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之树常青
----读《初中生成长快车道》有感
圣水镇中学张连艳
作为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收获最多是老师最大的幸福,然而从教近二十年一直没有良方,今年寒假有幸拜读了于海生老师的《初中生成长快车道》。品味此书的点点滴滴,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确有许多共鸣之处。细细咀嚼,香甜浸脾,感受他的智慧结晶,沐浴他的教育芬芳,真是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现将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于海生老师与时俱进在《初中生成长快车道》一书中用1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教学生学会尊重,懂得尊重,记住别人的好,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教师等。
回想近二十年教学发现,现在的学生感恩意识薄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是家里的小皇帝,读完于海生老师的《初中生成长快车道》一书深受启发,作为教师的我也要做学生感恩教育的引路人,我将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深挖教材的感恩教育资源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首先“欲得之,必先予之”,确立感恩教育理念,用感恩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例如,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耐心帮他分析原因,教他好的学习方法,建立错题集,写道德长跑日记等,而不是挖苦、讽刺,排挤,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教师的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初中历史课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要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教师就必须深挖教材感恩教育资源,扩展感恩教育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的教育方法。例如讲《大一统的西汉》一课时运用故事法讲缇萦救父,用视频演示讲晋文公定寒食节,加深学生感恩父母,讲血泪中国近代史时教师生动的语言,运用写真的历史图片,展示列强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爱国行为,激发学生对列强的痛恨,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加深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等。只有课堂与思想、情感、生活相交汇融合,才能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从而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成为对自己对社会有着正确认识的人。
二、抓住契机,是实施感恩教育的最好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的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感受学生的现状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这样我们就会在无意识中有新的快乐,新的收获。
一次清水沟的劳动课上,我让班长、劳动委员分配任务,下午学生带着工具干各自的分担区,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挽起裤脚就开干,有的一看这肮脏无比的水沟就站在那手捂鼻子、嘴里不断地嘟囔着“这真臭、怎么让我们干这活”,有的同学干得特别起劲,一会大汗淋漓,有的站在那束手无策,有的干完带着工具就走,有的干完主动帮别人干活,一节课的劳动结束了,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写劳动后的感受,大部分写劳动的艰辛,并不想再干这样的活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我们农村中学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的子女,借此讲述我们的父母几乎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在我们还没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上山,我们已经入睡时他们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来,可是我们的父母却从来没诉一声苦,他们不累吗?不,我们一节课都累更何况他们?可他们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却总是无怨无悔的干着活,教育学生就要抓住契机,因为他们刚经历劳动的艰辛,经过我这次声情并茂的讲述一部分学生哭了,还有的学生没哭但看她们的内心也震颤了,爱的传递永远不可能靠说教来实现,榜样的表率作用是最奏效的。这次劳动让同学们评价本次劳动表现好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劳动者光荣,我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世世代代我国劳动人民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感恩的素材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抓住契机及时教育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内心,使他们做一位知恩、感恩、报恩的人。
三、家校联谊是实施感恩教育的有力保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形象对孩子的道德认知起认同作用,导向作用,可现在许多家长总是娇惯自己的孩子,他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干一点活,宁愿自己少吃少穿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父母习惯把自己的辛苦隐藏起来,呈现给孩子的总是生活中最高兴最舒适的一面,以为这是对孩子最无私的爱,孩子们长期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养成自私自利、只求索取、不思回报的性格。态度决定高度,及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看于丹、孔凡哲等专家教授关于感恩教育的视频,让家长增强加强孩子感恩教育的意识,家长与学生共同观看彭越等关于《感恩父母》的演讲视频,使家长与学生产生感恩教育的共鸣。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增强学生感恩教育意识的方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默契,让家长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学着做家务,学着理财,学着互换角色,教师让孩子们写父母为自己的无私奉献,或我为父母做点事,这样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感悟家长们的艰辛,进而成为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
四、实践中体会感恩的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如设置球赛,大合唱,拔河比赛让他们充分体会团结合作的快乐;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让孩子们为亲人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主动为家长洗脚、捶背、干家务等让他们分享为亲人服务的快乐;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公益事业为孤寡老人扫雪、送饭、清理公共垃圾、植树等让学生们懂得爱与被爱的温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在现实行动中把感恩意识和个人情感意志交融在一起,进而在这种行为的表现中丰富发展思想品质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感恩,提高感恩的素质。
总之,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初中阶段是人生中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担任初中生人生领航人的教师应不负重望,勇担重任,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探索,为社会培养更多道德高尚的人才,愿感恩之树长青。
20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