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用什么方法走出焦虑,同时给两个女儿高质量的陪伴?

 望云1120 2015-12-12

转自公众号:壹父母,ID:loveyifumu

讲述:窦珺,全职妈妈,家有两枚小公主。她兼职翻译了《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P.E.T. IN ACTION》)、《小飞的鱼》(绘本)。她用“专门时间”这种有趣有用的工具,来增强自己和两个女儿之间的联结,来调试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在友好的氛围中释放孩子的情绪困扰。


两个孩子也曾让我濒临崩溃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家特别喜欢用的一个工具,叫“专门时间”。我也是在自己很抓狂的时候遇到的它,先来讲一讲我们之间的一点典故。


记得在妹妹出生前,有一次,我和爱人一块送姐姐去幼儿园,看着她背着稍微显得大一些的书包走进校园,我就跟我老公说,就算老二出生了,姐姐也永远是我最爱的。


不过呢,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妹妹出生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跟姐姐之间就开始出现了一些纠结。


大概是因为有了妹妹,我的内心会对姐姐有所愧疚,可我也没有办法去面对内心的愧疚,便找一些办法来补偿姐姐。比如,她放学后我会给她讲很多很多故事,会陪她很久很久,晚上睡觉前,我就拧着身子,一边给妹妹奶睡,一边让姐姐摸着我的胳膊,她特别喜欢摸着我的胳膊入睡。


可是所有这些我所做的,并不是由心而生,也不是从自己的爱出发,只是一种补偿。


由于这些补偿,让我对姐姐也产生了一些“怨恨”,这种“怨恨”悄悄地滋生,一点一点地积累,让我对姐姐的接纳度变得很小,她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就会引起我的不满,我又没有办法说出来,她的行为带给我的影响,就是自己变得焦虑无奈,想爱可是却又爱不起来。


很多时候,当问题发现,答案也就随之而来了。我记得就是在自己觉得抓狂得受不了时,有一天去幼儿园,我和姐姐的班主任王老师做了一次沟通。


因为我在平时跟姐姐的偶尔的沟通中了解到,她在幼儿园里没有小伙伴会陪她玩,所以我就跟王老师聊起这件事,王老师大概描述了一下姐姐当时的情况,的确如此。


但王老师提醒我说,孩子的状态很多时候只是妈妈心态的一种反映,她认为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过了没多久,恰好我一个朋友主持《倾听孩子》这本书的读书会,这本书里讲的不仅有孩子之间的倾听,也有家长之间的倾听。


那天我在读书会妈妈们的支持下,宣泄了很久很久以来情绪的积累,有劳累、有疲惫、有焦虑,大概10分钟,哭得很厉害。


所有的人都只是安静地陪伴着我,听我说,等我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大家才一起读《倾听孩子》的第一章,而这一章的内容也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专门时间”。


就在那天下午,我去接姐姐放学,我蹲下来,看着姐姐,然后对她说:你这么好,妈妈还总是说你。然后我就哭了,姐姐也趴在我身上哭了,但很快她就冲我笑了,对我说:“对呀,我就是这么好”。我知道那一刻,真的是有一种东西在我跟她之间流动起来了。

“专门时间”提高陪伴质量


我们每个人都特别特别爱我们的孩子,这种爱是我们所能体验到的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是其他任何感受都无法比拟的。


我们经常都没有办法很轻松地说出这种爱,但它又的确是我们生命中很强大的力量,我们和孩子都需要很多这样的爱,只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允许我们仅仅只去做父母这个角色。


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被社会严重低估了,我们很少感到支持与理解,很多很多的工作剥夺了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我们很想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陪伴孩子,可经常会感到自己就像是失去桨的船手,没有办法往前进行。


专门时间就是这样一种提供给家长,可以在很紧张的时间,或很短的时间里,提升陪伴孩子质量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很有效地增强我们与孩子的联结感,而缺乏联结感往往是孩子具有挑战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在遇到孩子出现情绪的困扰,去倾听她,然后去剥她心里情绪的那颗洋葱时,剥到最终我们都会发现,往往是与联结有关,是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陪伴不够。


我们也会怀疑说,我们已经陪了她们很久很久了呀,为什么还是不够呢。总之,这种陪伴,有的时候有效,有的时候低效。而专门时间就是可以这样直指孩子的深层需求,然后通过平时大家都很开心的时间,来满足她的需求。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孩子挑战性行为的出现。


在进入专门时间具体内容的时候,我特别想分享《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乐在书中专门时间这一章提到的一句话——请带着欣赏来关注这个由你带入家庭的孩子


我想,如果今天沙龙结束,大家回去想使用专门时间,在你真正和孩子开始专门时间之前,一定要默念三遍这句话。重要的事情提醒三遍。这个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专门时间”如何进行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核心环节,即“专门时间”具体是怎样做的?


首先,我们要安排一段不长但有保证的时间。


如果各位爸爸妈妈回去想尝试的话,我很建议这个专门时间是从10分钟开始,太长我们会很挫败,随着后续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强时,可逐渐加长。我在家里和姐姐、妹妹分别做专门时间都是15分钟。


在这个不长但是有保证的时间里呢,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干扰,不去打电话,如果有人敲门,我们也可以暂时不去理会。同时,我们只对一个孩子进行,不去照管其他的孩子,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这时就需要有人来帮你照看另外一个孩子。然后,我们不去沏茶倒水,总之,除了和孩子在一起,这一刻不做任何的事情。


另外,我在家和孩子做专门时间时,一定会用计时器,因为偶尔看表,也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专注,不妨用一个计时器放在那里,它会提醒我们时间到了,这样可以让我们更为专注地保证这段只属于我们和孩子两个人的时间。


平时我在做专门时间的时候会和孩子在儿童房里,关上门,这样的密闭空间会让我们更有专属感,我属于孩子,孩子也属于我。


在第一次进行专门时间前,我们要和家里其他成员沟通,做一些预防性信息,让大家知道你在做什么,当然,也是告诉大家,除非你们有意外,否则,只有你们打开门,他们才可以进来找你们。


第二条是做不会让你烦恼和疲劳的事情。在你这个选定的时间里,应该让自己大大松一口气,不要去理会那些家务事,把它们从你的大脑剔除出去,这个时间就用来欣赏面前这个出色的孩子。


第三点,在这段时间里面,让孩子有支配你的权力。


什么叫让孩子有支配权呢?在正式进行专门时间前,可以跟孩子做一个沟通,让孩子知道她可以做任何她愿意做的游戏,只要她愿意。无论是她口头告诉你,还是示意你,你都会照着她说的去做。


这是一种颠倒日常生活中力量对比的做法,这种做法能鼓励孩子们跟我们交流思想和感情,这种交流其实在平时烦乱的家庭生活中是不大可能进行的。


这种力量的颠倒,我们会怀疑孩子真的能明白么?我最初也有所怀疑,大概是在两三次之后,我会发现,她们真的懂,她们能很好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现在我的小女儿是两岁两个月,在她两岁前我们开始进行“专门时间”,当时还不到两岁,她很快就告诉我,现在是我的专门时间,我得听她的。


对于小小孩来说,这样的权利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很大很大的能量补充,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她拥有完全的支配权。


要让孩子知道,你确确实实地欣赏她,让你的这种关心,让你对她的兴趣和赞许,都表露在你的脸上,表露在你的声音中,表露在你对她的抚摸和身体接触中。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显得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千万不要中止你的表露,不要期待她的感激,或者对你当下感情的回应,她在默默地接受你的关心和爱护,并且会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运用你的爱。


在做专门时间时,我建议大家是在双方都没有情绪困扰的时候做。这样我们对对方不会抱太大的期待,只是期盼和孩子的联结。这种不抱着任何期待地进行专门时间,往往会带来最大化的回报。


我和家里的姐姐进行了一年多的专门时间,我们不是天天做,中间还断过,我在她的时间里做到了专注的欣赏、完全地跟随,结束时她会很满足。


所以在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地陪伴她,不如将专门时间稍稍缩短,或者坦诚告诉孩子说,妈妈今天状态不太好,没有办法做专门时间。


接下来,我们会期待新的情况发生。我们在专门时间的话语中流露出来的期待和兴趣,会鼓励孩子抓住机会向你透露有关她自己的一些新情况。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她会利用专门时间来向你展露她在学校生活中的各种困扰、欣喜,她会真真实实把这个专门时间用起来,用各种好玩的游戏来向你展现自己。


孩子需要各种各样的机会来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来体验人生,对孩子的游戏尽量不要去提出一些建议,这样我们就会妨碍他们的思维、行为和情感。只有在孩子所建议的游戏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时,你才要做适当的更改,在专门时间里,我们就是要尽量地去追随孩子。


最后一点是,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或者是多个孩子的话,那尽可能每个孩子都要分别进行。


所以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回家之后你要把专门时间带入自己的家里,那么一定要确认好,先跟孩子们说好,比如说谁先做,谁后做,一个做完之后就会停止,接下来跟另外一个孩子做。


关于最后一点,我以前有分享过一篇文章,当时是爸爸出差,家里只有我跟孩子,没有人可以帮我带着另外一个,所以我给她们同时做了专门时间,就是跟姐姐先来陪伴妹妹,然后再和妹妹一起来陪伴姐姐,这是在偶尔的情况下会发生的,更多的时候,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孩子极大的关注,所以我们尽量地是去单独对孩子做专门时间。


一些挑战会随之发生

专门时间也不是法宝,或者说它不是一个完美的东西,所以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多孩子的家庭,谁先来,会是我们在开始专门时间之后必须要去做的一个决定。


第二是无法专心。这里的无法专心,是指爸爸妈妈没法专心地追随孩子,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着先把时间缩短,有可能5分钟,也可能更短,3分钟。


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是,我们从小到大很少很少会得到这样的关注与陪伴,所以专门时间对于我们来讲,是对我们过往的一种挑战。


如果有出现烦躁或沮丧的情况,那是很真实的,也值得被我们接纳。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试着在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烦躁,或找人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烦躁。


这个烦躁可能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阻碍我们前行的一个东西,将它说出来,或将它写下来,会极大地帮助我们清理以往的障碍,来更好地陪伴孩子。


还有一点是,我们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挑战。具体来说,当我们坚持一段时间跟孩子做专门时间后,孩子可能会去挑选那些她知道会让你很烦躁而且很容易激怒你的事情在专门时间里进行。她的确是在挑战你,她就是想看看,做这些让你恼火的事情,是不是依然你还可以跟随她。


这里需要界定一下,所有这些事情都是指游戏,不是其它的事情。如果我们确实被孩子激怒了,或出现烦躁的情况,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就先把这些打包,先去跟随孩子,虽然做不到百分百,但我们尽量先坚持把这段时间陪伴她度过去,然后结束之后,我们才用写或是说的方式,来看看自己烦躁是怎么回事。


如果在这个情况下,你根本就没有办法跟孩子继续进行下去了,那么直接告诉孩子,说妈妈已经没有办法进行了,孩子可能会哭、会闹,但至少这时候我们在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


当几次三番的这种挑战,或者孩子激怒你的情况被你成功地克服了之后,那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感就会有极大地增加。


还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告诉你,或者演示出来她遇到过的一些挑战。比如说,如果孩子刚刚打过疫苗,或者去过医院,她可能就会利用专门时间来做许多许多的模拟,让你来扮演病人,她来扮演医生,来宣泄自己在那一刻的恐惧。


还有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责备了,她也可能会利用专门时间,让你扮演学生责备你。随着专门时间的多次进行,孩子就会充分地利用这个属于自己的不长的时间,来让你知道她所经历的那些痛苦、暴力、离别等等的伤害。


以我家为例,我在跟妹妹做专门时间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去拿她的一个小玩具,她就会很严苛地告诉我:不行!不可以!其实我知道这是她经常会被姐姐拒绝的一些记忆。


那大孩子、家里的姐姐呢,就会在做专门时间的时候感受到父母对她的高效关注。所有上面这些呢,都是指的我们在专门时间里,也是我在专门时间里,遇到的一些问题,分享给大家,可以做个心理准备。


好的变化值得期待

那我们到底在专门时间里可以期待什么?


首先是孩子对你的信任,然后是孩子相互间的合作,孩子们对你的支持,还有整个家更强的联结感。这些不是一次或者两次的专门时间就可以带给这个家庭的,但是当我们持续地、一周之内做2-3次的专门时间,在一个月后,你就会感受到这些。


以孩子相互间的合作为例,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周末的时候,如果早晨起来,我先和姐姐做一个10分钟的专门时间,然后再和妹妹做一个专门时间,接下来如果我去准备早点,就可以看到她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的争夺,或是相互抢玩具。


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下,虽然我经常会给她们做专门时间,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家里没有任何争吵的情况,她们还是会抢东西,可我知道可以怎么样帮到她们。


我还是想强调,在进行专门时间之前,一定要记得《倾听孩子》作者帕蒂·惠芙乐所说的:带着欣赏关注这个由我们带入家庭的孩子。


当计时器响了、我们的专门时间结束之后呢,我会跟孩子说,我们的专门时间到了,但有的孩子是不愿意结束的,尤其是在最初进行的时候。因为她们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如此的关注,她会很想继续下去,继续得到这样的关注,这个时候就要看我们自己的状态了。


假如说你确实有其他的事情要做,那么首先我们在做专门时间时,设定时间的时候就要设定好,比如说提前一刻钟,留好时间,这样可以跟孩子说,我们再来两分钟或是三分钟,但是之后妈妈就必须得做其他的事情,妈妈不能再跟你专门时间了。


当这2-3分钟结束之后,我们确实要跟孩子说,专门时间结束了,那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会哭、会闹,因为她们太喜欢这样的方式了,她们有太多太多这种对专门时间的需求了。这个时候孩子是有情绪的,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是倾听。


所以其实在这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预想到,在第一次专门时间结束之后,孩子可能会有一个情绪的困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倾听她们,告诉她们我知道你很喜欢这段时间,我知道的,就是这么陪伴着她就好了。


她在你怀中慢慢地哭着,把自己之前未得到的那些关注,或者是缺少的联结感,在你怀里这么慢慢地哭出来,其实也是专门时间带来的另外一个收获。


这样渐渐地去和孩子做专门时间,孩子就会了解了,专门时间是这样一个跟爸爸妈妈的游戏,是一个属于我的时间。


专门时间在使用的时候,你也可以不用“专门时间”这四个字。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她的孩子叫玄玄,她们把这个时间叫做“玄玄说了算”。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也是特别有味道的,大家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想这段时间叫什么名字。


由于专门时间是满足孩子对联结的需求,所以有一种可以期待到的结果是,当孩子觉得自己心里很不舒服时,以往她可能会通过一些挑战性的行为来告诉你,她需要你的关注了,她需要跟爸爸妈妈的联结了。


但是当她知道专门时间这种方式了之后,她可能会过来告诉你,妈妈,我想要一段专门时间。这样的话,大家就都找到了一个让彼此都很舒服的行为来满足。


所以,其实孩子的每个需求都是值得接纳的,只是她有时候在表述这个需求的行为可能是我们不想要的。我们所要看到的是她行为背后的需求,找到一个办法直指她的需求就对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专门时间真的帮到了我很多很多,我一直很喜欢跟她们进行专门时间,其中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我记得有一次,大女儿要去看牙医,她提前已经知道了,在早上起床之后,她就提出要跟我做专门时间,然后我们专门时间结束之后,她说不行,我还要,但是那一刻,其实你明白的,她心里有对医院或是对牙医的恐惧,所以她想利用这个时间来宣泄。


那次的专门时间,姐姐可能宣泄了有15-20分钟,但是慢慢到最后,她就缓下来了。后来是爸爸带她去的牙医那儿,爸爸回来跟我分享说,她在牙医那儿,整个过程都非常配合,连牙医都大吃一惊。


所以,有了专门时间之后,孩子们会知道,我现在有了情绪的困扰,我可以去找爸爸妈妈做专门时间。她可能说不清楚这个道理,但是她的潜意识是知道的,她的潜意识里明白,她该怎么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