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慧存,一个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男青年,他从一所中专毕业后,多年奋斗,最终被美国名校沃顿商学院MBA录取。沃顿商学院连续多年在全美排名前三,它每年只在中国招收20名学生。 2002年12月30日,我见到头天回国的乔慧存,可能还在倒时差,他脸上有倦容,但穿着干净整齐,头发一丝不乱。讲标准的普通话,听不出东北口音。他没有不少从国外回来的人常犯的毛病,讲中国话非要时不时地蹦出句英语,生怕别人忘了他是从美国回来似的。
我告诉他,那天新书发布会上来了不少事业有成的人,有国外回来的老板,也有国内创业成功的人,像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没想到,他们对你印象最深的事却是你的跑步,不少人发言时都提到这。” 乔慧存上中专时坚持天天跑步,晨跑4年,从没间断过,他永远比同室人早起两个小时。“开始我也起不来。我们寝室8个人,早晨都不吃早饭,8点爬起来直接去上课。我想要改变这种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步。可第一天起不来,一屋人都睡着,东北冬天多冷,零下二十几度,一出被窝冻得要命,我坚持早起4天,好了,不再觉得不舒服。“有种理论说,人用3周时间就能改变一种习惯,我只用了4天。再比如说我练字,我母亲说我字写得不好,将来签个字什么的多难看,我就开始练。每天值日生扫教室的时候,在一片灰尘飞扬中我练半小时书法。到后来,跑步,练字,我不觉得有多痛苦,反倒能从中找出很多乐趣。” 乔慧存的好学和自律,让人觉得近乎残酷,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做到了。像练吹口琴,他直练得嘴唇都磨破了。中专4年,几乎没看过电视、没读过小说。琼瑶小说在班上都传遍了,每个人都读,但他愣是一本没碰……“你才十几岁,父母又不在身边,怎么就能挡住玩的诱惑?过这样单调乏味的生活,你不觉得亏待自己了?”我问乔慧存。 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会看,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会按这个标准来塑造自己,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很枯燥,但我能忍受。因为每成功一步,我都会受到鼓励,有成就感,比如像我学外语。” 16岁时,他写了一篇日记,总结了10个必须学英语的理由。他们中专的校长常说:懂技术、能管理,会一门外语,是复合型人才的标志。 19岁,乔慧存的同龄人刚上大学,而他已经回齐齐哈尔,到啤酒厂上班。他打交道的多是40几岁的工人或学历比他高的技术员。 在工厂5年,给了他很大空间,包括各种学习。“工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很差,大家只喜欢喝酒和赌博。我对他们说;第一我不会打牌,第二也不会喝酒,就坐门口给大伙儿把门吧。我申请了这样一个看门的角色,坐门口看我的《新概念英语》。利用这5年时间,我把一至四册老老实实看了5遍,反复地折腾。” 有一次,乔慧存去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啤酒研讨会,会上,只他一个人能用英语跟外宾对话,所以受到瞩目,拿到了所有的演讲稿。他用半年时间把这几万字的演讲稿、专业论文翻译出来,并寄给当时的中国啤酒协会会长齐志道。“老先生居然当天给我回了信,5篇译文全部发表。这事在我们啤酒集团很轰动,因为有史以来没人在国家一级啤酒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我成了厂里有名的翻译,厂里也重点培养我。” 他最终离开啤酒厂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一次挫折。“第一次是我21岁时,厂里副总经理、副书记以上的领导一致推举我做团委书记。能当整个集团几千青年的头儿,我觉得极荣耀。我很想要这个位子,认为应该积极争取,于是主动找领导谈话,推销自己。结果我的主动出击,引起大家反感,给人感觉我特想当官,是个官迷,他们撤回了决定。“ 乔慧存说当时很失落,办公室里有张床,中午他就躺着睡觉不起来。一天的工作,只要一个钟头就能干完,剩下7个小时无所事事。想想自己熬到四五十岁,才可能当上个分管技术的副厂长,他没了耐心。决定先读两年研究生,充实一下自己,然后再做抉择。 考研究生,对他这个中专毕业,本科还没学完的人来讲是极大的挑战。在啤酒厂开报考证明时,别人根本不信他乔慧存还能考上哈工大经济学研究生。 考研前,他挨个儿去见导师,都不愿要,原因是没录取过中专生,怕他即使考上了也跟不上。但考试时,乔慧存的英语成绩排名第一,复试也是第一。33人报考,最后录取了3个人。 “现在看来,在这样一个大型国企、这样一种机械化大生产的管理模式下工作5年,对我是极宝贵的经验,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帮助。比如读书时,我的很多同学,包括现在的外国同学,都没有这种工作和管理经验,我能讲出的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 念研究生时,乔慧存就找到一份挣钱多、受重用的工作,老板许诺他:“做这行,你一定会成为富翁的。”可他只干了一个月就辞了。 “念研究生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当时我有‘转正’的感觉,我终于能进正规、名牌大学读书了。哈工大是黑龙江最好的学校,对我来讲是殿堂。入学前半年,我疯狂地学习,英语提前过关,后半年免修,这使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否则我会被困在学习里。“我在报上看到一招聘广告,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期货公司之一的‘中包期货公司’招聘经纪人,我想去学学。既然我学经济学,对股票、期货就不能不懂。结果当天被录用,并被任命为首席期货经纪人,坐在公司第一排的第一个位置。“我是惟一一个研究生,又是哈工大学经济学的,所以特别受重视,公司老总是从新加坡培训回来的期货专家。做期货经纪人,不管客户是赔是赚,我都拿佣金。但期货我只做了一个月,又有了一个机会。” 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1996年在哈尔滨召开,1994年底开始前期筹备。导师把自己带的5个研究生都推荐去了亚冬会,面试后,乔慧存和另一个同学留下来。“如果我一直做期货,会很有钱,但我觉得期货炒来炒去,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亚冬会对我更有吸引力,接触的都是企业大老板,一谈就是成百上千万的项目,很有挑战性。“我就是喜欢干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在中信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不能忘的。但在中信干到第3年,我想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而它给我的空间和我想要的有一定差距,我就决定离开了。” 离开中信前,一个做信息业务的香港人,邀请乔慧存去他的公司任职,因为还没离开中信,所以他只答应香港人做一个3个月的项目。“我签了一个合同,帮他们解决了北京市郊区局代收费问题,这个合同每月能增加利润十几万。他一次付给我的报酬,是我在中信年薪的5倍。” “我决定留学是在我的公司鼎盛时,我们刚接下一个展览中心咨询项目的单子。这个单子是与世界知名的M国际咨询公司和财政部下属的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国有公司艰苦竞争后得到的。这次成功的挑战给我带来了成就感,更带来了危机感。“据说M公司在这个单子上花了两年时间,开始我根本没想和它竞争,我只是家小公司,它是国际—流的咨询集团,只招清华、北大这类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或是毕业于美国、欧洲名校的毕业生。” 最终,努力的他收到了美国沃顿商学院的面试邀请。面试地是在上海,面试人是沃顿负责招这是她这次面试中的第一次大笑。“我开始介绍自己,当我谈到我的公司曾在一个项目上与麦肯锡争得生意时,她眼睛一亮……问题都答完了,她说,非常清晰,不用再说了。接下来她问:你业余时间一般怎么度过?
徐小平说:“和乔慧存对话,不是为了宣传他从中专到沃顿的成功历程,而是为了探索他从边远城市一个平民家庭的子弟、一个中专生,成长为北京城里的高级商业人才——以及候选商界英雄的奋斗过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奋斗中的青年,只不过他身上拥有许多商业经济时代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我对他的奋斗过程和他获得这些素质的原因入迷。”“乔慧存所展示的是一个贫民子弟、普通人,完全彻底靠自己的奋斗的成长过程,是一部人才成长启示录,是普通人走向成功,整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时代写照。(全文完) 如果大家喜欢本文,希望大家可以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将本文转发收藏至自己的朋友圈,让更多朋友看到这份优质资源。大家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帮助。衷心感谢~ 本期福利:回复 沃顿 即可获得一份由美国商学院申请专家精心撰写的沃顿商学院申请攻略,整整47页,涵盖该校申请的方方面面。绝不容错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