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化绝不是矬子里拔大个 “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的误解

 宏图藏经阁 2015-12-11

经常会听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什么意思呢?普遍理解为:能力平庸却担负重任,比喻团队里没有人才赶鸭子上架,有点儿矬子里拔大个儿的感觉。再加上在三国志里都没有给廖化单独的传,以至于廖化老爷子一直处于一个悲剧的地位。

这是受了民间传说和字面误解的影响。历史上的廖化是否真的如此不济呢?

从《三国志》入手,在《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第十五》里可以窥见廖化的生平简介: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廖化绝不是矬子里拔大个  “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的误解

这里讲得很清楚,廖化最初是跟着关二爷混的,还是个文官。二爷兵败后竟然费尽心思诈死从东吴带着母亲回蜀,这个行为从性质角度来看是可以和关二爷离曹归刘并驱的甚至路途还要艰险得多,由此可见廖化的人品性格面:孝顺、勇敢和忠贞。刘备挂了以后隶属诸葛亮的参军(参谋,文官)。

这里有个插曲,在《三国志 陆逊》传里提及到: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

即说明夷陵之战(221年)廖化是参与了的,而且是武职的身份,刘备的眼光不赖,证明廖化在军事统率这一方面也是有能力的。

在明帝纪里也有魏书记载: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

则更加说明廖化在武职方面也可以胜任。

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曰: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这里还有个史料辅助可以考究出廖化的生平年龄事迹表,《三国志 宗预传》:景耀元年,以疾徵还成都。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

可见随姜维出狄道的时候廖化已经近八十岁了,而且官居高位(在《三国志 王平传》里裴松之引注过《华阳国志》: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同年蜀国灭亡),在《蜀书 后主传》记载: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於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

公元264年,蜀国亡国后,廖化在被迁往洛阳的途中病故。大辈子都奉献给了蜀国。

在蜀国后期这样的一个局势下,廖化这样的高级将领都得去充当先锋冲锋陷阵。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着廖化并非无能,而是处境下的不得已。

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真正要去理解的是当时蜀国的人才将领稀缺的一个整体情况,而非只从字面上去简单理解并曲解这句话的含义。

要知道这话里可曾透出了多少的幸酸和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