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行科普 | 哈勃定律的发现(上)

 汐钰文艺范 2015-12-11
编者按
这篇文章是我会高级会员14级生科妹子土司空(是妹子!是妹子!是妹子!重要的问题说三遍!)的小论文。
文章简要的介绍了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的早年经历、哈勃定律的提出和完善过程以及哈勃定律的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普著作。
大家耐心读完,定能有所裨益。
目录
一、埃德温·哈勃:罗兹奖学金获得者和女子中学教师(1889?1919)
二、哈勃定律的提出(1920-1931)
三、哈勃常数的测定(1929-1980)
四、哈勃定律的影响
五、参考资料
一、埃德温·哈勃:罗兹奖学金获得者和女子中学教师(1889?1919)
  1889年11月20日,约翰·鲍威尔·哈勃与弗吉尼亚·哈勃的第三个孩子埃德温·鲍威尔·哈勃生于马什菲尔德。约翰·哈勃先后涉足法律和保险业,但事业上一直表现平平。1895年埃德温开始上学,在最初的几年中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学生,升入四年级后他爱好文学,并在学业上获得了高分。据埃德温的童年好友回忆,他和埃德温于1899年6月23日晚整夜在野地里守着,观看月全食,“我们感到那是一个壮观的景象”。
 中学期间,埃德温在学业上的表现相当优秀,,基本都达到了A等,但品行的评分经常很低。后来他的同学回忆这可能是因为任课教师不喜欢他“自作聪明的提问”。他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代表学校进行篮球和橄榄球的比赛,并在校运动会上赢得众多项目的头名。1906年6月14日的中学毕业典礼上,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
 四个月后,1906年10月10日,希望通过就读于刚刚建校14年的芝加哥大学获得罗兹奖学金并赴英国留学的埃德温·哈勃参加了芝加哥大学的开学典礼。一年级他学习一些基础课程,体育上表现依旧出色。此后将大部分精力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中,二年级时注册了物理系的电学与光学课程,授课教师是时任副教授的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908年他获得了物理方面的大学低年级奖学金,并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做密立根实验室助教的机会。
  正是这一年前后密立根开始了测定元电荷的工作。
青年哈勃

  埃德温为获得罗兹奖学金,除了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外,还修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政治经济学和公众舆论课程,并且参与许多校园内的活动。除此之外,他还一直活跃在各种竞技赛的赛场上。罗兹奖学金要求候选者“忠诚、刚毅、忠于职守、同情弱者、无私、仁慈、合群、有道德力量”,还要“对男子室外运动爱好并有所成就”。1909年10月19日与20日,埃德温参加了罗兹奖学金资格考试,在此后三个月中又经层层复试、筛选、面试,最终成为了1910年度伊利诺伊州罗兹奖学金的获得者。那年春夏之交,哈勃一家人在傍晚欣赏了光临地球的哈雷彗星。
  此时的埃德温·哈勃已经很是坚定地渴望学习天文学,但正向他的祖父对他父亲的安排那样,他的父亲对他的前程怀有固执主张:必须攻读法律,成为一名律师。
中年哈勃

  1910年9月下旬,埃德温·哈勃乘“加拿大号”抵达利物浦,继而成为了牛津大学女王学院的学生。他试图申请直接进入法律的高级班从而免去准备初级考试的麻烦,但院长看到他的物理背景与法律毫不相干,驳回了申请。于是埃德温不得不投入于学习大量自己不感兴趣的法学课程,但社交和运动也是一样不落,期间还以一星期5本的速度阅读各领域的书籍。
  罗兹奖学金的资助时限是三年。1913年1月19日,约翰·哈勃去世,当年埃德温结束了学业并回到家乡。
  1913-1914的学年,埃德温任教于印第安纳州新奥尔巴尼女子中学,教授西班牙语、物理、数学和教练男子篮球。他得到男女学生们的认可和仰慕,也训练出了学校历史上最好的篮球队。
  人们总是设想学校中面面俱到的优秀学生、乃至最终成为各州罗兹奖学金候选人的那些人,结束学业后理应大有作为,成为总统、法官、驻不列颠大使——正如奖学金委员会曾经表达过的宗旨。而此时,三年前那个“苦心孤诣”打败强劲对手获得留学机会的埃德温·哈勃,不过是中学的教员。
老年哈勃

对于哈勃本人,他的痛苦在于原本学习天文学的愿望被父亲阻止,自知在法律领域难有作为。他认定只有在天文学领域,自己的理想才能实现,而此时已经没有家庭的阻力制止他了。1914年夏,哈勃写信给芝加哥大学天文系教授莫尔顿咨询进入研究生院的前景。
  经多方联系,哈勃于1914年10月到1916年5月在叶凯士天文台做视向速度和暗弱星云的独立照相研究。他于1916年暑期继续在天文台收集数据,最后一年返回芝加哥大学学习理论课程。
  1917年5月哈勃匆匆忙忙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三天后即赴谢里登堡进行军事训练。此后他开始了为期18个月在海内外服兵役的生活。
  就在这一年,美国天文学家斯来弗(Vesto Melvin Slipher)发现,许多漩涡星系的光谱线中都有巨大的红移,表明它们正以相当大的速度远离银河系;同样是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做的考察”一文,提出“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这一年,荷兰天文学家德西特(Willem de Sitter)得出另一类静态宇宙模型,其特征为:遥远的钟应走得较慢,因此遥远的原子应该像走慢了的钟那样,光谱线呈现随距离平方而增大的红移;这一年11月,威尔逊山天文台的2.54米口径望远镜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在冰封的营地训练的哈勃所不能得知的消息,甚至很难说10年后他对前述三篇文章有多少了解。
  当初应征入伍时,威尔逊山天文台台长海尔曾许诺哈勃战后提供给他一个职位。1919年9月3日,“哈勃少校”成为威尔逊山太阳观测台的一名员工。
二、哈勃定律的提出(1920-1931)
1931年,Albert Einstein与Edwin Hubble(中)和Walter Adams在威尔逊山天文台。

建于哈勃服兵役期间的威尔逊天文台2.54米口径望远镜一直是他工作资料的重要来源。在他30-40岁的十年间,哈勃通过这台望远镜拍摄和观察了大量“星云”,也就是我们如今所称之的河外星系。这个事实在一个世纪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哈勃早期的重要工作成果之一就是论证了星云的本质是“岛宇宙”,即在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结构类似的实体。他早期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基于大量观测资料的“哈勃分类法”,即依据形态特征对观测到的“星云”分类,这个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哈勃对造父变星有大量研究。造父变星是一类脉动变星,它们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光变周期与其光度(绝对星等)有线性关系,而绝对星等与视星等的转化关系由星体的真实距离决定。因此在测量天体距离的历史上,造父变星占据了重要了地位。哈勃在他拍摄的“星云”边缘识别出造父变星,即可确定这个“星云”的距离。他由此得到了一些深空天体距离的数据。同时,对于这些天体光谱中的红移也被广泛观测到。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星云”光谱中的红移是由于多普勒效应,通过红移量可以得到天体的退行速度。哈勃很容易注意到两组测定的数据——“星云”的距离和它们的红移量——有线性关系:红移越大,光源越远。
造父变星(From Wikipedia)

红移示意图

顺理成章地,哈勃得到了光源距离和退行速度的关系,也是线性的。但这个结论在当时的条件下并不能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暗弱的河外星系并不好观测,光谱分析不容易还会有误差;其次,通过星云边缘的造父变星测定距离的方法虽然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但结果的精确性不算很高,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周光关系的零点无法准确测定(如今也没有什么进展)且造父变星自身分为不同种类,周光关系公式需要以此修正(这是20世纪50年代的发现)。最终哈勃得到了24个“星云”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计算和修正在“距离?退行速度”图上看来依旧相当离散,勉强能看出线性的分布;哈勃又将它们依据距离分划为9个组,再次作图,数据的离散程度稍小。于是哈勃用这两组点拟合出两条直线,代表结论“河外星云的距离与视向速度呈严格线性关系”。这就是他发表于1929年的轰动性文章“河外星云距离与视向速度的关系”,也是后来“哈勃定律”的第一版。
M31(仙女座大星系)

哈勃在发表这篇文章前觉得自己的数据不够理想,而且样本量太少,希望再等一段时间获得更多的数据,发表文章时,文章里的数据拿在手里其实已经有一年多了。两年后,哈勃与合作者赫马森得到了另外50个星云红移数据,这些数据也支持1929年文章的结论。1931年,哈勃和赫马森的论文《河外星云的速度-距离关系》发表在当年第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上。一直到1936年,两人都在使用威尔逊山天文台2.54米口径望远镜继续丰富这一工作结果,其中测得大熊座2号星系团的视向速度达到了40000km/sec.
人们很快为哈勃提出的这一关系找到了简洁的表达式:V=KD。V是退行速度,D是距离,K是一个常数,哈勃自己的测定值是558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赫马森一生都致力于这项观测,1949年,他开始利用刚落成不久的帕洛玛山5.08 m 反射望远镜再度开展这项研究,测得的最大视向速度达60 000km/s(长蛇座星系团)。最后,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尚无法克服夜天气辉的影响,此项工作遂告终止。1953年5月8日,哈勃在英国的“乔治·达尔文讲座”中以“红移定律”为题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关于“红移定律”的所有工作,同年该文正式发表。
哈勃望远镜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