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方静于11月18日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4岁,令人惋惜。网络图 【新民网·最新报道】上周末传出消息,前央视主播,先后担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国际观察》等名牌栏目主持人方静于11月18日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4岁。而有报道引述据知情人说法,方静是由胃癌转为肝癌不幸去世,几个月前还在为新节目录制做准备。 因胃癌英年早逝的案例,今年这一年中我们听说的就不止这一例。前不久10月底,沪上医疗圈一位年仅36岁的医生因胃癌肝转移,从发现症状到去世仅14天;日本NHK-BS1频道节目《国际报道》主播黑木奈奈于2014年7月意外发现罹患了胃癌,因病情急转直下,不幸逝世,年仅32岁。 惋惜之余,不少网友疑惑,胃癌真的如此可怕,无药可治吗?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主治医师龙子雯医生。 胃癌无药可治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龙子雯医生指出,胃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4位,病死率居第2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每年新发胃癌病人40余万例,占据全球年新增病例的50%。在上海,胃癌位列男性常见癌症第3位,女性常见癌症的第5位。 医生介绍说,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后的效果非常好,但遗憾的是,目前胃癌早发现比例并不高:我国平均早期胃癌的诊断仅为10%,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在20%左右。 而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就千差万别了。龙子雯医生表示,进行期胃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后,仍约60%的病人术后会复发、转移。70%出现在术后2年,90%出现在术后5年内。其中有30%的患者经血行转移,多见于肝脏、肺脏或骨髓等处,50%的患者会出现腹膜转移。 为何我们屡屡看到听到胃癌去世的,都如此年轻?龙子雯医生指出,胃癌的高发年龄在50-60周岁。有统计资料显示,小于40岁的青年人查出胃癌后,往往是进展期的,从而导致青年人的胃癌效果比较差。 以胃癌肝转移为例,以往数据显示,胃癌肝转移的5年生存率几乎为0。但目前胃癌肝转移并不是不可治疗的疾病。单发肝转移在排除腹膜种植转移的情况下,通过多学科治疗可以实施根治性的胃癌和肝转移灶切除手术,而在多发肝转移的多学科治疗也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包括化疗、介入化疗、外科手术等都可以延长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胃癌致病因子多 “管住嘴”很重要 龙子雯医生表示,胃癌病因较多,归纳起来与地域和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等因素有关。从地域来看,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而饮食方面,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是致胃癌的原因之一。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高危致恶变因子。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60%以上。龙医生还指出,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胃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龙医生说,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 医生就此建议,预防癌症,注意不吃霉变的食物和腌菜,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要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饮食的不定时定量、暴饮暴食、进食过快或过烫,对胃会产生损伤性的刺激。 另外,预防胃癌建议不吸烟、少饮酒。龙医生解释说,吸烟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和促癌物质,可导致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生。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粘膜,损伤粘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胃癌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发现它太晚,发现它太迟,发现它后又没有得到彻底和根本的治疗”,龙医生指出,胃癌早期筛查最适合的手段是胃镜。对于胃癌,特别是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提倡集合外科、放疗、化疗等为一体的多学科治疗,而目前在早期胃癌中,医生也可以运用内镜下治疗,从而达到根治和保留胃功能的目的。(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李若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