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技法| 山水画的点景技法·人物[1]

 清虚堂 2015-12-11


山水画的点景技法·人物

□张桐

  一、点景人物概述


仇英《松亭试泉图》局部

  中国早期绘画与其他古文明绘画一样,多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中心。即使画面中出现山水,也多呈“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稚拙状况。从魏晋时期开始,山水画有所发展,人物在山水画空间里的比例开始合理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的出现标志了山水画的表现开始转型。宋代,山水画逐渐取代人物画在画坛上的主流地位。此时,新儒学思潮关注自然及其背后的理法规则,注重格物致知,自然母题的地位在绘画中得以凸显,山水画就此迎来黄金阶段。元明清时期,大批文人士大夫更注重以书画遣怀,偏重笔墨形式。于是,体现个人诗书涵养的文人画大行其道。人物画地位的削弱不等同于人物在绘画中的离场,点景人物便是中国绘画中历史久远却生生不息的素材之一。


文徵明《松下观瀑图》局部

  初学点景人物时,不妨参习古人佳作、画谱及其有实践经验的画论。此举深有裨益而不可或缺。观摩、临习前人经典作品之余,还必须用心观察生活,勤于思索。经过一段时间后,心、手、眼逐渐可以协作,创作出与自己山水画风格相匹配的点景人物。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局部

  点景人物虽小,却不可等闲视之。它涵盖了画家的主观情思、理想寄托、现实生活状况、社会道德思想及时代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在画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画者若预设点景人物,须始终谨记两点。第一,点景人物为山水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故其置陈布势及具体的造型、行笔、设色均需与画面的其他要素相协调,须避免出现常识上或画理上的硬伤。第二,点景人物的性质比较微妙:它既是山水画中的组成部分,又表现的是法度严整的人物。即使作夸张、变形的处理,亦须有所根据,不可肆意涂抹,这是人物画创作“戴着镣铐舞蹈”的特质。我们应在谨守此番要领的基础上,再追求技艺上的精湛和风格上的创新。(1)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画谱·山水卷·点景人物》一书。

  张桐,贵州铜仁人。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获硕士学位。杭州国画院第三期创作员,广州画院合约画家。出版有《学院新锐·思之远道·张桐作品集》等。



来源:《中国书画报》国画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