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产业发展需破解价格“困境”

 深海巨鲨 2015-12-10

据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4年,新疆种植加工番茄113万亩,较2013年增长29%,生产番茄酱78.33万吨,出口抽检合格率10年来首次达到100%。

“这一串串数字虽然喜人,但新疆番茄酱出口价格下滑,人民币升值以及进口国货币贬值等影响,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出现断崖式下跌。”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监督处处长于千如此形容2014年新疆番茄酱出口的变化。

本报记者/哈斯叶提·居玛实习生/穆妮热·木合塔尔

出口:好两年坏三年

番茄酱产业是新疆三大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得天独厚种植番茄的优势,使得新疆生产的番茄酱90%用于出口,出口量约占全国的70%。作为我国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和出口基地,新疆已有30多年的出口历史。

“自2000年以来,新疆番茄酱产量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递增。尤其是2009年,番茄酱加工能力达到顶峰,全年番茄酱产量达到110.83万吨,这结果使得当时新疆番茄酱出口价格下跌至每吨580美元,产品大量积压,企业遭遇价格‘滑铁卢’,全线亏损。”于千回忆说。

为扭转不利的局面,自2012年起,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采取限产保价策略,缩减番茄种植面积,减少原料产量。2013年新疆番茄酱出口价格开始回暖,最高达到1280美元/吨,内销市场也风生水起。

“2014年,新疆出口番茄酱生产企业纷纷增产扩线,导致出口价格又回落至每吨1000美元左右。其次,作为番茄酱消费大国,去年9月以来,受俄罗斯货币卢布贬值的影响,俄罗斯进口商不得不减少原料番茄酱的进口,甚至不履行与中方出口商已达成的合约,导致2014年出口俄罗斯番茄酱每吨价格较2013年同期已下降近150美元。”于千介绍2014年11月来新疆番茄酱出口俄罗斯市场的变化。

困境:产能过剩竞相压价

目前,随着产能的急速扩张,库存增加、产品滞销等问题制约着新疆番茄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新疆番茄酱出口备案生产企业共有100家,产能达到了160万吨,产能扩张、产量大幅增加造成新疆番茄酱出口供大于求,出口番茄酱价格下降成为必然。

“在番茄酱企业生产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必然为降低成本而减少对质量安全管理的投入,造成质量品质下降,结果必然是导致产品竞争力降低和市场缩水。”于千认为。

在国内市场,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等沿海省市纷纷对西部生产的大包装番茄酱进行分装后出口。而新疆番茄酱由于运输成本高,缺乏知名度高的品牌,出口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尚不能左右国际番茄酱市场的价格。

“我们经常遇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是稳定的,国内同行却开始自相压价。就在行情抬头的2014年,这一现象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事业部、北疆管理部总经理韩启新告诉记者,“本来国际市场价格还在1300美元/吨上下浮动,但是国内同行却开始压底价格。其实,只要我们稳住价格,完全可以在1250美元左右/吨成交的。”中粮、新中基等几家较大的番茄制品企业限价保价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统计显示,2014年,新疆番茄酱企业生产成本约为1000美元/吨,甚至高于美国同期成本,以低廉价格和巨大数量占领市场的局势已被打破。

在国外市场,去年新中基等番茄行业“龙头”也遇到了危机,该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签订合同18000吨,计划2014年年底前部分发货,由于俄罗斯卢布汇率持续下跌,部分中间商担忧价格冲突,暂无购买意愿,目前该企业对俄罗斯的番茄出口基本停滞。

发展:番茄产业需“精心呵护”

新疆番茄行业作为新疆农产品加工中的支柱产业,番茄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吸纳城乡就业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这一产业市场潜力大、投资收效快。

说起番茄行业的未来,新疆番茄企业都认为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精加工迫在眉睫。“随着对番茄制品消费人群在增加,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不会减少,如果我们能够把持住自己,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引导行业规范竞争,那么一切都会很好。”韩启新说。

于千介绍,目前,在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同时,番茄加工企业也在勤修内功。有的番茄加工企业自己研发种子,以确保番茄制品的原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还能兼顾到不同国家对口味的不同需求;有的加大对番茄制品精深加工的研发力度,除了番茄酱、番茄粉外,番茄红素这一保健品已经被大众接受,甚至价值更高的用做食品添加剂成分的番茄纤维提取物也已研发出来,并找到了市场。

最近两年,随着市场上棉花价格低迷,更多的种植户开始转战番茄产业,南疆地区以其优秀的原料质量产品受到客户青睐。预计今年从事番茄种植产业的番茄种植户将有所增加。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以往新疆番茄酱大部分出口,国内销售基数偏小,但最近三年,国内番茄制品的消费增长开始缓慢爬升,这说明国内消费市场增长空间极其巨大。番茄制品不能光单一依赖出口销售格局,应该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格局转变。

“今后,让新疆番茄产业继续‘红’下去,仅靠行政命令、政府协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困境,还需整合规模企业优势资源,彻底解决无序发展和不正当竞争。只有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作为,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严格控制番茄生产企业和生产线的扩张,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还应建立健全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才能够促进新疆红色产业持续、有序和健康发展。”于千说。

打开客户端体验更多精彩 哒哒 | 点击阅读更多趣闻
加载全文
相关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