同时感受风寒的患者。

中医与西医对感冒的治疗是不同的理念,西医治疗感冒主要是针对病毒,将病毒杀灭;中医治疗感冒针对的是患感冒的人,讲究辨证,分清风寒风热以及人体感受病毒后引起的全身反应,比如以怕冷为主,身体疼痛、脉浮,就是风寒感冒;如果以发热为主,嗓子疼、咳嗽、黄痰等,一般为风热感冒;一般风寒感冒,中医使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进行治疗,风热感冒使用银翘散进行治疗。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对于肺阴虚有火的情况,可以使用南沙参、麦冬、五味子、西洋参等扶正清肺,再加上黛蛤散、川贝母、桔梗、连翘、生甘草等。

肠胃型感冒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胀、头昏、大便不成形、舌苔腻等,要使用藿香正气类的方子外散风湿、内调脾胃。

脾虚的人感冒后往往出现发热和怕冷交替出现的情况,医学上叫往来寒热,这说明患者体内的正气不足,正邪两方面相争导致人体发热,中医临床上常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感冒的一个方子,主要针对感冒到了少阳病阶段,邪气在半表半里、正气不太充足,因此正气没有足够的实力将邪气完全驱散,所以出现了正邪之间来回的牵扯,人体表现为往来寒热;而少阳属胆,肝胆不好就影响消化,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就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这主要由于肝胆气机不畅导致的,此外还有默默不欲饮食、食欲不振、心烦喜呕等。

小柴胡汤主要由人参、柴胡、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等既有清少阳之热作用又有扶正作用的药物,就是把正气扶植起来,能把邪气驱除掉。目前中医临床上许多内科杂病也用小柴胡汤,它能够疏泄肝胆气机,调整情绪。

感冒初起时,要先祛邪,这时候正是正邪相争最剧烈、邪气正盛的时候,如果祛邪的效果不好,可以改为扶正祛邪。

玉屏风散是中医传统扶正的方子,主要适用于气虚容易感冒的人群,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能够预防感冒、提高人体抵抗力。日常保健时,可以将玉屏风散制成散剂或者水丸,能够长期服用。

【中医话补:怎样补,才得当?】

中医进补首先要讲究辨证,分清体质、辨别阴阳;

第二个注意补药的分类,比如冬虫夏草有很好的养肺阴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价格堪比黄金,普通的中药南沙参、也叫泰山参在养肺阴方面的作用也很好,因此,专家提醒,贵重药品选用时也要因人而异,不必盲目追求;

第三是适度进补,而度的把握就是要在进补的时候,用一个阶段就观察和总结一下,看看身体的症状有什么变化,感觉是否舒服,再进行调整;

第四,不论什么样的体质,进补都不要离开脾胃,脾胃调理好了,本身也可以化生气血、调理阴阳;第五就是在身体出现外感症状的时候,不要服用补药,否则容易导致闭门留寇。

阅读(19)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标签:

电视台

健康

讲座

【开讲嘉宾】李福海,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师从我国著名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药专家薛伯寿等学习,深得真传。李福海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善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肿瘤内科调理以及老年病、妇科杂病等领域见解独到。
李福海:中医话补(一)分清体质,辨别阴阳

【补肾】
中医认为,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整个一身的阴气和阳气都储存在肾里。肾中的精气来源于先天,禀赋于父母,另一方面来源于后天的滋养。

中医理论中,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主骨生髓、通于脑,也就是说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骨骼健壮、思维敏捷、延缓衰老等都离不开肾。

专家提醒,补肾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达到阴阳的平衡,在补的同时,让阴阳一起增长,不要补了一方忽视另一方。

龟板是中药里很好的滋阴药,药性偏凉,但是脾胃虚寒的人在使用时要注意适当加些温补脾胃的药,防止寒凉伤胃。药房经常把龟板熬成胶,就是龟板胶,其功效与龟板相同。

肾精亏损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阴阳的偏性的话,补益时可以选用平和的药,比如:血肉有情之品,还有可以选用山药。山药能够补肺、脾、肾三脏,而且久服不伤脾胃;其次山药温而不燥,健脾不伤阴;此外,山药还有很好的降糖和止汗的作用。


【补脾】
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用健脾胃、保脾胃、甘温除热的方法治疗当时人们常见的发热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开创了脾胃学派。

脾胃学派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现代许多的慢性病用调理脾胃的方法进行治疗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医所讲的脾胃与西医的脏器的脾、胃远远不是一回事,中医所说的脾胃实际上按照现代医学来讲,它涵盖了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消化过程,还有一部分精神思维功能、血液循环功能等。

脾胃一旦虚弱,临床上会表现为:第一,食欲不振,不想吃饭;第二,出现腹胀、全身乏力、大便不成形等。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气机的升降左右了人体整个脏腑的升降功能,如果这个中枢出了问题,整个人体的气机升降就紊乱了。

脾胃功能不好引起的腹胀,一般为中焦气机的堵塞,这时如果一味使用理气的中药,虽然能一时缓解腹胀症状,却不能根本的解决脾胃功能的减弱。临床上需要在理气的同时健脾胃,脾胃功能一旦健壮了,升降功能恢复了,腹胀自然就缓解了。

以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认为也与脾胃功能受损有关,就是本该排出体外的水分等代谢产物没有顺利排走,中医称为脾湿,最后这种内停的湿浊,阻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现代医学讲的心脑血管疾病。

调理脾胃,首先要控制饮食,每餐只要七八分饱;其次要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调理脾胃;第三要减轻思想压力,思虑过度会伤及脾胃。

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调理是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专家提醒,调理脾胃要以胃能吸收为度,如果大量地吃补药,光顾补气,没有开胃和祛湿,最后脾胃耐受不了那么多补药,产生内湿,反而阻滞气机,造成胃胀、不想吃饭、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中医补脾、补气的传统方剂是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其中的人参能够补气,茯苓、白术能够健脾利湿,如果出现饭后胃胀,可以在四味药的基础上加入化湿醒脾开胃行气的陈皮,组成五味异功散;如果在四味药的基础上加入木香、砂仁,就是香砂六君的主要组成。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所有其他脏腑的疾病调理不当、正气不支的话,可以传到脾胃,比如说肝病,张仲景曾经说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如果脾胃保不住,病邪就会长驱直入,身体很快就垮了;如果把脾胃健运起来,就好比体内建了一道免疫的墙,能够帮助身体挡住病邪,不让它继续深入,病情就能得到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调理脾胃也就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包含着中医未病先防的意义。比如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上,如果一味的使用寒凉的解毒抗瘤药,伤了脾胃,效果并不一定好,这时结合调理脾胃的药物,对于肿瘤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调理脾胃经常用到的中药是苍术,苍术具有很好的运脾化湿的作用。中医认为內湿的产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而脾虚又会助长內湿的产生,这时就可以使用苍术。临床上一般苍术、白术同用,既能补脾,又能运脾还能化湿,不至于造成脾胃呆滞。

【补肝】
中医认为:肝体阴用阳,就是肝是阴性体,以肝血、肝阴为基础,其功能是生发向上的,以肝阳为用,因此中医常常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往往由这个原因导致。

肝无虚证就是说肝的实证比较多见,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肝的实证多出现于肝阴虚的基础上,就是阴虚了不能制约阳气,阳气无限制地上升,升到肝火,再往上升到肝阳,最终导致肝风内动,就是中风了。因此中医补肝多补肝阴。

中医理论认为:“肝肾同源”,就是说补肝阴的药同时也是滋肾阴的药,因此中医一般说“滋补肝肾”。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容易导致头晕目眩、脑胀,血压容易高,因此高血压的一大部分就是肝阳上亢导致的,中医在对肝阳上亢的调理强调平潜肝阳,要滋补肝肾之阴,将肝阴补足才能制约好肝阳,达到阴阳的平衡,血压也就平稳了。

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的组成实际上很多都是滋补肝肾之阴的药物,比如:龟板、白芍、天门冬等,再加入潜阳药,如:石决明、全蝎、天麻等。

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在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时,一定不要马上把西药停掉,而是要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地往下减。

中医认为,人过四十,阴气自半,就是人到了四十岁之后,肝肾之阴就自然衰退了,这时候就是保健的开始。

中医临床上也会有肝虚寒的患者,可以选用暖肝煎进行调理,由柴胡、吴茱萸、乌药、荔枝核、白芍等药物既能疏通肝的络脉又能起到温肝暖肝的作用。

除了肝肾同源,中医还认为肝胆相照,因此中医临床上也有胆虚寒的病人,这种情况一般跟情志因素诱发有关,中医使用温胆汤进行调理。

枸杞是补肝肾之阴的一味药物,如果是肝血虚的情况导致的眼睛视物昏花,可以用枸杞子进行改善,如果有上火的迹象,可以配合菊花清肝明目;芍药在中药学里能够敛肝、柔肝、补肝阴,如果出现肝气不舒、心烦易怒的情况,可以适量喝些芍药。


【补心】
中医所讲的五脏六腑更多的是功能层面的概念,比如中医所讲的心主要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心主血脉,管理人体周身的血液循环;另一个是心主神志。

天王补心丹主要针对心阴虚、心血虚导致的失眠、健忘、心悸,严重的还可以出现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但其中的朱砂,虽然有很好的镇心安神的作用,还是有一定毒性的,因此不能久服。李福海先生在临床用药时会用紫石英代替朱砂,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心除了会出现心阴虚、心血虚以外,还会出现心气虚和心阳虚。其中,心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无力,活动以后加重,不能耐劳、出汗。心气虚再进一步发展就是心阳虚,表现为怕冷、胸痛,心慌、气短、面色恍白、口唇紫绀等,临床上一般使用桂枝、附子等中药温补心阳。

心阳虚的病人还会出现阳虚水泛、水饮内停的情况,中医临床上称为“水气凌心”,病人会感觉心慌不能自主,这时在治疗上就要加入利水、利尿的药,比如茯苓、葶苈子等。

中药葶苈子是一味苦寒药,有很好的利水泻肺的作用,张仲景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就是治疗水饮内停的方剂,由葶苈子和大枣两味药物组成。葶苈子苦寒,如果长期使用会伤胃,用大枣缓解其苦寒之性,还能够保脾胃。

五行中的水和火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在人体中水对应肾,火对应心,是相交、相济,缺一不可的关系。心火要靠肾水的滋养才不至于过亢,肾水要靠心火的下降来温煦,才不至于造成肾水泛滥,由此达到动态的平衡,也就是“水火既济”、阴阳相交的状态。

心火容易上炎,出现口舌生疮、头晕目眩等症状,肾水趋下,容易泛滥,出现小便频数或者不利的情况,中医认为这些都是水火不交的表现。

中药交泰丸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清心火,肉桂温肾阳,其中黄连的用量要远远大于肉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心神失养导致的失眠、健忘、心慌等。

【补肺】
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就是肺。肺被认为是娇脏,既不耐寒,也不耐热。此外,中医认为肺的功能是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主皮毛。

肺虚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肺气虚,就是肺的固表功能减弱了,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容易感冒等;再一个是肺阴虚,表现为咳嗽无痰或者干咳少痰、咽痒、声音嘶哑等。肺阴虚如果继续加重,则会出现烘热、盗汗、咳嗽带血等症状。

对于肺阴虚有热或者咳血的病人,中医临床上可以使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其中的百合能够润肺、养阴、安神,再配合其他的养阴药,如:玄参、生地、杏仁、桔梗等。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大约有几个方向,一个是手术;一个是放疗化疗;再有就是中医中药的调整。其中的中医中药调整可以在手术、放疗化疗的基础上调整体质、改善预后,再就是如果没有手术和放化疗机会的病人,可以选用单纯的中医药调理。

中医认为肺属金、脾胃属土,因此中医有“培土生金”的方法,临床上慢性肺病的患者时间久了,如果单纯补肺效果不一定好,通过补土、调理脾胃的方法达到补肺的目的。

对肺病的养护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能肝郁。因为中医认为肝属木,肝郁,肝气旺了就生火,火克金,也叫木火刑金,所以肝火直接可以犯肺。


阅读(17)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标签:

电视台

健康

讲座

【开讲嘉宾】李福海,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师从我国著名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药专家薛伯寿等学习,深得真传。李福海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善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肿瘤内科调理以及老年病、妇科杂病等领域见解独到。
李福海:中医话补(一)分清体质,辨别阴阳
【气血以通为补】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所讲阴阳的具体表现,而气和血是相关联的,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血虚也可以导致气虚。其中的气代表脏腑的功能,有升降、出入的循环;血为阴,随着气的活动而活动。

中医认为:“气血以通为补”,就是气血运行的通畅就是补益气血的方法。临床上如果单独的补气或者单独的补血而不重视流通的问题,都达不到很好的补益效果。

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的减弱都有可能是气虚,其中,肺气虚容易导致气短,稍微动一动就出汗,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等;脾气虚容易导致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等;心气虚容易导致心慌气短、经常浮肿等;经常腰腿疼痛、生育能力下降等可能是肾气虚导致的。

中医说的血虚不能与西医说的贫血完全划等号,许多现代医学诊断为贫血的人不一定表现为血虚,有可能表现为气虚。血虚主要指面色无话或者萎黄,其中的肝血虚可能会表现为指甲粗糙或者变色;心血虚会出现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

气血虚在调理上要补气、养血,同时要能使气血畅通。

四肢发凉不一定都是阳虚,中医认为人体的体温要靠阳气维持,但如果整体阳气不虚却四肢发凉,有可能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比如肝郁,这类情况一定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心态放松;其次在从方药上进行调整。

张仲景治疗四肢逆冷的方子叫做“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组成,主要治疗肝郁导致的四肢发凉。

在气血这一对矛盾中,中医始终把气作为主导,因为中医理论认为阳主阴从,气为阳、血为阴。

脑血管意外、也就是中风后导致的半身瘫痪,中医理论认为是半身的阳气不够、气血运行不畅,整个肢体失去气血的营养,临床上可以使用清朝王清任创制的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以黄芪为君药,同时配合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药。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因此以补气为先。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黄芪,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黄芪组成,中医临床上经常用这个方子治疗末梢神经炎导致的四肢麻木、发凉,再就是产后风湿症。

黄芪是中药中非常重要的补气药,与人参相比,黄芪的补气作用没有那么强烈、比较温和。其中的炙黄芪偏于补中气,生黄芪偏于固表。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同时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补益气血不能忘记健脾胃。

传统中药中,当归分为三个部分,当归头、当归身和当归尾,当归头主要起到止血的作用;当归身具有养血补血的作用;当归尾是活血的。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使用的当归就是当归尾。

中医临床上,当归的用途很广泛,但它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久服或者大量使用时,具有滑肠的作用,能够导致大便不成形,因此在治疗肠燥血虚便秘的时候,经常使用当归。

西洋参以养阴、益气为主;如果体质偏寒,脾胃虚寒,经常乏力、大便不成形,可以用些红参、生晒参等进行调理。
阅读(12)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标签:

电视台

健康

讲座

【开讲嘉宾】李福海,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师从我国著名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药专家薛伯寿等学习,深得真传。李福海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善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肿瘤内科调理以及老年病、妇科杂病等领域见解独到。
【分清体质,辨别阴阳】
在阴阳两个方面当中,中医始终把阳气作为主导,人体内部阳气也是主导。

中医在临床上运用补法的时候首先要分清阴阳,其次分清气血津液,再次分清五脏,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补。

中医理论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一是源于中国古代天人相应的理念。
【阳虚】
阳气如果不足,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怕冷,耐夏不耐冬。

阳气不足的人群如何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状呢?首先可以通过运动,坚持每天半个小时以上中等量的运动,达到感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的程度。中医讲动则生阳,活动以后,阳气才能生起来。其次可以通过服用一些温补的药物进行改善。

附子是中药里具有剧烈温补作用的药物,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但是因为其中含有的乌头碱有毒,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偏差。再有,肉桂、人参等都属于中药温补药的范畴。


明朝著名医家张景岳曾经指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临床上非常重视保护人体的阳气,创制了许多温阳的方剂,比如:右归饮、右归丸等。以他为代表的中医学派被称为“温补学派”,现在依然有很多人遵循。

如何减轻附子的毒性呢?一个方法是在煎药时要先煎附子半小时以上,再放入其他的药物,一般附子煎煮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其中所含的有毒的乌头碱的一部分就被破坏了;第二个方法是加入蜂蜜或者甘草减毒。

中医温补药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被称为“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鹿角、紫河车、羊肉、虎骨、鹿角胶、鹿角霜,都有温补、填补精血的作用。

【阴虚】

阴虚的一个表现是燥热,比如阴虚的人会在夜间睡眠的情况下出汗,医学上称为“盗汗”。还有一种白天轻微活动就出汗的情况叫“自汗”,中医认为自汗多与气虚有关。

阴虚的人还会出现五心烦热,就是手心、脚心和内心烦热;再有会出现烘热的情况,就是不自觉当中一阵热气上来,并且伴有面红、潮热、出汗等,都是阴虚的表现。

中医强调调补时一定不要补过了头,不能把人体的正气补成一把火,否则对身体无益有害。

金元时期的医家朱丹溪就根据当时社会滥用温补药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学说。他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就是人体出生后,阳气不用管它,一般不会亏,但体内的精血不容易形成,如果饮酒无度、生活没有规律等又会损耗精血,因此人体要想养生,要时刻保护体内的精血。朱丹溪开创了中医的“滋阴学派”,他创制的许多方剂,如:大补阴丸等都以滋阴为主。

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如:心烦气急、脾气暴躁、烘热出汗、面色潮红、失眠心慌等都是阴虚火旺的表现,按照中医来讲需要滋补肝肾、滋阴降火。

专家提醒,不要过度滋阴伤及脾胃。

阿胶的功效主要是:一、止血;二、补血;三、滋阴;四、润肺止咳等,尤其有很好的滋阴效果,但是它药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



西洋参与本土的人参、红参、党参等不同,主要功效是益气养阴,服用后不会助长体内的热象,适用于气阴两虚的患者。



石斛、沙参、麦冬等都是比较常用的养阴药,比如用三到五克石斛代茶饮,有很好的润肺、利咽效果。




阅读(19) ┆ 评论(0) ┆ 转载(1) ┆ 收藏(0)
标签:

电视台

健康

讲座

【开讲嘉宾】范忠泽,上海市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主任。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所谓“天人相应”。
      自然界的动植物,特别是谷物类植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人类到了冬季,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冬令调补也是我国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是预防医学,在人体尚未出现疾病的时候,选择最适当的时机----利用外在环境最寒冷之时,一方面可以使人体在冬天有抵抗力,不致受寒气的侵袭而生大病,一方又可蓄积能量,以待来年春夏的利用,避免明年因阳气不足,阴寒内伏而发病,所以是养生方法的一种。
      冬令调补的适应症首先是亚健康状态,就是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自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机体处于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生活质量与心理失衡状态。

      亚健康的多种表现形式:1. 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2.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3.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4.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早衰),也称之为第三态。
      由于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具有双向性,如果经过合理的调理和维护可以走向健康,而没有足够重视则会量变导致疾病。
      【亚健康常见症状】
1.、气虚:神萎顿,倦怠乏力,气短,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2、血虚: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3、亚健康常见症状:3. 阴虚: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4.、阳虚:神倦嗜卧,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心悸自汗,纳差,四肢水肿,面色苍白或萎黄,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膏方】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它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中医理、法、方、药的原则,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按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综合辨证而配制的较为全面的处方。
      膏方加工时,根据处方将药材合在一起经过浸泡、二~三次煎煮、再将药汁合在一起,一料膏方的常用剂量约相当于汤剂20~40剂, 再用饴糖、冰糖、蜜等收膏,精制加工成稠厚的膏剂。
【膏方的处方原则】
1、辨证-辨正气,辨邪气。其中正气包括辨机体的气、血、阴、阳以及中医心、肝、肺、脾、肾的状态;邪气主要是中医所讲的痰、瘀、毒、湿、热等。
2、辨病:有中医之病,如痰饮、胸痹等;也有西医之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肾炎等。
3、辨夹杂症:概念上包括与主病、主症有关或无关的伴随症状。
【膏方常用的滋补品和辅料】
      红参、白参、西洋参、冬虫夏草、枫斗、蜂蜜;芝麻、胡桃肉;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阿胶;冰糖、饴糖、元贞糖;黄酒等。由医师在处方时,根据情况选择添加。
【服用膏方前的准备——开路方】
      开路方一般是在正式吃膏方之前对身体进行整体调理的方子,主要起到健脾和胃、清化湿热、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等作用。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在吃膏方之前一到两个周,可以请专业中医师开具开路方,有利于机体对膏方的吸收;而身体状况良好的人,一般来说在吃膏方之前的几天也可以喝一些白萝卜煮的水,清理一下肠胃,为吃膏方作准备。
      开路方一般情况下在开始服用膏方时可以停服,但是如果服用膏方的过程中出现诸如脾胃胀满等不适症状,则需要联系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调整。
【膏方的保存】
如果是用瓷罐保存的膏方,在服用的时候需要注意:1.每次取用膏方的勺子一定要干净,特别是不要用沾凉水的勺子,防止细菌的侵入;2.每个星期要将保存膏方的瓷罐隔水蒸半个小时。
【膏方的适应人群】
1、慢性病人。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3、妇女。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4、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5、儿童。特别是对于患有小儿哮喘的孩子,膏方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如何服用膏方】
(1)服用膏方,一般由冬至“一九”到“九九”为止,可服用2-3个月,当然也不必严格遵守上面的日期,早一点,迟一点均可,每日可1-2次,用温开水冲溶后服用。
(2)膏方空腹服用较佳,但如消化功能不佳者也可饭后服用。
(3)在服用膏方期间,如遇到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时应暂停服用,否则有害无益。
(4)服用膏滋药前如有胃呆、腹胀等不适症状,可请医师先开几帖“开路方”,使其胃肠功能康复后再开始服用膏滋药。
【膏方进补莫陷“六误区”】
误区一:膏方人人皆宜;
误区二:药材越贵越好;
误区三:热衷现成膏方;
误区四:一人开膏,全家享用;
误区五:服用快则疗效显著;
误区六:忽略“开路”方。
【膏方的熬制】
1、首先要将需要的中药材进行六个小时以上的浸泡;
2、将泡好的药材用大火烧开,再转为小火熬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3、用滤网将药汁过滤;
4、将熬制好的药汁再加热,同时不断搅拌使其浓缩;
5、加热准备好的蜂蜜去除部分水分,也称为“炼蜜”;
6、再继续加热药汁,同时将收膏用的辅料(如阿胶粉等)和炼好的蜂蜜加入药汁中,进行搅拌,直到出现“挂旗”现象;
7、将药膏冷却,装入清洁好的瓷罐中保存。
阅读(17) ┆ 评论(1) ┆ 转载(1) ┆ 收藏(1)
标签:

电视台

健康

讲座

【开讲嘉宾】屈留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屈留新先生师从中医骨伤学名家邵福元、张朝纯,擅长以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尤其擅长治疗因脊柱退变引起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和症状,如颈椎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耳鸣、耳聋等;胸椎引起的心慌、胸闷、心悸、背痛等;胸腰椎引起的胸闷、恶心、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屈留新:颈椎疾病的中医骨科防治
【膝关节疾病的中医骨科防治】
都说人老腿先老,很多人的膝关节出问题,站不起来或没有力量,其实是腰部受到了损伤。治疗的时候,不能局限在膝关节,应该从腰部开始治疗。

久坐会导致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大,压迫到椎间孔里的神经,而这些神经中有管膝关节的。所以许多老年人坐下之后,再起来的时候会发生困难。

很多人喜欢半躺半卧的姿势,觉得很舒服。实际上这种姿势,腰部是弓起来的,对第二第三腰椎的压迫增大,同样会导致椎间盘的椎间隙变窄,神经根管的神经孔变小,并刺激神经。

目前很多年轻人也出现了膝盖疼痛,往往是得了髌骨软化症。这是由于股四头肌的肌肉缺乏力量,变松之后,髌骨向一侧偏移,最终导致软骨磨损,产生疼痛症状。

髌骨软化症的病根还是在腰部,是腰椎的神经反复地刺激腿部肌肉,使肌肉无法用力,才出现这个疾病的。

有髌骨软化症的患者,由于股四头肌特别是骨内侧肌萎缩,所以膝关节看起来肿大,但腿部是变细的,走路的时候还会发出声响。

得了髌骨软化症,不要采取下蹲站立,或上下楼的锻炼方法,这只会让本已偏移的髌骨更加严重。可以站立或仰卧,绷紧两腿肌肉,持续三四秒钟后放松。如此重复十次为一组,锻炼三到四组,能够缓解、治疗该疾病。

【如何使用护膝】不要使用太紧的护膝,否则会影响血液回流。可以用四根手指插进护膝,以不费劲地插进去为标准,过紧过松都不合适。护膝与护腰不同,膝关节有问题的患者可以常戴。
登山虽然是个好运动,但对膝盖损伤也不小。我们在登山的时候不妨拄一根登山杖,特别是下山的时候,能有效减轻身体重量对膝盖的压迫。
老年人如果觉得有时候腿部力量差一些,为了保护膝关节、防止跌倒、加快痊愈,还是应该拿个拐杖的。不要有心理障碍,觉得拄上拐杖就是老了,或怕他人笑话。实际上这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存在,我国人民不太喜欢晒太阳,认为晒黑了就很难看。其实晒太阳可以增加对钙的吸收,提高骨头的强度,否则吃再多的钙片和保健品,也是没有用的。长期不晒太阳的后果就是骨质的退化,人也很容易跌倒,发生骨折。
晒太阳其实还可以防衰老,西方盛行的日光浴,虽然能把人晒黑,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也显得比东方人老。但是人到中年之后,反而衰老得比东方人慢,体力和骨骼状态也保持得很好。
腰椎的一些神经,和一些交感神经是伴行的,所以腰椎的神经会支配到胃肠的活动。如果这部分腰椎出现错位、突出等损伤,神经反复刺激到肠胃,就可能会使患者的消化系统发生问题,一般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等,但是晚上基本不会出现,因为人躺下来休息之后,腰椎间盘就不再刺激肠胃神经了。
预防肠易激综合征,首先不要久坐,很多人坐久了肚子会疼,就和腰椎劳损有关。其次要加强锻炼,最简单的就是快步走。
锻炼的时候要运动到微微出汗为宜,每次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而且每周应该锻炼三次以上。

阅读(22) ┆ 评论(1) ┆ 转载(0) ┆ 收藏(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