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上)

 昵称29518884 2015-12-11

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同时又由于不同的时代印章规制和审美趣尚而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大体上来说,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因用途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可以简单划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使用场合正规,是王朝权力的象征。因此,官印呈现出堂正大气,法度严谨的总体风格,尤其是以东汉官印为代表的汉印范式成熟期,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方正而气力充实,章法以平正为基本格局而有攲侧多变之势。而私印属于个人凭信,其风格与同时期官印相比,私印篆法更趋向于装饰化,以至于笔画填满印面而产生了满白文这样的典型作品。私印风格也更倾向于精巧温雅,用刀多舒缓平和,以从容为上,字法平实又灵动,章法更加追求多变翻新的总体格局。镌刻成印的方法不同也会带来印章风格的不同。汉印镌刻成印的方法主要是两种:铸与凿。铸印事先需要将文字刻写于蜡模上再浇筑成印,这种方法使得铸印笔道多浑厚凝重,字法安排妥帖,结构严谨大方,章法平中见奇。凿印则通常是事出紧急,临时镌刻。用刀简单直接,笔道劲挺有力,以直画为主,通过最简单的排叠组成有序的印面。相比较而言,私印大多是铸印,毕竟不至于事态紧迫的状态。故而凿印也多见于战事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用于给将领出征时授印。铸印的“圆厚”与凿印的“劲挺”都是汉印风格的重要取向。

  另外,汉印因为材质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风格。汉印用材涉及金、银、铜、铁、铅、晶、玉、石、木等等。风格上金印最为严整大气,银印精致光洁,铜印厚重凝练,晶玉秀润劲挺,石印鲜活奔放……不同材质而有不同风格,实际上是与不同材质的镌刻技法相关联。金、银、铜等金属材质印章多出于铸造,蜡模制作水平直接影响铸造后的效果。而晶玉印,使用砣轮磨制,笔画边缘为反复修饰而来,笔画质感自然与铸凿异趣。至于石质印章由于多是随手刻就,石质相比于别的材质松软,故而特有天马行空、了无挂碍的自由风格。汉印对后世流派印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汉之后的官私印章不论面目如何,都是脱胎于汉篆汉印。唐宋官印样式的改变使得汉印更多开始进入私印范围,汉印尤其是汉白文印成为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无论是王冕对汉印的模拟还是苏宣、朱简、汪关、丁敬、邓石如等对个性化审美的自觉展现,都无不是植根于汉印的再创造。“印宗秦汉”成为篆刻学习的不二法门!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


勮右尉印

  此印四字大小不作均匀分布,而是以“勮”字为主,其余三字为宾,围绕“勮”做相应拉伸(如“右”)或收缩(如“尉”)。同时将“印”向上拉伸,造成“尉”字成为印面中笔画较多而占地最小的字。但虽小而不显局促,反而通过短画和留红的处理更见疏朗,由此“尉”字虽小却是“印眼”。因为,如果说“勮”字因其笔画最多而自然写大写密是印面结构矛盾的开始,那么“尉”的写小而写疏则是将矛盾引领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这是印面结构的辩证法,也是汉印易学难精的精义所在。


霸陵园丞

  此印四字分朱布白均匀,看似毫不费力,实则于点画变化上匠心独运。从线形上看,它通过点画粗细的细微变化,让印面结构产生对比,又归于“茂密”。如“霸”字笔画最多、结构最复杂而笔画最纤细;“丞”字笔画最少、有长斜画而笔道最粗阔,显然是为了填满空白,不使留红过多过乱。换一个角度,从线质上看,四字的细微变化更值得注意。“霸”的虛灵,“陵”的沉着,“园”的圆融,“丞”的挺括,使得分布停匀的印面有了另外一层的对比。此外,“园”、“霸”两字重心下移,“丞”、“陵”两字字势上顶,使得分布停匀的空间结构有了天地交泰的意蕴!


未央厩丞

  此印几乎是笔笔圆弧而不见方折,起收笔浑圆,带有浓厚的书写意味。我们知道,小篆的结构上紧下松、左右对称、以圆为主。如果将小篆不加变化地置入方形印面,就会出现各自为阵、不相往来的情况。变圆为方、以方为主、布画停匀是一个基本思路,成熟期的汉印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而像“未央厩丞”这样的西汉玺印则是另一种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老实平正、以圆就方、外方内圆。老实平正,指字势端正,布局匀称,章法稳重。方圆的变化则在于字形趋向于方整而笔画呈现弧度,方整在外,圆转在内,这在“央”字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后人则在老实平正的基础上再加以上下和左右的穿插避让。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后世邓石如“印从书出”的渊薮。


雎陵家丞

  此印章法十分特别。通常的四字汉印,四个字之间的留红基本形状是“十”字形,而此印的“雎陵”两字的左右结构拉开了比左右两列字更宽的距离,留红为两纵一横的“卄”,视觉上造成了三列字的错觉。变化的细微处在于两纵一横的字间留红形状变化:左纵留红略呈“S”形,右纵留红略呈反“S”形,两者相反相成;一横则呈锯齿状,上下紧密咬合。另外,“雎”的右侧竖画与“陵”的右侧中竖左倾顶向印章右边,有力支撑两字,使之分而不散。


梁厩丞印

  此印虽是西汉玺印,但点画方起方收、字形方整平正、章法平中见奇,巳初具东汉玺印成熟面貌。其中最堪玩味的是圆弧笔画与斜笔的使用。斜笔有“梁”字右上的“刅”和“印”字上半部的“爪”的三笔,呈对角呼应,方向相反。圆弧笔画有“印”字的下半部、“丞”字的两个“又”部和“厩”的“又”部。三个“又”部形成了印面中重复出现又有变化的节奏,“印”则因为既有圆弧笔画又有斜笔而成了全印造型的绾节点。另外,“梁”字“水”部上侧下凹的留红和“印”字左侧内凹的留红使得印文外形平正中又见婉转变化,这也是学习汉印可以用心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