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生灵有哪些大奥秘……

 红瓦屋图书馆 2015-12-12
小生灵有哪些大奥秘……

    小鸭为何喜欢戏水

    灯市口小学二年级(6)班

    李亚泽、王嘉琪、逯竞泽、许家瑞合作

    编者按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千千万万小生灵生活栖息的星球。蝴蝶、蜗牛、鹦鹉、蚕……这些小生灵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可是对于它们,我们真正关注过吗?对于它们的“人生”我们又了解多少?其实,如果用心去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小生灵,往往会别有收获哦……

    聆听羽化的声音

    ■龚可涵(16岁)

    我不是个爱昆虫的人,却和所有人一样喜欢美好的东西,蝴蝶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从前我爱捉它们,做成标本,定格它美丽的瞬间,认为它们成为收藏品是理所应当,它们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饰物,可是我错了。那次聆听蝴蝶羽化的声音,让我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是一个暑假,爷爷把我带到了他的故乡。在一个天上撒满星星的夜晚,爷爷带我去了一个静悄悄的地方,爬到草堆上,对面就是一堵红砖灰瓦的墙。墙上密密麻麻地紧贴着成千上万的白蛹,仿佛在细微地摇动,发出不易捕捉到风吹沙动似的声响。我以为我是听错了,“闭上眼睛,静心去听!”爷爷小心翼翼地小声提醒我。我闭上眼睛,一边听着,一边回忆起爷爷说的话:“今天我给你上一堂课,准确地说给你上课的人并不是我。”正想着,突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敲打着我的耳鼓,这声音似小似大,似轻似重,来来回回萦绕耳边不绝。再细听,如花瓣的绽裂,好像心里有什么东西扯开了。声音不断地从那面墙传出,自弱渐强,犹似蚊蝇,却逐渐壮大,在墙壁间弹来撞去,像是要引起大自然共鸣般。我继续听着那声音的发展,数以万计的蛹发出了轻轻的摩擦声,像蚕咀嚼桑叶,弄得我觉得身上痒痒的。“啪”,一个突兀的声响撕开了单调的摩擦声,墙边一枚较大的蛹率先顶出了蝴蝶的脑袋,蝴蝶奋力挣脱那万缕银丝的束缚,发出沙沙的声响,声音注入我耳,我听到了勇气和力量。得到了第一只蝶的指点,墙上的蛹开始争先恐后地绽开,蛹内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呐喊,这呐喊充满渴望和期待,又夹杂着些许痛苦的嘶喊……

    我继续听着,心潮澎湃。勇气与执着,终究战胜了命运的羁绊。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挣脱,蝶抽出了它用尽气力与竭尽生命换来的灵动双翅,抖干水珠,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完成了它生命阶段的一个轮回——羽化。这时,那宛若洪水般的浩荡声势也渐消渐止。我聆听到了羽化。那声音仿佛一直回荡在我的耳畔,久久不息。

    虫以卑微渺小化为蛹,却以勇气与无畏面对生命的坎坷,回报不就是那绚烂迷人的多彩之夏吗?人,也一样。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1999年4月,现就读于北京实验学校高一(2)班。

    蚕是怎样结茧的

    ■余岳(9岁)

    在我和姐姐的生日前几天,大舅从网上订购了两盒蚕,送给我和姐姐,说是让我们体验童年的乐趣。

    上个月,蚕盒被送到家里。一盒全是像芝麻粒般的卵,另一盒是已经孵出来的幼蚕。快递员一起送来的还有一袋新鲜桑叶及几件养蚕用的小工具。

    每天,我都会记得给蚕喂桑叶。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我从冰箱里拿几片桑叶放到养蚕的盒子里。小蚕们舒展身子,爬上桑叶,细细咀嚼着美味的桑叶。开始时,它们的身长大概只有0.8厘米,颜色也是黑的。过了几天,它们渐渐长大些,颜色也变白了。后来,它们被养得白白胖胖,足足有三四厘米长,长长的身体摸上去软绵绵的。有时,我去摸它们的足,那些足马上就会钩住我的手指,不会马上放开。

    它们吃得多也拉得多,盒子里不一会儿就多了许多像黑芝麻粒一样的蚕屎。妈妈把这些蚕屎倒在花盆里,她说这是在“积肥”。

    现在,大蚕们已经陆续结了茧。我希望不久能看到它们的下一代——蚕卵。嘿嘿,我的计划是接着再养二代蚕、三代蚕……我要寄些蚕给大舅看,还要送些蚕给同学们养……

    本文作者男,出生于2006年4月,现就读于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小学部三年级(4)班。

    虎皮鹦鹉为什么“一唱一和”

    ■柴卓君(14岁)

    周日清晨,见公园里人家鸟笼里一对绝美的鸟儿,心中无限羡慕,又恰前几日正学了冯骥才的《珍珠鸟》,便有了一股养鸟的冲动。

    当天下午,我那书房中便多了一挂鸟笼,笼里是一对虎皮鹦鹉。刚买来时,它们除了偶尔扭头向四周看看外,一动不动,像两个标本。

    这对虎皮鹦鹉还是幼鸟,黄色喙的底部有些许黑色。那只被我取名为“爱新觉罗”的公鸟,蜡膜还是极浅的紫色,微胖的身躯加上柔软的绒毛,显得像个绒球。相比之下,名为“维多利亚”的小母鸟则是亭亭玉立的。除此之外,它们似乎没什么区别。绿色的羽毛在它们匀速的呼吸下微微起伏,那根最长的黑色尾羽也随之抖动。深夜,我来到笼旁,不觉一惊。爱新觉罗和维多利亚凑在一处,就那样紧紧地靠着,把头扭到背后,静静地睡着。月,洒下一缕幽光,为这对鸟儿投下小小的影子。

    第二天,艳阳高照。待太阳升到淡蓝天空,它们便开叫了。尽管那叫声算不上动听,却叫得十分热闹,一唱一和。

    爱新觉罗低头咬咬维多利亚的尾羽,而当它叼起瓜子时,维多利亚又歪着头轻轻咬住瓜子,叼到自己嘴里,爱新觉罗也并未抢回,轻轻叫了几声,又低头吃起了罐里的鸟食。晚上,这双鸟儿又靠在一起,睡了。夜,那样的美。

    家养的鸟儿,像冯骥才写得那般亲人的,并不在多数。而大多数的鸟儿,与人的互动是很少的,或者说是几乎没有的,我家那对虎皮鹦鹉也是这样的。

    很不幸,那只小母鸟在来到我家一周后便病死了。此后,我对那只孤单的小公鸟便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但这只公鸟似乎对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和警惕,就连我为它换食换水时,若不小心碰了它,它也会很紧张地张开喙,只要我再靠近,便准备啄我一下。然而,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怕的,不是它对我怎样,而是它像那小母鸟一样逝去……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2001年5月,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初二(6)班。

    蜗牛的眼睛长在哪儿

    ■耿子昀(11岁)

    雨后,我看见一只蜗牛在草坪里散步。它背着小房子,一边爬行,一边微微转动触角,探测着前面的情况。看着这个慢吞吞的小家伙,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嘴巴眼睛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呢?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我捏住它回家问爸爸。可是,拿回家的蜗牛,好像受了惊吓似的,柔软的头和几条触角,都缩回了硬壳里,仿佛它只是块硬石头而已。看着它自欺欺人的傻样儿,我不由得笑出了声。

    我急不可待地向爸爸说出了我的疑问,爸爸却意味深长地说:“老师不是让你们多观察吗?可以试试嘛。”也好,我就尝试一下吧。

    周围安静下来了,小蜗牛又开始探出了脑袋,顶着触角,缓慢地爬行了起来。我观察后发现,它的四个触角不断向着不同的方向转动,好像在找同伴,可能是起着眼睛和鼻子的作用吧。特别是长触角顶端的两个突起,难道是眼睛吗?

    那它的嘴巴在哪里呢?这么慢吞吞的家伙,不可能是吃肉的。我把一块苹果皮推到它前面。果然,它轻轻拱动果皮,好像吃了一点点。噢,它的嘴巴可能就在那对小触角的下边。

    它的脚是什么样子呢?还有,它爬行时,为什么留下了一条湿湿的痕迹呢?这两点我怎么观察也不明白,只好查阅资料了。原来,蜗牛的触角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又帮助它和同伴交流。长触角顶端的突起,就是眼睛。嘴巴就在两个小触角下方的正中位置。爱吃蔬菜杂草等。它肚子下面那又扁又平的宽大肉片片,就是它唯一的一只大脚,叫做腹足。世界上还有只长一只脚的家伙,真是奇妙啊!至于行走时留下的一条黏液,是它故意分泌出来的,能降低摩擦力,便于行走。那些黏液还能防止蚂蚁等昆虫的侵害呢。

    更令我吃惊的是,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嘴的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里面却有2万多颗牙齿,组成的锯齿状舌头,科学家称之为“齿舌”。此外,蜗牛还会冬眠,只可惜它们的寿命只有几年时间。看来,它们一生中也没走上几米的路……

    本文作者男,出生于2003年12月,现就读于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五年级(3)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