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简称乳腺病),临床上常称乳腺增生病。本病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现代女性由于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晚婚晚育等因素,容易导致内分泌的紊乱而引发本病,故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 乳房疼痛及肿块是乳腺增生的主要表现,除去10%的患者可无明显疼痛感,多数患者会出现乳房胀痛、刺痛、隐痛,其中疼痛性质以胀痛最常见。部分患者的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通常是月经前疼痛加剧,在月经来潮后缓解或消失。体检时可以在乳房内触摸到单个或多个结节,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清,形状大小不一,常有触痛感,可发生在乳房各个象限,但主要以外上象限为主。根据其临床表现,诊断乳腺病并不困难,但是需要与其他常见乳房疾病相鉴别。(如下表)
西医认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紊乱,故治疗手段主要是以药物调节激素的分泌,常用的药物有以下三类:一、抗雌激素药物,如三苯氧胺,能明显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并能使肿块缩小或变软;二、雄激素类药物,如丙酸睾丸酮,作用与三苯氧胺相似;三、降催乳素类药物,如溴隐亭,使用于催乳素水平较高者。但是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都很大,容易引起肝功的损伤,且需要长期服用,所以临床上使用较少。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七情内伤,尤其是情志不遂而久郁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乳络经脉阻塞不通,再加上气滞痰瘀既可形成乳房肿块;或是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中医将本病分为肝郁痰凝证和冲任失调证。(如下表)
中药汤剂加减灵活,运用广泛,但是熬制麻烦,不便于携带,而治疗本病需要服药一段时间,所以中成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市面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成药较多,但多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补益肝肾、调理冲任类的中成药较少,这是因为本病实证居多,虚证为少。在这些中成药里,以疏肝理气为主者常含有柴胡、白芍、香附、青皮等药味,以活血散瘀止痛为主者常含有当归、丹参、赤芍、王不留行等药味,以软坚散结为主者常含有夏枯草、川贝、海藻、昆布等药味。(如下表)
治疗本病不仅可以通过内服药物,还可以通过中医外治法和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必须重视的是经过内科治疗后,若患者肿块未能缩小或继续增大变硬者,或是有乳腺恶性肿瘤家族史的者,则应该考虑行外科手术对肿块进行切除,并送病理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乳腺增生病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心理调整: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尤其忌恼怒抑郁而伤肝,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二、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膳食平衡,多食瓜果蔬菜,减少脂肪的摄入,少吃含雌激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蜂蜜、母鸡等,避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促进乳腺的增生;
三、积极治疗其他系统疾病:乳腺增生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妇科和内分泌疾病,从根本上去除病因;
四、提倡女性适时婚育,积极哺乳,降低乳腺疾病的风险;
五、重视检查:患者应学会自我检查,并定期到医院检查,了解自身病情。 作者:阮凤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